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那么如何确定行政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生病算不算这里规定的“不可抗力或不属于其自身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况?
下面通过案例来详细解答:
某地王先生的宅基地被同村另一村民刘某占有,并建设了房屋,王先生2017年1月18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返还宅基地并恢复原状,2017年7月10日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王先生败诉,在诉讼过程中,王先生才得知当地政府已经为刘某颁发了宅基地使用权证书,于是王先生2018年7月23日提起了撤销该宅基地证书的行政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王先生在民事诉讼的一审过程中就已经知道了政府为刘某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事实,所以王先生对被诉行政行为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是民事诉讼的一审庭审当日,那这样来看,刘某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早已经超过了法定的六个月的起诉期限。
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适用法律正确,而且王先生也不存在《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和不属于自身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形,驳回了王先生的上诉。
在律师的指导下,王先生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了再审,关于起诉期限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审理。
最高院认为,一、二审法院均以再审申请人提出的起诉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为由裁定驳回其起诉及上诉。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的时点是起算起诉期限的前提和基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应当是针对其确信是真实的行政行为。若起诉人尚对是否存在被诉行政行为存疑,便起算起诉期限,则有违设置起诉期限制度的本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的内容并非简单的“看到”。
本案中,仅凭借王某与刘某在民事诉讼一审过程中的交涉就认定王某知道了被诉行政行为作出的事实,明显有违设置起诉期限的本意,王某真正确定被诉行政行为的真实性应当从民事诉讼终审判决之日起算,因为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才能让王某得到确切的依据,而王某自民事诉讼结束后因病住院无法起诉,属于行政诉讼法四十八条规定的不属于自身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形,适用两年的起诉期限,所以王某的起诉并未超期!
由此可见,并非超过六个月的起诉期限,就无法提起行政诉讼,但应当适用哪些法条来说明仍在起诉期限内,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向专业律师咨询。
征收维权中的维权期限不要错过了
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行政诉(0)人阅读时间:2023-11-30起诉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期为几年 侵犯著作权起诉书
起诉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期为三年,一般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损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起诉的时效超过了二十年,那么法院将不会再受理自己的诉求,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0)人阅读时间:2023-11-30不明人员拆了房,拆迁损失如何赔(拆迁不透明不公正)
一、如果是当面直接的强拆,被拆迁人首先应该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二、如果在拆迁之时,“不明人士”会与被拆迁人有相关的交涉,这时候被拆迁人一定要留意了。三、一定要保留好拆迁各个阶段的文件证据,以证明拆迁(0)人阅读时间:2023-11-30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是怎样的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0)人阅读时间:2023-11-30想要知道补偿费用是否合理,就应该知道补偿应该有哪些?
领取失业金可领取几次2022 2021失业补助金领几个月
逮捕的法律适用条件包括什么(逮捕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这样的行动来阻止强拆进行? 怎么有效的阻止强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