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百科 > 正文

小池古诗解释意思 小池古诗解释意思幼儿园

2023-01-19 03:02:33 未知 【 字体:

小池古诗解释意思 小池古诗解释意思幼儿园

意思: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小池》原文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小池》赏析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小池》创作背景

  有一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淳朴的民风、农家的炊烟、小河的流水、美丽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

《小池》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

相关推荐

宁乡历经铺街道群英小学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建成时间

宁乡历经铺街道群英小学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建成时间
宁乡新建一所公立小学,为群英小学,位于历经铺街道,规划为48个教学班的公办完全小学,新增学位2160个。

2023年4月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须知

2023年4月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须知
湖北省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4月14日至16日进行,网上报名时间为2月10日9:00至2月17日17:00。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啊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啊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2023年春季学期,学生于2月6日(正月十六)正式上课。

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什么时候开学(荆门中小学开学时间2021)

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什么时候开学(荆门中小学开学时间2021)
2023年荆门市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学:幼儿园从2022年12月19日开始放寒假,春季学期2023年2月6日(正月十六)开学。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开学时间详见正文。

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表)

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表)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2023年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春季开学时间 附初中+高中

2023年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春季开学时间 附初中+高中
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14:00到校报到,检查假期作业,打扫教室卫生,领取教科书。2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

2023年春季成都开学时间是几号(2021年秋季成都开学时间)

2023年春季成都开学时间是几号(2021年秋季成都开学时间)
成都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于12月30日后开始放假,高中一、二年级于2023年1月8日结束教学后放假,高三、初三不变。

扬州普通话水平测试怎么报名

扬州普通话水平测试怎么报名
江苏省2023年第一季度社会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计划发布,扬州测试计划合计2600。

萤窗雪案是什么意思 雪案萤窗是什么典故

萤窗雪案是什么意思 雪案萤窗是什么典故
1、萤窗雪案,汉语成语,拼音是yíng chuāng xuě àn,意思是为勤学苦读的典实。2、成语出处:《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3、成语用法:作

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1、【解释】: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2、【出自】: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3、【示例】: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