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百科 > 正文

夜书所见古诗翻译及诗意(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

2023-01-24 05:00:18 未知 【 字体:

夜书所见古诗翻译及诗意(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

《夜书所见》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此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夜书所见古诗翻译及诗意

  《夜书所见》原文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夜书所见古诗翻译及诗意

  《夜书所见》赏析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

  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夜书所见》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作者介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相关推荐

宁乡历经铺街道群英小学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建成时间

宁乡历经铺街道群英小学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建成时间
宁乡新建一所公立小学,为群英小学,位于历经铺街道,规划为48个教学班的公办完全小学,新增学位2160个。

2023年4月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须知

2023年4月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须知
湖北省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4月14日至16日进行,网上报名时间为2月10日9:00至2月17日17:00。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啊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啊
2023荆州市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几号:2023年春季学期,学生于2月6日(正月十六)正式上课。

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什么时候开学(荆门中小学开学时间2021)

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什么时候开学(荆门中小学开学时间2021)
2023年荆门市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学:幼儿园从2022年12月19日开始放寒假,春季学期2023年2月6日(正月十六)开学。2023年荆门市中小学开学时间详见正文。

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表)

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2023年昆明十中春季开学时间一览表)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2023年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春季开学时间 附初中+高中

2023年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春季开学时间 附初中+高中
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14:00到校报到,检查假期作业,打扫教室卫生,领取教科书。2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

2023年春季成都开学时间是几号(2021年秋季成都开学时间)

2023年春季成都开学时间是几号(2021年秋季成都开学时间)
成都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于12月30日后开始放假,高中一、二年级于2023年1月8日结束教学后放假,高三、初三不变。

扬州普通话水平测试怎么报名

扬州普通话水平测试怎么报名
江苏省2023年第一季度社会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计划发布,扬州测试计划合计2600。

萤窗雪案是什么意思 雪案萤窗是什么典故

萤窗雪案是什么意思 雪案萤窗是什么典故
1、萤窗雪案,汉语成语,拼音是yíng chuāng xuě àn,意思是为勤学苦读的典实。2、成语出处:《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3、成语用法:作

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什么意思
1、【解释】: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2、【出自】: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报老爷得知,王粲不辞而别去了。”3、【示例】: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