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百科

交通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

时间:2023-07-26人气:作者: 未知

交通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

交通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1.交通肋骨骨折伤残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伤残鉴定是指伤残程度的鉴定。伤残鉴定的范围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伤残、意外伤害伤残和战斗伤残。一般由司法部门(如交警队、派出所、法院)委托伤残鉴定机构进行相应鉴定。来了解一下肋骨骨折伤残的鉴定标准。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肋骨骨折的伤残等级如下:

10级标准“b)肋骨以上4处骨折;或2根以上肋骨缺失;”

9级标准“b) 8肋骨折或4肋缺失;”

8级标准“b)肋骨以上12处骨折

肋骨骨折属于可恢复性损伤,不构成残疾。但如果引起并发症,可以一起索赔。交通事故中伤者的伤害不能定义为残疾,伤者可以向责任方索赔的项目包括医疗费、后续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其中医疗费以医疗票据为准,后续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四项建议将在当地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其中对误工时限、护士人数、时限进行科学鉴定。

二、其他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V级:脊柱骨折伴30°以上脊柱侧凸或后凸伴重度神经根神经痛(基于电生理检查);

6级:脊柱骨折残余小于30。畸形伴神经根神经痛(电生理检查异常);下肢骨折角度畸形> 15°,肢体缩短超过4厘米;双侧颧骨颧弓骨折,难以打开ⅱ度。并通过手术复位上述面部畸形;双侧下颌髁状突颈部骨折难以打开ⅱ。而上述咬合关系改变,经过手术治疗;

七级:骨盆骨折后遗留道狭窄(不孕);骨盆骨折移位严重,症状明显;颧骨颧弓骨折1例;一侧下颌髁突颈部骨折;双侧颧骨骨折伴颧弓无功能障碍;单侧颧骨骨折伴颧弓,ⅱ°打开困难。并通过手术复位上述面部畸形;

8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前缘整体高度降低1/2以上;慢性骨髓炎由开放性骨折感染引起,作者认为是复发;牵引固定后下颌骨骨折伴功能障碍;双侧颧骨伴颧弓骨折,打开无困难,面部无明显凹陷畸形,无需手术复位;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胸廓畸形;

9级:两个以上横突骨折后腰痛;跖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骨折内固定后无功能障碍;眶壁骨折引起眼球内陷,两个眼球突出的差值大于2mm,或脱位变形影响外观;下颌骨及下颌骨骨折,牵引固定后无功能障碍;

10级: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根据伤残鉴定报告计算。伤残鉴定报告中伤残程度越重,赔偿金额越高。交通事故不仅赔偿医疗费用和伤残费用,还支持损失的时间和护理费用。但任何补偿都是凭凭证,误工费需要收入证明,伤残费需要伤残等级鉴定报告。

交通理赔误工费标准是什么

1.交通索赔的损失时间标准是什么?

“有固定收入的患者,按照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收入高于上一年度职工医疗事故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没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发生医疗事故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损失时间的计算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有固定收入分为两种。

1.固定收入是指工资、奖金、津贴、特殊工种补贴等合法收入。,本应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按期取得,但因医疗事故造成工作延误而遗失的。一般以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和工资表为准,奖金按患者上一年度人均奖金计算,超过奖金税起征点的以起征点为限。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等财务不健全的私营企业出具的收入证明,尤其是证明患者“固定收入”高于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年薪三倍以上的收入证明,不能单独作为认定依据,只能结合税务机关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等材料进行认定。如果被害人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可以参照上一年度上诉法院所在的相同或者类似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计算。

2.无固定收入人员包括两类人员,一类是农村村民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二是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相关证明,在医疗事故发生前从事某种劳动,且其收入能够维持本人正常生活,包括承包户、城乡个体工商户、农民工(临时工、临时工)、家庭劳务人员等。按发生医疗事故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二、遗失日期的认定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贯彻实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3条规定:“应当参照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者法医鉴定等,根据实际损害程度和恢复情况确定失能日期。”,误工日期由两部分组成:患者住院天数和出院后治疗医院开具的休息日,从医疗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不扣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院或治疗结束后无相关证明休息的,不收取误工费。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伤残的,经专家鉴定组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不计算误工费,即伤残人员伤残后不赔偿误工费。

交通事故造成时间损失的赔偿标准,应当根据伤员的工资收入水平确定。法律明确规定,损失时间的赔偿应当根据实际损失确定。因此,损失时间的赔偿标准因工资收入水平而异,具体情况由司法机关依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