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中药大黄的功效有哪些? 中药大黄有什么功效

时间:2023-05-28人气:作者: 佚名

中药大黄的功效有哪些? 中药大黄有什么功效

大黄别名将军、川军、锦纹,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和根茎。大黄按来源不同分为北大黄(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和南大黄(药用大黄)。按炮制方法不同分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产大黄,商品称西宁大黄(亦称西大黄),分箱黄和包黄两个规格。箱黄又分蛋吉大黄、片吉大黄、中吉大黄、京吉大黄、苏吉大黄、凉黄、混包大黄、混装箱大黄等。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酒制、炒炭或制熟用。大黄作为一种食用保健品,已开发出诸如大黄酒,大黄晶、大黄饮料等品种,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大黄还可用作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置。

【成分功用】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衍生物,总量约3%-5%,大部分为结合状态,是泻下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双蒽醌苷中有番泻苷A、B、c、D、E、F;游离型的苷元有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另含鞣质类、有机酸和雌激素样物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煎剂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这种泻下作用与煎煮时问、加热温度及酸碱性均有关系。加热可使泻下效力降低。另外大黄中还含有对大肠运动呈抑制作用的鞣质。实验中观察到大黄汤剂使小鼠胃肠道初期呈运动亢进、后期呈运动抑制,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说明大黄具有兴奋和抑制胃肠运动的双重作用,这种作用的物质基础就是番泻苷类和鞣质类。

动物实验证明,生大黄能治疗和预防应激性胃溃疡出血,表现为出血程度明显减轻,出血灶面积明显缩小;并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蛋白酶活性。动物实验还证明,大黄除了促进胃黏膜生成前列腺素外,还通过其他途径预防酒精造成的胃黏膜损伤。电生理实验证明,大黄可通过兴奋肠电活动妨碍结肠内水分吸收,加快结肠内容物的排出而发挥泻下作用。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大黄含有明显增加胆汁分泌的成分,并有促进胰腺分泌的作用。实验证明,大黄能防止胰蛋白酶或酒精诱发的急性水肿型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大黄浸出液能加强心脏的收缩力,有强心作用。大黄浸剂、酊剂以及大黄素皆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抗菌作用:实验证明大黄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鼠疫杆菌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抗菌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中结构为1.9-二羟基蒽醌者。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大黄有抗真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寄生虫作用。

止血和活血作用:实验证明,口服或外用大黄,人和实验动物出血的凝血时间均明显短于未用药者,其止血有效成分可能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兴奋胃肠道的局部血管,同时也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活性,使凝血时问和出血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有助于止血。近年发现服用大黄的病人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均下降,渗透压高者降至正常,出现类似输液的血液稀释作用。

抗肿瘤作用:大黄素及大黄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率分别为73%和76%。大黄素对酪氨酸酶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可能是大黄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之一。大黄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分裂及细胞DNA的生物合成均有抑制作用。

抗衰老作用:通过比较6种不同大黄含蒽醌类、苯丁酮苷类及鞣酸类化合物的抗超氧阴离子的活性,表明不同品种的大黄都可通过抑制超氧阴离子而起到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性味功效】

大黄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疗疮、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等症。酒大黄善清中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

3-15克,煎汤。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用于泻下不宜久煎,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外用适量,研末调患处。

标签: 大黄  功效  中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