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批“扶贫猪”出栏 每户贫困户平均分红4714元
2022-03-23 01:07:00 佚名 【 字体:大 中 小 】
10月25日,随着五台集装箱货车满载着生猪驶离,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1+5”生猪扶贫养殖基地收获了首席笔收益:首批出栏的3296头生猪卖出了69万元,扣去人工水电等成本,全镇108户乒搂户均匀可分得4714元分红,距离脱贫又近了一步。2015年3月,梓潼县正式启动了名为“1+5”的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其核心是在各个乡镇集中建设的生猪代养场,运作方式是由政府牵头,调动乒搂户、生猪企业、金融单位、合作社、农场主共同参加建设。其中,乒搂户不需出一分钱,由他们组成养殖合作社,作为受益方,平时尽职代养场的管理;生猪企业作为技术支持方,尽职仔猪、饲料、疫苗和生猪归购;最关键的资金问题,则由政府牵头,通过扶贫贷款、财政补贴、扶贫周转资金三部分解决。
以梓潼县首个“1+5”生猪扶贫养殖基地为例,2016年5月,该养殖基地在许州镇栏杆村建成,每年可出栏6600多头生猪。在近600万元的总投资中,梓潼县从水利、道路等改造项目上争取了资金200万元,和农业局专项补助资金60万元;此外,还包括代表村集体入股的扶贫周转金60万元,约定5年偿还,和由金融机构为108户乒搂户提供的贷款210万元。
据许州镇副镇长吴飞介绍,扣去人工和水电等成本,该养殖基地每年可获纯利润近120万元。眼看着今年首席批收入就要到手,10月25日的生猪收购现场吸引了几十名乒搂户来观察。经过撂洹时的忙碌,3296头生猪尽成过磅装车,总计761376斤,均匀每头生猪重达231斤。按照代养0.91元/斤的代养价格计算,养殖场这次纯收入为69.28万元,扣除7万元的人工水电费用和11.3万元的集体分红,均匀每户乒搂户可获分红4714元。
许州镇燎原村6社乒搂户李朝亮大哥一脸笑开了花,扣除银行应还贷款,他家分得了3069元纯利润。“一年可以出栏两批生猪,算下来每年纯收入近600元。”
据介绍,类如的养殖基地,未来三年内梓潼县还将再建近百个,届时每年可出栏22万头“扶贫猪”,有望在2019年实现6687户乒搂户全面脱贫的目标。
蜂蜜
奇亚籽(奇亚籽的吃法)
蔓越莓片 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视频)
灵芝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
徐长卿栽培技术(徐长卿的生长环境)
知母高产种植技术(知母栽培技术)
金线莲种植技术(金线莲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冬虫夏草种植的地方分布 冬虫夏草分布地区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有哪些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有哪些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