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三农助农 > 正文

断档期还会有吗?下半年猪价上涨在几月?答案在这!

2022-04-15 12:19:32 未知 【 字体:

断档期还会有吗?下半年猪价上涨在几月?答案在这!

  一、7月行情归顾

  1、生猪价格

  7月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呈持续下跌态势,中旬猪价稍稳。数据显示,截至,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2.78元/公斤,比6月30日上涨0.1元/公斤,同比下跌22.5%。7月份生猪均价基本稳定在13.8元/公斤左右。

  月内猪价主要受天气影响,高温不利于生猪调运,局地暴雨会造成短时猪价上涨,但由于全国南北猪价基本在统一水平,因此,影响因素对猪价的影响都比较有限。

  2、仔猪价格

  7月全国仔猪均价呈小幅下跌态势。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仔猪均价跌至35.11元/公斤左右,相比6月底下跌2.4%,相比2016年同期下跌27%。

  在2月份以来的月报中我们向来在强调,仔猪价格的下跌是必然趋势。目前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的比值也已经下降至2016年同期水平略低的位置,说明当前仔猪价格相对生猪价格仍处在超出实际价值的水平,这也意味着未来外购仔猪的利润将会处在历史较低的利润。那么到底未来育肥还能不能做,还能赚多少钱,我们在第二部分供需中进行分析。

  3、猪肉价格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猪肉均匀批发价稳定在19.8元/公斤上下浮动,截至,全国猪肉均价相比6月末基本持平,相比去年同期下跌20.6%。

  7月份,猪肉市场仍濒临着肉价难提的问题。对屠宰企业来说,提升肉价就要牺牲市场份额和销售量。单头利润高,引发屠宰量的提升,进而使市场猪肉供应增添,肉价受到抑制,如此反重。

  8月份将迎来立秋,因此7月底即迎来北方企业备货期,给猪价带来提升。但就利好因素的影响来看,这属于短期利好,不足以带动猪价长期的上涨。

  二、行情与供需分析

  1、母猪存栏降≠生猪供应见底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6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同比减少2.4%;生猪存栏量环比上月减少0.2%,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2%。

  农业部数据显示出来能繁母猪存栏一降再降,预计的母猪存栏转折点迟迟未到,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在生产效率迅速提升的同时看的话,能带来的利好也变得微弱。

  抛开数据的可靠度,实话实说的说,2017年虽然在禁养限养政策高压下,大量猪场退出,但是规模企业的快速扩张也是看得见的。从近期大场大量出售仔猪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其产能增添很大。

  关注母猪存栏最终是体现在生猪供应上,从目前的存栏数据中,我们提醒大家这个数据的要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母猪存栏趋势不等于生猪供应趋势。按照农业部统计数据,目前母猪存乐伢约在3590万头左右,相比2016年下降2.4%。2016年中国年均MSY约为17.4头,若2017年达到17.8头,那么2017年生猪供应将与2016年持平。实际上中国近年来MSY年重合增长率在3.8%,近两年提升更快,因此,母猪存栏虽然未见底,但是生猪总供应却注定已经开始增添。

  二是近年生猪出栏体重呈增长态近年间接增添了猪肉供应量。

  2、猪肉进口量降≠进口会持续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进口猪肉总量9.0万吨,环比2017年5月减少25%,比去年同期减少54%。

  1-6月,中国累计猪肉进口66.2万吨,同比减少13.1%;累计猪杂碎进口62.6万吨,同比减少8.0%。若下半年保持这一进口水平,预计2017年猪肉进口总量相比2016年同期将减少18%。

  由于猪肉进口需要数月的光阴,因此猪肉进口数量的增减更多地反映出的是食品企业对国内生猪供需形势的预期。当前这样低的进口量一定程度上是食企看衰猪价的表现,但也不是绝对的。

  3、生猪屠宰量降≠供不应求

  数据显示,6月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75万头,比上月减少4.12%,比去年同期增添23.5%。

  6月屠宰量环比下降可以说是情理之中,7月份的屠宰量还会潞傍下降,但这绝对不会导致供不应求。屠宰量的下降主要还是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7-8月份将会是全年月均屠宰量第二低的月份,同时也对应猪肉消费最淡季及向消费旺季转变的光阴。7月猪价集体相比6月微涨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价格涨并不等于供不应求。

  至于网络上许多猪友热炒的“断档期”,我们预计仍会存在,但是对猪价的拉升尤其有限。断档期的实质是冬季仔猪成活率低造成的生猪供应下降。而从去年的实际气温及利润情况看,下半年浮现生猪供应断层或者短期供不应求的约摸性尤其小,几乎为零。下半年供应相比上半年增添,但年内的消费需求在步入消费旺季之后也会浮现增长,因此猪价在下半年仍会有阶段性上涨。

  三、行情展望

  对2017年下半年情况,我们维持上个月半年报中的观点,猪价集体将处在成本线以上、利润不会太高但相对合理的区间,月均价预计在14-17元/公斤,月内局地最高价约摸达到18元/公斤附近,年底浮现价格翘尾的概率较大。

  上月半年报中我们已经预料,6月份猪价触底反弹态势已成,预计7月份暂时供需平衡,猪价将呈颠簸上涨态势,但涨幅不大,7月份均价相比6月份涨幅在1%-3%。这已经成为事实。

  短期来看,目前影响行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一、总供应。从我们持续跟踪的生产情况来看,下半年供应相对增多,影响下半年短时走势在主要是专业育肥户的出栏光阴。由于仔猪成本高、饲料成本低,对育肥户来说目前行情仅保本或微赚,因此博弈后市的心态增添,这将给9-10月份的供应增添压力。

  二、消费情况。立秋节气是8月份最大的利好因素,但只是一个短期影响。北方居民“贴秋膘”,食品企业备货生产等,消费需求大大提升。但是三伏天仍未过尽,立秋后天气仍较热,未到真正的消费旺季,因此下半月消费利好将会消失。

  三、心理预期。猪价处在周期中的下跌区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部分规模场及企业已经有所动作,踊跃销售仔猪,这可以看做是规模场在踊跃转移风险,提前获取利润的信号。未来仔猪价格还会跌,我们测算,目前补栏,未来仍会有头均200元以上的育肥利润,属于下半年较好的入手光阴。而另一方面,对于上半年已经入手的育肥户来说,能在猪价下调前及时出栏的毕竟占少数,在猪价上涨初期观望的将占多数,因此8月下半月猪价下跌风险增添。

  因此我们预计,8月份集体均价相比7月份将呈持稳略涨的态势,均价相比7月份上涨0%-2.9%。月内先涨后落,但集体不会低于7月。对于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来说,分批出栏,今年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而对于育肥的养殖户,我们再次提醒大家,逢高出栏,一定不要卖跌不卖涨。

相关推荐

蜂蜜

蜂蜜
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

奇亚籽(奇亚籽的吃法)

奇亚籽(奇亚籽的吃法)
奇亚籽其实是一个种子,它是富含omega-3脂肪酸最丰富的食物,并且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奇亚籽百科为你提供奇亚籽的功效与作用、奇亚籽的正确吃法、奇亚籽什么人不能吃等相关知识。

蔓越莓片 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蔓越莓片 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以蔓越莓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片剂状保健品。蔓越莓中的初花青素让细菌无法附着于人体内生长,进而降低人体受病菌感染的机率。蔓越莓片知识百科将为你介绍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蔓越莓片经期可以吃吗,蔓越莓片怎么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视频)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视频)
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属兰科石斛属,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石斛多糖、石斛碱、氨基酸等,其中石斛多糖含量高达21 7%,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养胃出津、补肾益力、滋阴清热、耐缺氧

灵芝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

灵芝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按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徐长卿栽培技术(徐长卿的生长环境)

徐长卿栽培技术(徐长卿的生长环境)
徐长卿为萝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多野生于山坡或路旁草丛中。主产于华东、贵州、广西及东北等地,近年来华东等地药农进行野生变家种试验取得成功,有小规模种植。

知母高产种植技术(知母栽培技术)

知母高产种植技术(知母栽培技术)
知母也叫毛知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它有很强的抗旱抗寒能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它在全年各个季节都能播种,但主要以春播或夏播。知母为常

金线莲种植技术(金线莲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金线莲种植技术(金线莲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市场上的金线莲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而且金线莲的生长条件要求严格,生长缓慢,种子不易萌发,加上人们的大量采集和动物的侵食等原因,目前金线莲的野生资源已日渐濒危,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

冬虫夏草种植的地方分布 冬虫夏草分布地区

冬虫夏草种植的地方分布 冬虫夏草分布地区
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区域 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分布在西藏的那曲地区,林芝地区,昌都地区,青海的玉树地区、果洛州一带,四川的阿坝州壤塘;甘孜州理塘、巴塘、德格,云南迪庆州德钦、中甸以北一带;甘肃省甘南州玛曲以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有哪些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有哪些功效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有哪些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有哪些功效
芍药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同为芍药科的牡丹和芍药确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网络图片中的牡丹和芍药,往往拍得硕大花朵,其面目相似,足以“指鹿为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