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民族风情浓郁(民族风情浓郁英语)

时间:2023-09-17人气:作者: 未知

民族风情浓郁(民族风情浓郁英语)

文章目录:

1、民族风情浓郁 新疆蒙古族春节风俗

2、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之蒙古族马奶节

3、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4、民族风情浓郁的火把节那天要干什么

5、浓郁的民族风情:古尔邦节美食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民族风情浓郁 新疆蒙古族春节风俗

春节是我国汉族群众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但其实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同样是过春节的,当然他们的春节习俗就和汉族人不太一样了,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民族风情浓郁的新疆蒙古族春节风俗。

新疆蒙古族春节,称为查干萨尔节,也叫白年节,蒙语“查干”是白,“萨尔”是月,正月叫白月,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除夕夜达到高潮,正月十五正式结束。此节源于元代,当时农历正月初一,部落的首领要穿白袍,各氏族酋长要向他献白马,散白银,赠白哈达。

新疆蒙古族在腊月就开始清扫蒙古包,准备节日用奶食、肉食、油食、面食、洗衣、灯笼。除夕晚张灯结彩,在佛龛上插金银花,摆酒食,点长明酥油灯敬神。

晚饭做好后,到蒙古包外,长辈念着7代祖先的名字,家人开始背诵祖先的生平和事迹,每念完1个祖宗,向天和地撒1盅酒。祭毕,圈坐蒙古包内,不言不语守岁,子夜时分正,才开始用餐,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长辈向晚辈赠长岁果(吉利果)。

午夜饭一是吉利果,二是饺子,三是馅饼和酒菜等,餐毕开始尽情地弹琴、说书、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尽兴。初一早晨,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新装,晚辈向双亲、祖辈叩头、行礼、敬酒、敬哈达,祝身体健康,晚年幸福。老人拥抱晚辈,斟满牛奶,祝孩子们长命百岁,终生幸福。

初一至初三,人们骑马串蒙古包拜年,并问新年好和互相敬献哈达;尤其要到曾经有过纠葛的本部落的人家中拜年,以示和好和有肚量,并共图致福致仕之业。青年们利用串蒙古包拜年之时,赛马追逐,蔚为壮观。初三至初五向亲友们拜年,主人热情招待,唱歌、喝酒,来宾向亲戚点头祝愿,边歌边舞,十分热闹。

农历正月十五,称为麦德尔节,也叫麦德尔经会。因新疆和静巴仑台黄庙修建落成时,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西藏达赖13世喇嘛赠给黄庙1尊麦德尔佛像,佛像揭幕的时间恰是农历正月十五日。

以后每逢这一天,喇嘛们要斋戒、沐浴、诵经,举行盛大的经会活动,信众赶来参加,朝拜麦德尔佛像,还要举行摔跤、骑马比赛。一些喇嘛扮作萨满,头戴假面具,扮作阎王鬼、滑稽神、白骨怪,不戴面具的喇嘛扮作菩萨,身着异服,手拿法器,跳神驱鬼,求神保佑。

2、少数民族的节日风情之蒙古族马奶节

正所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茫茫大草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养育着热情豪迈的蒙古族人。奶制品在蒙古族人的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每年蒙古族同胞们都要隆重地庆祝马奶节,今天的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来了解。

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马奶节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金秋八月,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水草丰美

3、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蒙古族在我们每个人的印象当中就是蒙古包以及哈达等等。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可是,很多人只是听说或者看过蒙古族的一些文化,很多人都不知道蒙古族是如何由来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学习一下吧!

蒙古族的由来:

在内蒙古草原的东部,有一条沿中俄边境蜿蜒东流的长河,河面宽阔而沉静,这就是额尔古纳河。它被蒙古人视为神圣的母亲河。因为有了额尔古纳河的滋润,呼伦贝尔草原才水草丰美,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才得以繁衍生息,兴起壮大。

4、民族风情浓郁的火把节那天要干什么

火把节是我国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的它,体现了少数民族先民对火的信仰与崇拜,表达了人们祈求丰年、逐疫去灾的美好愿望。那么在这样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节日里,都要干些什么呢?现在就来了解。

你可能喜欢》》彝族火把节的特点

火把节的时候,人们要干什么呢?以彝族火把节为例,按他们的传统习俗,火把节要过三天。

第一天清晨,男人聚集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肉;妇女在家忙着煮荞馍、磨糌粑面,准备以后两天的熟食。另外,这一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每家都要杀一只鸡,并察看鸡舌、鸡胆、鸡股,以占卜来年的吉凶,随后烧鸡祭祖,祈盼阖家平安、牲畜兴旺。

第二天,四乡八部的人们穿带节日的盛装从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寨潮水般涌向青山环抱的火把场。这天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传统项目有斗牛、赛马、斗羊、摔跤、斗鸡、爬杆、抢羊、射击、赛歌、选美、赛衣、老鹰捉小鸡、跳“集乐荷”舞、耍火把、打情火等,这一系列节日活动极富原始情趣和乡土气息。

火把节的第三天,将继续前一天未完的活动。当白日将尽,太阳映红了天边,他普牵着获胜牛,阿衣抱着不败的雄鸡,小伙子簇拥着“火把美女”、阿米米紧跟摔跤英雄回到山寨,点燃用蒿枝或细竹扎成的火把举行神圣的“送火”仪式,火把节万众欢腾的高潮就来临了,彝家男女老少高举心中的火把,欢庆丰收,祈祷平安,祝福吉祥。

火把节在世界上有着“东方的狂欢节”之称,每年都要吸引众多游人共襄盛举,早在明代,文人杨升庵就对火把节狂欢之夜的盛况赞叹不已,并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句:“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5、浓郁的民族风情:古尔邦节美食有哪些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的三大宗教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穆斯林群众的重要节日,每到古尔邦节,穆斯林群众都要聚集在清真寺举行会礼,还要进行宰牲仪式,十分隆重。而在古尔邦节期间,也有许多民族风味浓郁的节日美食,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

你可能喜欢》》2016古尔邦节是哪天

馓子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青海维吾尔族和撒拉族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馓子是用头罗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烤馕

烤馕既是新疆各族人的主食,也是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更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食品,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馕的品种大约有50多种,主要有肉馕、油喀、窝窝馕、片馕和芝麻馕等。

抓饭

抓饭用羊肉、羊油、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大米做成的风味食品,也是节日和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维吾尔族人将“抓饭”称为“帕罗”,意为用蔬菜、水果和肉类做成的甜味饭。

烤包子

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沙木沙”。用羊肉、羊尾油、洋葱(皮牙子)等做成馅心。再用面皮包成方形,放入馕坑烤熟即成。

油香

油香是维吾尔族民间传统的食品,是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谓。当家里来了贵宾,或给孩子过满月,过百日、割礼、结婚等,要炸油香庆贺。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馈赠邻里乡亲,互相品尝,祝贺节日。宁夏回族对油香很讲究,一般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净,以保持清真。吃油香时,要用手顺着刀口掰着吃,忌讳一口一口咬着吃。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