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达努节是哪个民族的(望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时间:2023-05-10人气:作者: 未知

达努节是哪个民族的(望果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文章目录:

1、达努节是哪个民族的 节日意义

2、泼水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节日意义

3、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 节日意义

4、民族节日的意义,为什么要强调民族节日

5、少数民族节日 瑶族达努节的由来

6、猜你喜欢:

1、达努节是哪个民族的 节日意义

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民族传统节日有很多,当然有很多已经没落,有些却盛传至今。那么大家知道达努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有哪些节日意义呢?且随少数民族的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达努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瑶族

努节又称祝寿节、祖娘节、瑶年、二九节,是广西马山、隆安、平果、巴马、都安等地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名二九节、祖娘节、祝着节、瑶年。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瑶族始母密洛陀的生日,后人出于崇拜,定该日为祝寿日,即为达努节。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期不固定,一般一年一次,有的三五年一次,也有十二年一次的。多数瑶区将节日订在农历五月二十九日,节期3到5天。过节时,瑶家将自己的住房前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带着节日食品到指定的场所参加文体活动。节日活动的主要项目是:跳铜鼓舞、对歌和表演武术等。

节日意义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纪念日,它生动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密洛陀是瑶族人民理想中的祖先,从她身上可以看到祖先创世的艰辛和征服自然为民族造福的崇高精神,以及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节日传说

相传古时候,在迤俪的群山中,有两座同样高大的宝山,左边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似勇士挺立;右边的叫“密洛陀”山,像个拖着长裙的姑娘。两座山每年都要互相靠近一些,经过了999年终于挨到了一起。农历五月二十九日,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震雳,高大英俊的布洛西和亭亭玉立的密洛陀从两山裂缝中走出来,结为夫妻。他们生有三个女儿。

时间穿梭般逝去,头发花白的密洛陀遵夫嘱,让三个女儿各自去谋生。大女地扛着犁耙,到平原耕耘,生儿育女,繁衍成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与子孙形成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祖先。

其中,三女儿通过辛勤劳动,庄稼结出累累硕果。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顷刻间籽粒饱满的果实被鸟兽、地鼠份食殆尽。密洛陀在女儿危难时鼓励她:“天空难免出现乌云,生活也会遭受挫折,狂风吹不倒劲松,困难吓不倒勤劳的人,只要勤奋耕耘,生活是会幸福的。”并给了她一面铜锣和一只猫。

来年,庄稼长势更加喜人,三女儿敲响母亲给的铜鼓,惊走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获得了丰收,为报祖娘养育之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于五月二十九日为母亲祝寿,共庆丰收。从此,瑶族人民将祖娘生日作为庆丰收的节日,也就是达努节。

2、泼水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节日意义

“泼水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集合歌舞、水、饮食、服饰等等。那么泼水节是什么少数民族的节日呢?节日意义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为大家解说,一起来看看吧!

泼水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节日意义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庆祝活动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3、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 节日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多不胜数,其中有许多特色且具传统文化的民族节日备受大众关注;那么大家知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吗?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告诉大家吧,一起来看看!

歌圩节是哪个民族的:“歌圩节”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婆节”。

节日活动及意义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在壮语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称。 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歌圩也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选择心爱的伴侣,唱得情投意合的时候,便互相抛绣球,有些地区则互碰熟红蛋,或赠礼物,从而建立恋爱关系。

历史

歌圩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据说,唐朝时已经有了歌圩。《广东新语》卷八中载:“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唐中宗(684~709)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尝与白鹤乡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瑶﹑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中谈到窦州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载:“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4、民族节日的意义,为什么要强调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多出于民间传说故事,各少数民族人民为纪念故事中的人和事,产生了本民族的节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以计数。那么大家知道民族节日的意义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吧。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因为,所有的节日都被赋予无限的内涵,无一例外地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表现出智慧聪明与机敏,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感情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这就是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千百年的内在动力和永恒的魅力所在。

春节,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揭示着中华民族的力量。

清明节祭祖扫墓,一家人乃至整个民族,认祖归宗。面对祖先,告慰故人,求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将心灵得到释放,收获一种寄托。

端午节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包含着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

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的故事,将中华民族的爱情理念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

中秋节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

重阳节表明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取其精华的过程。构成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

1. 是以自然为取向。尊重自然,随着自然物候的变化,以物喻人,进而引发对社会及人生的感怀。春节、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2. 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发自内心的喜庆与深沉,蕴涵着对历史与价值的独特理解。祭祀、聚会或饮食等风俗,既包含了娱乐或休闲的成分,又有特定的人文取向。通过节日的各种形式或仪式,将趋利弊害的自然本能、智慧、聪明与机敏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民族情感给予了鲜活的展示和充分的表达,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责任感、极富想象力和极浪漫的民族。

3. 是不断取其精华的过程。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涌动着共同的情感和期盼。

中华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的文化载体。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多彩的风俗习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铸造“民族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上,如果能剔除其中的糟粕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有用成分,就能起到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并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通过各种习俗活动,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

【结束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有关于中华民族节日的传统意义。不知道有没有帮到大家呢?

5、少数民族节日 瑶族达努节的由来

达努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瑶族人们铜鼓雷鸣万户乐,用各种习俗活动表达欢庆、爱慕,向往和留恋自己悠久传统佳节的感情。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瑶族达努节的由来。

瑶族达努节的由来:

关于达努节的由来,在远古时期,有两座一样高的宝山,相隔一里,左边那座叫布洛西山,右边那座叫密洛沱山。这两座山每年移近一尺,经过九百九十五年,它们靠近了九百九十五尺,再移近五尺,两座山就挨在一起了。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天上突然响起一声响,随之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两条缝,从布洛西山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密洛沱山走出一个壮实的女人。这一天就是这一男一女的生日。后来他们成了美满的夫妻,男的名叫布洛西,女的就叫密洛沱。

他们生育后代,并让三个女儿各自外出谋生。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后来有了子孙,成为现在的汉族。二女儿挑了一担书去读书,她的后代成了现在的壮族。三女儿拿着密洛沱给她的一斗谷子,到山里开荒种地。

谷子发芽了,野猫出来刨;禾苗分叶了,康香羊出来啃,稻谷熟了,山雀飞来啄,辛苦了一年,连种子也没收回来。没办法,三女儿回来向密洛沱哭诉,密洛沱把珍藏了多年的一面铜鼓送给她。

三女儿把铜鼓带回山里,烦闷时,一敲铜鼓,就愁云顿消,鸟兽来吃庄稼时,把铜鼓敲起来,鸟兽就吓跑了。三女儿从此便在山里传宗接代,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山深等,铜鼓成了瑶族的传家宝。

密洛沱老了,有一天她把三个女儿叫回来说:“五月二十九日是我的生日,到那天,你们来给我补粮。”她还特别嘱咐三女儿说:你没有什么丰盛的礼物,到时侯只要酿一缸小米酒,带四两新麻来顶作献牲就可以了。五月二十九日的前三天,你拿铜鼓来闹场。

三女儿一一照办。所以瑶族的达努节,由农厉五月二十六日开始,到二十九日结束,每家每户都以四两新麻作为祭祀品,以示“永不忘记”民族母亲的生日。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