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盘点:春节风俗大全 春节的风俗大全介绍

时间:2023-10-02人气:作者: 佚名

盘点:春节风俗大全 春节的风俗大全介绍

文章目录:

1、盘点:春节风俗大全

2、广州春节风俗有哪些

3、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4、福建龙岩的春节风俗

5、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盘点:春节风俗大全

春节,是我们中国汉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中国富有特色的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春节一般指的是正月初一,是一年当中的第一天,每当春节要到的时候,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的风俗。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节的风俗都有哪些吧!

春节习俗: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

2、广州春节风俗有哪些

广州地处广东,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州不但拥有发达的经济,也有浓厚的文化。而春节作为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广州在这一天也有独特的风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广州春节风俗吧。

广州春节风俗有哪些

年三十:团年饭,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州辞旧迎新的三件大事,这一天,广州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使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行花街”(广东方言:逛花市)是最为人熟知的广州过年传统,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里的情结。

年初一:拜年送大桔

广州俗称的“拜神”不但是到寺庙里拜神,还特指在家参拜神灵和祖先。不少广州人在初一的中午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希望一年该吃的素菜在这天吃完,往后可以大鱼大肉;而派利市红包传达吉祥意,“利事”,常说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年初二:开年打牙祭、回娘家

广州人时兴初二、十六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头牙”,吃开年饭,所以要做得早,叫做抢头牙。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反映的情意却甚浓。

年初三:赤口

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会选择足不出户。

年初五:接财神

接财神回家,如果旧年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王,旧年发达的要用鸡鸭鱼肉祭拜。

年初七:人日

据《占书》记载,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过去,这天早饭时,家家户户要吃七样菜,又名七宝羹,包括芹菜、蒜、葱、芫荽、韭菜等。一锅煮,然后全家人一起吃。

3、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十朝都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对于春节这一全国欢庆的节日,南京也有属于自己的风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吧。

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春节的南京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跳五猖、大马灯、打灶火等传统习俗。

跳五猖

跳五猖是南京高淳的一个春节习俗。每临春节,当地农村为庆祝丰收和祈祷来年好运,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跳五猖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习俗。表演时,场地用各色彩旗圈起来,围观者摩肩接踵。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空场上的一群人或行、或舞、或跃,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言语,充满神秘感。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

大马灯

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是一种模仿战马造型的民俗舞蹈,目前流行于南京高淳地区,被誉为江南一绝。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逢年春节至元宵期间必点的一道“过年菜”。

打社火

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种民间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表演内容丰富。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

烧素什锦

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且十分讲究,什么荠菜、黄豆芽、藕、针菇、金针、木耳、芹菜、菠菜、胡萝卜丝……有十几种之多,炒是一样一样地炒,然后汇总搅拌。黄豆芽像“如意”,“荠菜”与“聚财”谐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

4、福建龙岩的春节风俗

龙岩属于闽西地区,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拥有许多传统文化,而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节日,龙岩在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也极具特色。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福建龙岩的春节风俗吧。

福建龙岩的春节风俗

正月初一

各家择定吉时开门,放爆竹,焚香点烛,敬拜祖宗,男女老幼全新打扮,互道吉利话。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然后,家家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早餐普遍为素食,团圆汤丸、红枣、花生、糯米甜饭。人们不打扫,不洗衣,不挑水。孩童放鞭炮取乐,大人走家串户贺喜。各家为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大多摆出糖果、花生、甘蔗、金桔、甜枣、话梅、葡萄干等。客家备有肉丸、鸡肉、瘦肉、茶蛋、黄酒饷客,称为“食汤糁”,以劝酒至醉为热忱。

初二

回娘家走亲戚,岳家热情款待。龙岩、漳平始以荷包蛋、粉干作点心,再行宴请。若是新亲,则更隆重。

初三

龙岩城乡表演采茶灯、舞狮。客家盛行舞狮、船灯、龙灯、鼓吹、闹锣鼓和民间艺人的“打新年鼓”。这一天,客家人将过年敬神敬祖宗的“岁饭”煮吃掉。是日又称“送穷日”,即把家里垃圾看成“穷鬼”清扫出门。家人不愿出门,也不欢迎宾客。

初五

龙岩、漳平称“初五隔开”,客家称“开小正”。开始“祈神”,祈求全年平安发达,烧去悬挂在大门的帘纸,上杭城厢从初五至初十,择日全家团聚饮宴,各食一盘红蛋,以吉利话互勉。是日,可以挑尿捅,做小农活。有些地方开始传统的迎神活动。连城流传民谚有“初一祖、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婿郎(指初三初四拜年迟了),初五初六,有酒无肉(指为时更迟)”之说。事实上人们游乐时间常常至正月中旬。客家俗语云:“有吃无吃,聊(玩)到正月二十”。

5、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北京也同样拥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春节期间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吧。

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拜岁

拜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奉祀斋菜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为上古纪元星名,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开门爆竹”一说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斋日

早晨拜神,放炮仗。初一的上午用斋菜拜祭太岁神,早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