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纳西族所特有的传统习俗:木雕(纳西族吉祥物图腾木雕盘)

时间:2023-09-05人气:作者: 佚名

纳西族所特有的传统习俗:木雕(纳西族吉祥物图腾木雕盘)

文章目录:

1、纳西族所特有的传统习俗:木雕

2、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3、纳西族元旦的习俗

4、纳西族节日,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5、传统习俗构成:纳西族婚俗有什么特殊

6、猜你喜欢:

1、纳西族所特有的传统习俗:木雕

美丽的丽江不仅以人文和风景所文明世界,它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以及不容忽视的文化魅力。纳西族是居住在丽江周围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它的木雕艺术更是被广泛闻名于世界。那么你想知道木雕的魅力吗?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纳西族文化吧!

在纳西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还是木雕。木雕艺术即使不是南方特有的,恐怕也以南方为多,高门大户不用说,就是普通民居,也都讲求在屋檐、窗扇、门扇、家具上雕上各种花纹。纳西族自然也不例外,雕刻很发达。现在追求时髦,新建筑和新家具不常雕花了,雕刻家们就转向其它市场,独具特色的东巴木雕便应运而生。

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四五月份开花,一般要三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方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朴美丽,有民族风味,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而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

线刻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三多,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

还有一种雕刻雕在瓢上。据说纳西人过去就喜欢在瓢上雕花,今天这种瓢已基本失去实用价值,成为专门的工艺品了。瓢的材料不是北方生长的葫芦,而是梨木和杜鹃木。所有这些木雕都是烤干后雕刻的,不开裂,不变形,挂在墙上是一种别有韵味的装饰。

可能你也喜欢: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

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畲族文化

颇具民风的哈尼族独特饮食文化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

2、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意味着辞旧迎新,一般来说,除夕是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人们要把过年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此外,作为传统节日,除夕习俗也是相当地多。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吧。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

3、纳西族元旦的习俗

元旦节在中国并没有传统节日的农历元旦春节那么热闹,我国的少数民族不知道有没有过农历元旦呢,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是怎么过得农历元旦呢?你想更加的了解农历元旦么?想要更加了解纳西族的节日文化么?就跟我一起来看看本期元旦专题吧。

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春节期间,丽江古城纳西人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几束山茶花。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和门神,还在家里的每个花盆上贴上一个红纸上书写的“春”字。

纳西人的过年习俗很有意思,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热闹,人山人海,民间有“达瓦纳西努”之说,意思是“腊月间,纳西人发了疯”,反映出纳西人过春节的盛况。

在这样的少数民族,每逢过节,基本都是会祭天祭祖的,尤其是在新年这个盛大的节日里,祭祖是更加必不可少的环节。

祭祖

除夕吃年夜饭前,纳西人首先要祭祖。丽江古城的年夜饭习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腌制猪头,煮熟后,要在猪嘴上插几朵野山茶花,抬到家里的神龛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家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去上坟祭祖。这几天,丽江古城附近的金虹山、蛇山等各家墓地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扫墓者。各家到了墓地后,首先要祭山神,每个家庭的墓地上都竖有一个象征山神的石头,究其实,这既是山神,也是一个管辖着一家人墓地、有些类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扫墓时,要祭献香烛、纸钱,还祭献野山茶花,每个坟头都要插上几枝。另外一定要祭献酒和茶水,纳西语称之为“日少类少”。然后,大家一一向祖坟磕头祈祷。

祭天

祭天是纳西人春节期间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内容。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为祭。按传统习俗,每年一般举行两次祭天仪式。第一次是在农历新年,称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称为小祭天。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与否作为是否纳西人的重要标志,纳西人自称“纳西美本若”,意为“纳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特征,可见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老的东巴象形文经典《创世纪》中说,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兄弟姐妹们互相婚配,导致洪水劫难。只有崇仁利恩幸免于难,他与下凡洗澡的天神之女衬红褒白命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崇仁利恩随衬红褒白命去天上求婚,在她的帮助下,战胜了天神的种种刁难,终于结为夫妻。但夫妇定居人间后久不生育,他们便派蝙蝠和狗到天上求天神赐教,天神指出要举行祭天之礼才能生儿育女。崇仁利恩夫妇照神谕祭天,生下三子,三子成为纳西、白、藏三个民族的祖先。从此,纳西人祭天的习俗便延续不绝。

纳西每个村寨中的祭天团体都会在附近风景优美之处设有专门的祭天场,并视为神圣之所。很多村子会选择在长有大片古老栎树丛的地方,因为栎树是纳西人象征天神的神树。

农历正月大祭天的程序是:立祭树,量神米,搬祭米箩,布置祭场,安置神石,准备祭酒,烧杜鹃叶、青松叶除秽,祭村寨神,烧火试灶。当夜,各户留一男子在祭天场守夜。不过,在笔者参加过的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现在的祭天仪式中,已没有了祭天场守夜的习俗。

祭天之日的早晨,参与祭天的村民在主持祭天的和贵华东巴家集合,然后女子身背神米篓,男子手持弓箭和象征胜利之神的长矛,扛着祭天猪,一男子手持松明火把在前引导,众人列队去神圣的祭天场。

祭天既是祭自然之天,也是祭天神之子劳阿普及天神之妻衬恒阿祖。笔者在玉龙县塔城乡的署明村和玉龙县鲁甸乡阿时主村祭天场看到,祭坛上以黄栎树象征上述二神,分植祭坛正中两边,在这两棵树下还插两根栎树枝象征崇仁利恩夫妇。此外,还祭天之舅,用柏树象征,在祭坛上立于两棵黄栎树的中间,以示纳西族传统的“舅父为大”。据东巴古籍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古代祭天要用黄牛为祭牲,并有放生一头黄牛的习俗。后世则普遍用猪当祭牲,放生一只鸡。祭猪由各家轮流饲养,每年一户一轮。

到祭天场后,人们将自制的大香竖立于神树前点燃,依长幼列队面向祭坛,由主持祭天仪式的主祭东巴领头咏诵祭天口诵经,其他东巴随之吟咏。现在署明村和阿时主村主持祭祀的东巴中,有两位村里自发组织的东巴文化传习组的学员,也有从“东巴教圣地”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来的。在署明村,参加祭天的村民们一一向诸神跪拜献酒,众人按年龄辈分磕头进香,然后进行尝酒仪式。按传统习俗,过去人们要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将一节竹管插进酒坛汲酒,现在已换成用碗和杯子喝。

在这些过程中,众人不断高吟祈吉祝福辞,之后举行杀猪大祭。先将捆绑好的猪牲供在神树前,主祭东巴以蒿枝蘸净水洒于猪上除秽,再由当年出猪牲的男主人宰杀。随后主祭者将猪血涂抹在神树神石及其他祭木上,表示血祭。两个年轻人又按主祭东巴的吩咐,把一些肉食放到附近的一棵树上,这一过程叫“给乌鸦和老鹰喂食”,因为乌鸦和老鹰在纳西族文化中是两种灵禽。继而,人人手持柏枝或青松枝向天神和祖先神求富裕、福泽,并将“福泽枝”带回,插于家中正房的“擎天柱”上。

在祭天过程中,要咏诵很多东巴经,其中最重要的是描述万物起源和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夫妇迁徙创业伟绩的《创世纪》。据老人讲,过去,此时是满场肃然,一片静默。这是震撼心灵的群体民族情感体验,它使所有参与的人情绪激越昂扬。用参与过传统仪式的老人的话讲,听一次东巴经的吟咏,仿佛又与过去的先祖见了面,仿佛又回到了先祖走过的那许多地方,回顾先祖力挫天神天舅和各种仇敌的业绩,回味始祖面对天神发出的豪言壮语,浑身的热血一阵阵沸涌。

祭生命神、门神、山神

在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一是祭石门神。腊月三十,全家祭石门神。二是祭生命神“素”。大年初一,约四更时分,男子抢先起床生火,然后去提净水,用于祭祀生命神,为生命神除尘。黎明,由家长主持在生命神前摆设各种祭品,在院内烧天香;全家跪拜迎接生命神和祖先降临,与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节。三是求福泽,纳西话称之为“诺哦少”。纳西人认为,在新年,要祭祀和迎接祖灵以及各种天地神灵,向他们祈求福泽。在院中竖3棵松树,称为“含英巴达子”,即福泽树,在神树下摆设祭品,全家向神灵敬拜求福泽。

四是祭山神。全家面北跪拜,户主点滇、川、藏各地纳西人居住区域的13座名山(有的说是12座)之名,祈求众山神在新的一年里,为纳西人提供放牧、狩猎的场所,并赐予更多的收获;向山神谢罪道歉,请山神原谅纳西人在过去一年的放牧狩猎生活中的过失。五是迎灶神。在母房“吉美”的火塘灶边举行,将祭品在火中烧化,祈求灶神赐福。

纳西人春节的祭祀,不仅给丽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增添了吉祥的气氛,也使丽江呈现出古老宗教文化独特而隽永的魅力。

您也许还喜欢:

英国人圣诞节吃什么食物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呢?

国庆:如何开心旺运过长假?

中秋如何赏月才旺运?

4、纳西族节日,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纳西族有许多和汉族一样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但节庆的内容有些差异,具有地方特色。纳西族还有火把节、棒棒会、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朝山会等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集中体现了农耕、游牧、祭祀等纳西族文化。

春节

春节,除夕宰鸡,以饭和肉喂狗,用猪头拜灶君,然后祭祖先。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带着粑粑、菜、酒等物到祖先坟上拜年。初二洗头洗脚。初三祭天,这是整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有的地方祭天时只许男子参加。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从初一到十五均不劳动,在家玩乐,青年们则随各地习惯举行唱歌或射箭等文娱活动。

棒棒会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获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人民的节又、也叫做牛马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用来酬谢牧童一年来的辛劳。届时。孩子们可得到家长缝制的新衣裤和一些食物,食物有。一只猪前脚、两根猪肋骨以及鸡蛋、面饼、精粑、酥油、水果糖果等。替别人放牧的孩子也同样可在寄宿户中得到同样礼机一歹节日里,歌舞和赛马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一赛马,也称“跑罐子”,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能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目前,组织儿童看电影,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又增添了新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农具会

正月十五丽江农具会,正月二十日白沙农具会,都是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春节活动的高潮,也是这个节庆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备耕生产的开始。白沙农具会在明清时叫“白沙庙会”,纳西语叫“白沙堂美空棒”,意即“白沙大宝积宫开门”。是明代建筑“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寺庙一年一次的开门日。主要是让人们进香拜佛。近半个世纪来,成了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故人们名副其实地称为“白沙农具会”。届时,邻近各县农民纷纷来此买卖农具和马匹,赶会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盛大节庆。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多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纳西人认为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牲隆重祭祀。三多的信众颇多,香火之旺,当居丽江所有寺庙的首位。

龙王庙会

三月十五的龙王庙会,也叫黑龙潭会,既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各族人民的物资交流会。会期三至五天。参加庙会的人,除丽江及邻县各族农民外,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及一些外省客商。届时,黑龙潭附近临时辟出的广场中,商棚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当地人民争先购买内地来的日用百货,外商则收购当地的土特产品。这种互通有无的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期中还伴有唱滇戏、赛马及唱纳西族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

七日骡马会,是纳西族人民的又一重要节日。于七月中旬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上举行。会期七至十日,以牲口交易为主。届时,滇西北各县及大理等地农民,携带土特产品到丽江出售,买回著名的丽江骡马、铜器等。一个会期中上市或成交的牲畜达一、两千头左右。

朝山会

七月二十五日朝狮子山拜女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传说狮子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名叫“里底干木”,即永宁的女神。她不仅主宰着永宁人口的兴衰、农业丰歉、牲畜增减以及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众山神之首,周围的男山神归她管辖。每年的七月二十五日,各地山神都要到西藏聚会娱乐,干木女神也前往参加。为使女神愉快和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以及百事昌盛,在这一天,永宁坝区的男女,特别是青年,都穿着盛装,聚集在狮子山麓,数家或数十家人烧一堆松枝,再洒上蜂蜜、牛奶、酥油等祭品,向狮子山朝拜。拜毕,尽情欢乐,就地野餐。据说参加朝山的,最盛时达一、两千人。有些青年男女结伴绕狮子山一周,露宿偶居,趁此进行社交活动。

5、传统习俗构成:纳西族婚俗有什么特殊

婚姻是下半辈子的开始,更是关乎你一生的大事。婚姻从古至今都讲究着门当户对的要求,而在少数民族的婚俗有什么不一样呢?纳西族婚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那么,本期纳西族文化一起来了解吧!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