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崇拜红色和黑色的佤族服饰图片(崇拜红色和黑色的佤族服饰图片大全)

时间:2023-11-11人气:作者: 未知

崇拜红色和黑色的佤族服饰图片(崇拜红色和黑色的佤族服饰图片大全)

文章目录:

1、崇拜红色和黑色的佤族服饰图片

2、云南佤族服饰特点与风格

3、佤族牛头寓意,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4、最爱红色的土家族服饰图片

5、蒙古族婚礼服饰图片大全,红色简直太美

6、猜你喜欢:

1、崇拜红色和黑色的佤族服饰图片

佤族是热爱红与黑的,这里不是政治,而是体现在佤族服饰上的,红色表示天,黑色表示地,穿上这样的服装,佤族人便开始跳舞了,当然跳的就是佤族舞。你对佤族的服饰文化有多少了解呢?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揭秘。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相对来说,男子服饰除包黑色包头上没有什么特别。但喜欢纹身,其中多数在胸脯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图案。

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长刀或火枪,给人以雄壮威武之感。而妇女们的装束特点分明与众不同。最突出的是头戴宽约3公分左右的银箍,留长发;身着靛青色无领大襟右衽及横条花筒裙。腰系红布宽腰带和数十根细藤圈。耳挂垂肩圆形大耳环,颈戴银质大项圈,细项链。上了年纪的人,喜欢戴长约五公分伞状大耳筒,筒顶还刻有各种花纹。

有的妇女在耳筒内插上香花香草,有的放上人民币,出门赶集,随用随取,很是便利。在佤族聚居区西盟,无论家庭贫富妇女们都有一副宽手镯,长年套在手腕上。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佤族服饰因地而异,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显示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西盟佤族保持传统习俗最多,服饰最典型。西盟佤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衣和青布肥大短裤,布帕缠头戴大耳环下着绑腿草鞋或跣足,青年男子常以佩戴竹藤圈为饰。一些男子仍然保持着系一片兜裆布为衣的传统装饰。

西盟佤族女子穿贯头式紧身无袖短衣和家织红黑色条纹筒裙,赤足,戴耳柱或大耳环,项间佩挂银圈或数十串珠饰,喜戴臂箍、手镯,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腰间亦以若干藤圈竹串为饰。披发,发箍用红布或金属制作。过去,佤族女子的脚上都戴有数个或数十几个竹藤圈。按习惯,女子每增加一岁就增加一个脚圈,故有“欲知年龄数脚圈之说”。天寒时,佤族男子披麻毯或棉毯御寒。此外佤族男子还有文身的习俗,其纹样大多为动物纹,也有少量的植物纹。

佤年先民濮人吃苦耐劳,勤于耕耘们“耕山力穑,颇知纺织”。佤族共同的古老衣着服饰是男子裹青红布于头,身着短衣,裤子短而肥大,尚黑色。颈上戴有银竹制项圈,手戴银(铜)手镯,耳附银环,腰系海贝,颈带项圈或珠串。佤族还有文身习俗,在胸、肩、臂、背等部位常刺有太阳、月亮、蜥蜴、牛头等图案。

这些服饰渊源流长,经久不衰。究其原因,除了他们自认为保存祖传的“阿佤理”民族历史外,那就是他们通过神、宗教等方式保存了本民族的共同意识--传统民族精神。例如太阳、月亮、蜥蜴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神话与宗教中崇拜的图腾,是伟大梅依格神的生命的物质体现。而莱姆山(公明山)崇拜是佤崩人特有的宗教仪式。据说,这个支系的人们之所以崇拜莱姆山,一是他们认为,以莱姆山为最高峰的阿佤群山是佤族人赖以生存的最后土地,这是他们对于历史上几经失败的经验之反省;二是反映他们图强自新,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他们需要莱姆山守护照护。

2、云南佤族服饰特点与风格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佤族服饰汇集了佤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佤族服饰具有深沉又见亮丽,持重又不失活泼的特点,俨然成为了云南佤族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佤族都有哪些特点吧。

佤族服装承袭原生态的浸染工艺并经腰机编织而成。线料有棉线、麻线、彩色毛线。棉线采用植物紫梗、衣果、山李子汁和麻粟树皮同煮取水浸染色泽,成色均匀自然。

佤族服装多以黑色为主色调,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在服装上的外在表现。佤族服饰亦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黑色基调上谋求色彩及样式的多样化,佤族还在服饰上合理搭配精美的图案和头箍、耳坠、珠串、项圈、手镯、腰带等饰物,达到色彩对比鲜明,线条流畅、简洁大方的视觉效果。

佤族传统服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大背景下又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头裹包带加戴饰花圆帽,或头戴彩线龙套,长袖衬衣外罩斜襟布纽圆领小褂,下着微摆长裙,是沧源县岩帅大寨妇女的服装特点。小褂上银白的泡丁装饰,大银项圈,色彩艳丽的插花头饰和色彩浓烈的横条线饰长裙,展现了岩帅大寨妇女服饰色彩夸张热烈的风格。勾勒了岩帅大寨妇女开朗大方,追求美好生活的性格。

上着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衫,腰系白色海贝饰物“布鲁”,下着编织精美图案的筒裙是岩帅岩丙妇女的得意服饰。岩丙妇女的服饰特色集中体现在象征财富,享有100多年历史的“布鲁”和代表山川河流,象征子孙兴旺的筒裙图案。

沧源县帕良帕秋妇女服饰风格相近,妇女头裹方巾,上着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衫,再配以耳坠,项圈等饰物,下穿蓝色、土红色等横条形纹饰筒裙,腰系布带,行动处可见色彩起伏流动之美。然而帕秋另有黄色彩条与它色彩条相配饰的筒裙,更显出明丽之风格。

蜂桶鼓舞之乡曼来,妇女爱装风格迥异。上穿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裳,衣裳有黑色和藏青两色。下着筒裙,有白底棉布或土红色底棉布加入红色或黄色条纹的筒裙,有湛青底棉布加织满天星点毛线花筒裙。精妙的是,裙上垂挂彩色毛线编就的裙坠。坠随裙动,飘逸妩媚,风情万种。

曼来妇女服饰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头裹包头,外加方巾,再缠白棉条带加以点缀,项挂多串珠子,腿裹黑色或藏青色棉布底加织星点毛线花的绑布,身挎白底或藏青底加花饰棉布筒帕,整个装束色彩和谐,浑然一体。多情的曼来服饰在狂热激情的蜂桶鼓舞中是一道风彩流动的风景。

头戴彩线龙套,上穿圆领斜襟布纽长袖短衣,下系红线条修饰的长裙,项挂银质太阳花,身挎筒帕是翁丁原生态村落妇女喜爱的服饰。翁丁妇女服饰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

班洪、班老、南腊等地的佤族传统服装与傣族的服装相似。中老年妇女大都头裹黑色或白色包头,身穿圆领布纽斜扣长袖裳,下着黑色筒裙。年轻女子一般不戴包头,以黑线缠发,其筒裙色彩丰富。

佤族传统男子服饰以黑色或湛青色为主色。上衣有圆领斜襟布纽长袖衫和立领对襟布纽长袖衫,下着黑色大裆裤,头戴包头。有的地方腰系布质长腰带,具有庄重、刚毅的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吸取传统服饰精髓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佤族现代装。现代装美观大方。女装有三角领短袖套头衫,对襟短袖衫,圆领、方形领长袖衫,下配超短或中短筒裙、长筒裙等裙式,较为随意多变,具有实穿、时尚、休闲等特性。配饰有银质头箍、耳饰、各种项饰、手饰乃至脚饰等具有文化及时代特性的饰品。男装有立领对襟长袖衫,马褂等,多饰以牛头图案或“av”字样,配以红色包头。

沧源佤族服饰融合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古朴思想,采用原生态织料和传统手工艺编织而成,文化内涵深刻,样式丰富,美观方便、舒适,既可作为舞台展演服饰,又可作为日常上班、家居之服饰,还可作为民间艺术珍品,具有收藏欣赏的价值,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在讲佤语、唱佤歌、跳佤舞、吃佤餐成为时尚的今天,佤族服饰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3、佤族牛头寓意,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佤族对牛的崇拜,产生出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知佤族对牛崇拜的文化心理。随本期的佤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下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在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和古代神话《达惹嘎木》中,记述了牛是人类始祖的传说。在另一则佤族祖先的传说中,讲述了牛是佤族的救命恩人的故事。故事中讲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佤族青年男女在公明山上放牛,男的叫艾那,女的叫叶布勒。正当他们下到山脚时,突然雷声四起,天降大雨,洪水泛滥。洪水淹没了一切,艾那和叶布勒连忙把牛群赶回山上。

洪水越往上淹,他们越把牛群往高处赶,最后公明山还是被洪水淹没了。洪水淹死了飞禽走兽,也淹死了人类,只剩下一头水牛和他们两人。幸运的是艾那和叶布勒骑在水牛背上。三天三夜后,洪水退去,水牛也死了,但他们却活了下来。因此,牛成了佤族的救命恩人。从那以后,佤族逢年过节都要先拜祭水牛。后来,艾那和叶布勒结婚并生育了儿女,他们就是佤族的祖先。”

据今3000多年前的沧源崖画,描绘了众多关于牛的图像,有牵牛、吆牛、骑牛、食牛、饮牛、斗牛、剽牛等各类图画,还有化妆的牛角舞、手持牛角(兵器)的人画像,可见牛在当时佤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佤族漫长的狩猎和采集历史中,牛是人们主要的捕获对象,是维系人们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与人的生存密不可分。

在佤族村寨的中央,都有一座栽有“丫”形牛角桩的土台,佤族妇女筒裙上织绣的牛头纹、佤族男子上衣上用银泡或布装饰的牛头图案都深深打下了佤族牛崇拜的烙印。1991年,佤族同胞决定将每年农历8月14日定为佤族传统节日———新米节,节徽上有木鼓、牛头和谷穗组成的图案,同样反映了牛在佤族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佤族崇拜牛,牛在佤族心目中是庇佑自己的神灵。而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崇敬,才产生了剽牛的习俗,具有庆贺、祈福、结盟、吉祥的含义。1995年,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中就安排了剽牛典礼。2000年4月,在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临沧佤族文化旅游活动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昔日抗英盟誓的班洪大寨也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典礼。

4、最爱红色的土家族服饰图片

中国拥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差异。那么怎么区别这些民族呢?不同的服饰,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家族服饰的特色仍旧没有改变。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带来土家族的服饰。

男子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至3米,包成人字路,没有完全盖住头发。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子是高粱面白底鞋,鞋底厚。

头包1.7至2.3米青丝或青布帕,不包人字路形。上衣布:大襟,左开襟袖大而短,无领,滚边,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镶花边。银钩,这种衣为矮领,衣襟和袖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襟青边则用彩线绣花。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镶16.5厘米宽边,领高1.65厘米,镶三条细边。结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红衣),这种衣长而大。

女鞋较讲究,除了鞋口滚边挑“狗牙齿”外,鞋面多用青、兰、粉红绸子。鞋尖正面用五色丝线绣各种花草、蝴蝶、蜜蜂。

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鱼尾帽”、“风帽”等。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丝线绣“喜鹊闹梅”、“凤穿牡丹”和“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福禄寿禧”等花鸟和字外,还在帽沿正面缝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

在土家族人的心中,繁多的色彩中,红色则最受人青睐。红色有着热烈、鲜艳、醒目、样和之感,因此喜红者诸多。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

“改土归流”后,由于受封建王朝的压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土家族的服饰男女服装均为满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饰不分”的民族服装,加以土家族的家织花边,保持着本民族服装的浓厚特色。

5、蒙古族婚礼服饰图片大全,红色简直太美

关于婚礼服饰,每个民族都不尽相同,都各有特色,各有风味。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蒙古族的婚礼服饰,想要了解的小伙伴们赶紧和小编一起到蒙古族服饰中看看吧,或许,你会被这种红色的美丽所迷倒哦。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

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

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

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