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古老而传统的剧种:苏州昆曲(昆曲的传统戏剧有什么)

时间:2023-04-22人气:作者: 未知

古老而传统的剧种:苏州昆曲(昆曲的传统戏剧有什么)

文章目录:

1、古老而传统的剧种:苏州昆曲

2、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

3、蕴涵古老文化韵味的苏州周庄

4、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蔚县秧歌

5、苏州评弹和昆曲,最古老剧种的区别

6、猜你喜欢:

1、古老而传统的剧种:苏州昆曲

苏州是个古典气息浓厚的城市,这里不仅有着闻名世界的苏州园林,还有缠绵动听的昆曲。昆曲又称昆剧,起源于苏州昆山一带,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作为一种载体,将苏州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苏州昆曲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声音行腔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犯调”、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就可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如《牡丹亭·惊梦》,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调)、[山桃红](越调)、[鲍老催](黄钟宫)、[绵搭絮](越调)。

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昆剧特点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

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舞台美术

包括丰富的服装式样,讲究的色彩和装饰的以及脸谱使用三个方面。

除了继承元明以来戏曲角色服装样式外,昆剧的有些服装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穿着很为相似。反映在戏上,武将自有各式戎装,文官亦有各样依照封建社会阶级等级不同的穿戴。脸谱用于净、丑两行。属于生、旦的极个别人物也偶然采用,如孙悟空(生)、钟无盐(旦),颜色基本用红、白、黑三色。

昆剧艺术经过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经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所以昆剧艺术被尊为“百戏之祖”,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其中还留有部分的昆腔戏。

2、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

昆曲的发源地来源于苏州的昆山,昆曲是中国著名的戏曲,他的曲目丰富,剧本华美,在中国各地都非常的受欢迎,昆曲主要表演形式为艺术体系和舞蹈及武术的表演。下面的江苏文化为您带来昆曲的更多精彩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和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把昆剧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

渊源与发展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他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的昆腔也只是清唱,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的演出既删除了软散的场子,又选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

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剧本的冗长、拖沓、雷同的缺陷,给昆曲演出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一批生、旦、净、丑本行为主的应工戏,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由于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使她逐渐脱离了世俗社会。到乾隆末年,在北方昆曲的优势地位已经让位给后来兴起的花部乱弹了。

3、蕴涵古老文化韵味的苏州周庄

现在中国最热火的旅游莫过于古镇游,而号称“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古镇,向来就是人们古镇旅游的必到之地。苏州周庄古镇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的先河,大大地加强了苏州文化传播的力度。古色古韵的周庄有着著名的“周庄八景”,一起来看看吧。

全福晓钟

全福讲寺原坐落在周庄镇西侧的白蚬江畔。最初叫“泉福寺”,周迪功郎及夫人舍宅为之。以后不断扩建,才梵宫重叠。乔木阴翳,成为苏杭一带有名的佛寺。寺内有一巨钟,重1500公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拂晓时分,寺内和尚撞钟,声音传送至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金鸡,纷纷闻声起床。

指归春望

全福讲寺中有一佛阁,高耸于梵官之中。名为“指归阁”。它飞檐翘角,四面有窗。每当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之日,人们常常登阁眺望春景。远方隐约的黛山,近处浩瀚的水面。村庄里桃红柳绿,田野中麦青花黄。

钵亭夕照

镇北永庆庵。后院有一个荷花池。池边有亭子,因为庵中人常常在此洗钵,所以名叫钵亭。钵亭面西背东,前有一泓清水,后有百年古柳,环境十分幽静。闲坐亭中,白天,垂柳拂水,风送荷香。傍晚,夕阳西下,波影烁金。

蚬江渔唱

白蚬江长十余里,横亘于周庄镇西侧,因江中盛产白蚬而得名。每当下午,渔船满载而归,在江畔抛锚泊船,晾网卖鱼,平静的港湾立即沸腾起来。傍晚时分,船头上三五成群的渔民,纷纷饮酒作乐。待明月初升,酒兴正酣,一有人先扣弦高歌,于是此起彼伏,互相应答,古老的渔歌在江面上传得很远。

南湖秋月

南湖位于镇南,湖面辽阔。南湖景色四季皆宜,而秋夜的月色更加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

庄田落雁

庄田,又名蒲田。是南湖西面的一个独圩。湖边长满香蒲、芦苇,护卫着独圩,多少年来庄田始终未被湖水荡平,成为候鸟栖息的好地方。每当秋季。香蒲吐穗,芦花泛白,庄田显得茂密而有生机,吸引了无数南飞的大雁。白天雁群在空中盘旋萦绕,夜晚雁群随着暮色的降临而垂落,蔚为壮观。

急水扬帆

急水港西连白蚬江,东达淀山湖,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有时北风紧吹,浊浪排空。有时风平浪静,碧水东流。常有白帆片片,百舸争流的情景。

东庄积雪

东庄在周庄的东郊。有1300亩(近87公顷)土地,春天麦苗碧绿,秋天稻谷金黄,是膏腴之地、肥沃之土,相传为沈万三囤粮之处,又名“东仓”。每当冬季雪后,平坦的土地银装素裹,成为踏雪赏景的好去处。

4、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蔚县秧歌

你如果有苏曼殊《苏曼殊全集》,那么你一定知道《七绝·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羸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秧歌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特别是我国北方的人民,你对蔚县秧歌了解多少?本期张家口文化为你解析。

蔚县秧歌亦称蔚州梆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产生于旧之蔚州(即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灵丘县一带),流行于河北张家口地区和山西省雁北、晋北地区,并远及内蒙古自治区一些旗县。

蔚县秧歌的产生年代不详。早期的蔚县秧歌是用“训调”(民歌)演唱,以“两小”(小生、小旦)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常在农村的“社火”中演出。代表剧目为《卖豆腐》、《借冠子》等。山西梆子流入河北,蔚州是主要通道之一,因之蔚县秧歌深受其影响,不仅吸收了梆子的袍带大戏,并借鉴了梆子的音乐体制。

据今存李家浅村戏楼的舞台题壁记载,清道光十九年(1839)农历二月二十八日,蔚县城东乡西合营的秧歌孙庆班,曾在此演出过《回龙阁》(《回笼鸽》)、《魁花玉》(《葵花峪》)、《打瓦罐》、《迎亲》、《卖肉》、《别窑》、《八卦》、《高平关》、《响马》、《别宫》、《招亲》、《下山》、《下书》、《重圆》、《三贵》、《玉杯》等戏。题壁人为西合营段祥。上列剧目中,既有蔚县秧歌初期的剧目,如《打瓦罐》、《迎亲》等,也有从梆子腔移植来的剧目,如《八卦》、《下山》等。这些剧目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经常上演。由此可见,最迟在清道光时期,蔚县秧歌已完成了由“两小戏”向行当齐全的大戏转化的过程。

蔚县秧歌早期的班社是以村为单位的季节性组织,做为“社火”的组成部分,由村“神诞社会”统一筹管,人员也只限本村村民,属自娱式的纯业余团体。至今,蔚县仍有一百多个此类的“社火”秧歌班。其中历史最久的是蔚县北水泉镇南井头村的秧歌班,自清道光年间建班后,一直保留至今。

随着蔚县秧歌的不断发展,许多业余班社于清末开始涌向外村镇演出,逐渐出现了亦农亦艺的半职业戏班。这类班社称“档子班”、“抱股班”和“联村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此类班社在蔚县尚有二十多个。其中以鹿骨班(由蔚县西部和广灵、阳原两县艺人组成,善演文戏,以唱功赢人)和庄克永宁寨班(以蔚县东部艺人为主,除擅唱文戏外,还兼能武戏)影响最着,成为蔚县秧歌的两大中心。清末民初,以宝子、锁关、浪破碌碡、海珍红、徐义等组成的“档子班”,曾进入张家口市,在大兴园演出,颇受欢迎。

您也许还喜欢:

关于扬州订婚习俗:下茶

逐渐消逝的保定老调文化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5、苏州评弹和昆曲,最古老剧种的区别

对于古老的戏剧文化,在这个新时代的社会上,懂得去欣赏和懂得去传承的人并不多,但是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古时候的戏剧,对现在的各种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苏州评弹和昆曲的区别。

可能感兴趣》》三国人物介绍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着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

6、猜你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