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盘点: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 当代东乡族名人

时间:2023-07-19人气:作者: 佚名

盘点: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 当代东乡族名人

文章目录:

1、盘点: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

2、东乡族特产有哪些 东乡族十大特产

3、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

4、东乡族阿守拉节 东乡族的粮食节

5、盘点:东乡族民间故事

6、猜你喜欢:

1、盘点:东乡族名人都有哪些?

东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乡族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民族,他们融合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东乡族文化。在东乡族的历史上也有着很多历史民人,而这些民人也为东乡族带来了很多的改变。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东乡族的民人都有哪些吧。

历史名人

闵福英,阿訇,他领导东乡族人民参加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循化、狄道等地发生的回民起义。1892年,甘肃严重干旱,粮价飞涨,人民无法生活,加上清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和平时勾结汉族地主阶级实行歧视、剥削、压迫,从而引起了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的反清暴动。1894年循化撒拉族马右古禄棒、韩老四等,因教派纠纷,聚众械斗。在起义军的打击下,双城清兵全军覆没。闵福英率领起义军直攻河州城,其他各地回民纷纷响应。马万福(1849—1934),中国伊斯兰教依赫瓦尼派创始人。

经名努哈。东乡族。东乡(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果园村人,故又称马果园。其祖、父均为阿訇,属北庄门宦。22岁即收徒讲学。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往麦加朝觐并求学,受瓦哈比运动的影响,弃门宦而改宗“艾海里·逊奈”(遵经派)。光绪十八年学成回国,途经湖北,为老河口清真寺挽留开学年余,次年始回故里。不久应聘到临夏漠泥沟何家寺开学,主讲《古兰经》、圣训、认主学、教法等学科,历时10年,宣传其“尊经革俗”和“凭经立教”的主张。

汪玉良与他的诗画人生

汪玉良(1933—),甘肃东乡县人。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汪玉良自幼受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熏陶,喜爱文学。解放初曾收集了大量民间传说、歌谣,并开始学习创作。汪玉良1952年考入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6年毕业后,先在学校工作,不久调甘肃省委宣传部工作。1964年调省文联《甘肃文艺》杂志社工作。1971年调甘肃人民出版社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民族文学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会理事。

现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活动以来、汪玉良已发表诗作近千篇,约200万字。出版诗歌专集《幸福大道共产党开》、《马五哥与尕豆妹》、《米拉尕黑》、《汪玉良诗选》、《大地情思》等5部。汪玉良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的多篇作品被选入全国性文学作品选,并出版了与人合作的长篇小说《爱神?死神?》。长诗《米拉尕黑》、抒情诗《献给十月的歌》于1982年、1986年分别获第一、二届中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创作一等奖。着名东乡族实力派青年作家了一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美协会员。

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高级作家班学员。2001年参加全国青年作家创作研讨会。多次获宁夏自治区文艺奖,获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创作新秀奖,十年《飞天》文学奖。90年代初始发作品,迄今已在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发表作品二百多万言,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精选》《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转载,并入选年度最佳小说和各类文学书籍。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2004年荣获全国第三届春天文学奖。

2008年中短篇小说集《挂在月光中的铜汤瓶》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同年荣获“镇北堡西部影城文学艺术奖”,获宁夏“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小说《绿地》入选《21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书库》少数民族卷(英文版),该丛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法兰克福主宾国主展书之一。2010年受国际写作计划的邀请出访美国,并在芝加哥大学、爱荷华大学,美国国务院等地发表了关于“文学的悲悯情怀”的演说,同时以文学的形式第一次郑重将自己的民族介绍和推向世界关注的大视野。

2、东乡族特产有哪些 东乡族十大特产

甘肃省独有民族东乡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者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东乡族的十大特产有哪些你知道吗,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快来了解一下吧。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 “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东乡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作。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唐汪大接杏

久负盛名的产于东乡县唐汪川,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培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唐汪大接杏肉质细密,味甜多汁,果色艳丽,富有芳香,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达150克,是极好的鲜食和加工品种。

川杏

又名大桃杏,主产于唐汪川,以个大色鲜,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纤维少为特色,营养丰富,宜生食。其仁味甜,也可食用。桃杏栽培源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地耳

俗称地耷、地衣,属野生菌类。产于东乡县境内黄土表层上的地耳,较其他菌类营养含量更高,属黑色类绿色食品。

三炮台盖碗茶

东乡族酷爱喝茶,从茶具、茶叶、配料的搭配都要精益求精。茶具一定要选“三炮台”,“三炮台”顾名思义,即它由盖子、茶盅、掌盘三层组成。

地锅锅

地锅锅地锅锅是东乡族吃洋芋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很独特,不用锅,不用油,而味道却很特别,是一种别具情趣的野餐。

米面窝窝

把米面用滚烫的开水搅拌成团块,装在琼锅里,在炕洞里烧熟,带甜味,有时窝窝里还放上甜枣。

酥散

油炸的大麻花,有人的胳膊粗细,扭成盘旋状,一尺见方,食用时掰开分食。东乡人对所有的面食,无论大小,都得掰开吃,不得一拿上就囫囵吞咽,这是规矩。

罗婆弱

一般混煮一些青稞、小麦、豆子或大豆,多喜用羊头及羊蹄杂碎一齐煮用。羊蹄杂碎,燎掉毛,反复冲洗干净,再放上花椒,青盐,和粮食混煮在一起,讲究要煮熟煮烂,是可口的美味食品。

3、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

在中国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宗教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信仰的需求。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这种信仰也是从古代时期延伸而来。那么,你知道东乡族的信仰是什么吗?下面的东乡族文化为您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不仅在东乡族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乡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和文化生活,阿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约在元末明初时,由哈木则率领的第一批40名传教士到达东乡地区。后来人们尊称他们为40个“舍亥古杜布”(即智者、哲人、贤人)。据说,哈木则精通阿拉伯文,持两种文字的经卷,足迹遍及东乡各地。哈木则选择了一个林密草茂的山梁定居,今称“哈木则岭”,并用本山的木材,在那里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称大礼拜寺。其余的一些传教士,在去河州路上的一个村庄里相聚后又分散到其他各地。

此后,第二批传教士来到东乡地区,由阿俩塔率领,共8人,后人尊称八大“赛义德”(阿拉伯文音译,意为“主人”、“先生”、“首领”)。阿俩塔落居在高山乡布隆谷。这40名“舍亥古杜布”和8名“赛义德”除远走他乡传教外,有14人落居东乡,至今坟墓尚在,并留有后裔。约在明末清初,穆豪引吉尼来到东乡地区,曾落居在北岭乡大湾头地方。这些传教士的到来和礼拜寺的相继建立,为伊斯兰教在东乡地区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清中叶以来,东乡地区也是西北伊斯兰教内部产生教派与门宦的主要地方之一。

在东乡族中,伊斯兰教通常分为三大派系,即老教、新教、新兴教(又称色勒夫,俗称三抬)。老教分为四大派系,即哲赫林也、虎菲也、库不稳也,嘎底林也。各大派系又分出若干小支系。西北地区习惯上把伊斯兰教的这种老教派派系称作“门宦”,“门宦”属于伊斯兰教中的神秘派,在国外称为“苏菲”(阿拉伯语),在我国新疆称为“依裨”(波斯语),在甘肃、宁夏、青海一带亦称为“门宦”。

东乡族信奉老教(门宦)的人数最多。共有九个门宦。即胡门、白庄、华寺、大拱北、张门、穆尖提、沙沟、海门、风门等。新教(又称伊赫瓦尼)信徒分布也较广。新兴教(又称色勒夫,俗称三抬)是解放初期产生的,信徒较少。各门宦都有自己的教主,又被称为“老人家”,教主的地位由创始人的嫡系世袭,有的门宦也有不世袭的,传给贤徒或教徒们举贤。

老教和新教各有自己的清真寺,教民只参加本教派清真寺的活动。新教(伊赫瓦尼)的教民一般都与本教派的教徒结婚。老教有门宦,有拱北,有教主,新教没有门宦,没有拱北,也没有教主。老教的主麻日(礼拜五聚礼日)在任何清真寺都可以做,新教则认为非在中心地区的大寺不可。

老教阿訇在教民中进行宗教活动时,先念《古兰经》,尔后吃饭,也可以接受“哈吉牙”(教徒施舍的财钱)。新教阿訇念了经就不能吃饭,吃了饭就不能念经,并且不能接受“哈吉牙”。

新教对天课五拾勒,非提勒,则卡提(宗教规定的税捐)看得很重,老教注重念经、“哈吉牙”。新兴教(色勒夫,俗称三抬),礼拜时要抬手三次(老教、新教只抬一次),教徒留长发,而老教和新教均不留长发。

4、东乡族阿守拉节 东乡族的粮食节

在中国的甘肃省,有一个叫做“东乡族”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是大多数的人也会汉语。那么,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东乡族阿守拉节,也就是东乡族的粮食节吧。

阿舒拉节,在每年伊历元月十日欢度这个节日。东乡族人欢度这个节日时,一般要吃一种用羊头、羊肠、羊肚、羊腿等杂碎和肉以及燕麦、小麦、包谷、青棵、扁豆等五种粮食熬成的稀饭。

“阿守拉”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十”,即伊斯兰教教历的一月十日。它是东乡族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由于人们作恶深重,真主用洪水惩罚人类。这一天有位如哈造了方舟使部分生物乘上方舟,免遭洪水的淹没,致使人类能够繁衍延续下来。依布拉欣就在这一天出生,并且生下来就能和大人对话。依布拉欣因反对偶像而被多神教徒扔进大火中,安拉在这一天从火中救出了依布拉欣,还从鱼腹中又救出了尤努斯等人。

这一传说在东乡族人民中广为流行,并被重视。在东乡族地区,阿守拉节也是妇女儿童聚会的节日。东乡族各家主妇轮流操办这一节日。在东乡族村庄里,谁家的主妇吃上了鸡头,第二年就要轮到她来操办了。其余的各家各户都要出一些小麦和菜籽油。这一天,村里的男人念过经,作过祈祷仪式之后,简单地吃些饭,就各自出门了。这时只剩下妇女和儿童,她们可以大声地说笑,大口地吃各家的饭菜。

阿守拉节上,有一种特别的美味可口的肉粥,东乡语叫“罗波弱”,它是用小麦、青裸、蚕豆、扁豆、玉米粒和肉丝等混煮在肉汤里做成的,粘糊糊的,再泡上油饼,吃起来美味可口。在东乡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流传一首童谣,“阿守拉,依结之唐土啦!”意思是,在阿守拉节日时,罗波弱吃的肚子都快涨破了!“阿守拉”节还有另一层寓意,是粮食节,表示对当年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是东乡族传统的阿守拉节。阿守拉节主要是妇女和儿童们聚会的节日,每年由各家的主妇轮流主持(按照古规,男人们只举行一个简单的祈祷仪式后就走了)。在阿守拉节上,有一种特制的美味可口的肉粥,东乡语叫“罗波弱”,它是专门用各种圆圈粮食做的。如将小麦、青棵、蚕豆、扁豆、玉米和肉丝等混煮在肉汤里,粘糊糊的,再泡上油饼,吃起来可香啦。粮食节寓有对当年的粮食丰收、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5、盘点:东乡族民间故事

在中国有许多的民间故事,而这些民间故事大多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爱情故事他们都有着人们想要表达的内涵。在东乡族也有着属于自己当地特色的民间故事。下面的东乡族文化为您带来东乡族的民族故事。

一、东乡族民间故事的题材内容

东乡族民间故事大多是民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集体创作而成,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

东乡族形成于元末明初,由于元代的民族政策,回族人的地位一般都高于汉族,所以,东乡地区的社会较为稳定。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使东乡族人民深受统治阶级的镇压和迫害。

东乡族的民间故事从普通民众生活的角度出发,深刻地揭露官僚地主阶级的贪婪和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体现了人民群众积极反抗、顽强抗争的精神。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三个县的衙役》、《新媳妇驱鬼》、《尕孙子》、《背地的故事》、《俄晃祖哈》,还有“玉斯哈的故事”系列中的《三不做》、《打饿虫》、《怜悯》、《撒谎》、《二两银子的工钱》等。

(二)爱情故事

这类故事主要通过描写青年男女曲折的爱情,表现东乡族青年美好的爱情观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这类作品有《双双金鸟》、《蛤蟆姑娘》、《白羽飞衣》、《挡羊娃和牡丹花》、《沙郎哥》等。如《双双金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勤劳的青年洒力海在放羊时认识了漂亮的姑娘索菲亚,他们约定每天在山岗上相会。有一天,索菲亚没有如约而来,洒力海被告知原来是黑鹰地主绑走了他的心上人,洒力海在昂唐本驻(金鸟)的帮助下救出了索菲亚,他们在一起过了330天幸福的日子,但最后还是被发现了,黑鹰地主火烧牛星山,洒力海和索菲亚化作一对灿烂夺目的昂唐本驻飞向天空。

(三)山川风物传说

代表性的作品有《璐妇人斩蟒》、《赤孜拉妩滩》、《称够湾的传说》、《勒退夫斩妖龙》、《九泄和龙宫窝的故事》等。如《璐妇人斩蟒》讲述了东乡族迎婚曲“哈利”的来历;《赤孜拉妩滩》讲述了赤孜和拉妩与毛速木恶魑(妖怪)斗争的故事,不仅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美好爱情,也赞扬了他们为当地百姓除害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葡萄山与高陵峙》在讲述洮河两岸山川由来的同时,也蕴涵了东乡族与汉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这些故事表面上是对地方山川风物来历的解释,实际上则表现了东乡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以及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

(四)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

东乡族的寓言故事大多是动物寓言,表现的是民众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和哲理,体现某种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如《虚荣的喜鹊》告诉人们贪图虚荣只会害了自己,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麻囊与霍霍兔》、《何了和地达达》告诫人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可恶的地狗》、《猫和狗的古经》、《牛心洞里的白鸽子》、《老虎和兔子》等故事则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不同的哲理,寓意深刻,给人们以不同的启迪。

二、东乡族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

东乡族民间故事不仅具有民间故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紧密结合的普遍特征,也因其独有的民族语言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理想与现实结合

任何民族的民间故事中都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成分,这也是民间故事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点,东乡族民间故事自然也不例外。阶级斗争是东乡族民间故事中的常见话题,故事中的财主、富汉或仗势欺人,或强抢民女,或千方百计克扣工人工钱,这些情节无一不是封建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故事的结局往往都是地主阶级被聪明机智的劳动人民所愚弄和惩罚。

这样的结局实际上并不符合生活逻辑,处于弱势的劳动人民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被剥削被压迫的现实很难改变,民间故事的结局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众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愿望和他们惩恶扬善的心理要求。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