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赵飞燕(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赵飞燕)

时间:2023-09-22人气:作者: 未知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赵飞燕(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赵飞燕)

文章目录:

1、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赵飞燕

2、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西施

3、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貂蝉

4、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甄宓

5、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郑旦

6、猜你喜欢:

1、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赵飞燕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唐代诗人徐凝的《汉宫曲》借古讽今,吟咏唐代宫女的不幸人生。这里的“赵家飞燕”指的就是汉成帝的皇后,有名的美女赵飞燕。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讲述赵飞燕的故事。

赵飞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飞燕外传》称其名为赵宜主。史书并未记载其是哪里人,仅称其为长安宫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即宫女),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

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封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

在中国历史上,赵飞燕以美貌着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赵飞燕也因美貌而成为女子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赵飞燕出身于平民之家,年纪稍长后,以良家女子的身份进宫为宫女,属于阳阿公主家,学习歌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

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汉成帝一次微服外出游乐,来到阳阿公主府,阳阿公主把养在府中的良家女都叫出来,取悦汉成帝,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

汉成帝将她带回宫。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后来听说她还有一个妹妹赵合德,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妩媚,连赵飞燕也自愧不如,便下令招入宫中,姐妹“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绥和元年(前8年),定陶王刘欣来长安,其祖母傅太后私下以许多金银珠宝、珍玩布帛贿赂赵飞燕姐妹,打通关节,在她们的帮助下,一直没有子嗣的汉成帝立侄子刘欣为太子。

绥和二年(前7年)春,46岁的成帝死于赵合德床上,成帝一直身强体壮,从来不生病,去世前晚还很好,早晨起床穿衣,准备接见辞行的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能披上身,就忽然身体僵直、口不能言,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不久便去世。朝野震动,群臣声讨赵氏祸水,赵合德自杀身亡。

太子刘欣作为养子即位,是为汉哀帝,他感念赵飞燕当初拥立之功,依礼法尊赵飞燕为皇太后,封皇太后的兄弟赵钦为新成侯、皇太后的侄儿赵(言斤)为成阳侯,赵氏一门两侯,地位显赫。

元寿二年(前1年)六月,哀帝崩逝。与哀帝不睦的王氏外戚集团东山再起,哀帝宠臣和外戚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傅太后丁太后被挖坟,赵太后被废,独尊王政君。

王莽挟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曰“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一个月后又下诏将赵皇后和哀帝傅皇后一起贬为庶人,赶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园,当天二人一同自杀,赵飞燕只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

后人传说赵飞燕善歌舞,所谓“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其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

赵飞燕还自创“掌上舞”,“掌上舞”又称“掌中舞”因舞蹈体态轻盈,仿佛可以置于掌中,故得名。此舞后成了赵飞燕的一个独有标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轻盈。

2、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西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温婉迷人的西施形象,就这样从诗仙李白的诗句中向人们走来。作为中国古代美女的代表人物,西施留给后世数不尽的凄美传说,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西施的故事。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越州培公故乡)。天生丽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传说她天生丽质,“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又说她常浣纱于水上,鱼为之沉,故有“沉鱼”之说。

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他知吴王好色,就用文种和范蠡的计谋,在国中遍访女色,找到了西施,将她带回会稽,教习歌舞,准备献给吴王夫差。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她在会稽花了三年时间,学习歌舞、步履、礼仪等,逐渐从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最终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

美丽的西施到了吴国,很快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将夫差迷惑得如醉如痴,无心国事,不理朝政,逐渐众叛亲离,最终吴国被东山再起的越王勾践所灭,夫差也走向了亡国丧身的道路。

西施忍辱负重的努力,为本国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这表现了一个女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历来为人所称颂,但自吴国灭后,西施也失去了音信。

关于西施的结局,民间自古有许多传说,有愧疚自缢说、被范蠡带走说、被范蠡沉湖说、被吴人沉江说、被勾践沉江说和被越后沉江说,其中以“被范蠡带走说”较为风行,在历代相关文学戏剧作品常见描绘。

传说西施曾与范蠡有情。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

传说二人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貂蝉

“歌月徘徊孤楼前,舞影零游群雄间。如花朱颜非吾愿,香消玉殒惹谁怜?”传说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有位美艳无双兼具侠肝义胆的貂蝉,她是烽火硝烟中难能可贵的一抹亮色,她曲折传奇的身世自古在民间流传,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貂蝉的故事。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貂蝉最早出现于《三国演义》前身《三国志平话》中。貂蝉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吕布的原配妻子,两人在家乡失散后流落一方,沦为成为王允的婢女。

王允得知其身世后心生一计,设家宴款待太师董卓,让貂蝉与董卓见面。王允又设宴招待吕布赴会,让他与元配妻子相会,并承诺改日让他们正式团聚。

在这之后,王允便送貂蝉到董卓家,董卓误以为貂蝉是王允献给自己的厚礼,喜出望外,当晚便共赴云雨之好。吕布得知董卓的行为后,勃然大怒,提剑入堂杀害醉倒的董卓。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则是因遭十常侍之乱而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在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

此情此景恰巧为王允瞧见,于是王允便将貂蝉收为义女,定下连环美人计,意图离间董卓与其养子吕布的关系。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配给吕布,再明着把貂蝉献给董卓做妾。貂蝉嫁给董卓之后对吕布暧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间。

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望貂蝉,貂蝉和吕布相约来到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对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不已,二人这番相会情景,正巧被回府的董卓撞见。

董卓发怒之下,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从而留下一个“吕布戏貂蝉”的千古传说。

在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貂婵不愿丈夫单独突围,矢言要与他「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放弃陈宫妙计,每日只与貂蝉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最后被擒杀。

4、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甄宓

在风行一时的日系游戏《真三国无双》中,有“甄姬”这一角色,其实这个“甄姬”是对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魏文帝曹丕正室甄宓的一种误称。“姬”在古代多指没有正式名分的贱妾,对于甄夫人来讲,确实是不当用的称呼。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甄宓的故事。

甄宓,一般指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史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甄氏因有姿色,被曹丕所纳。

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妾室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为子孙昌盛多娶妻妾。

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称帝以后甄夫人被赐死,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传说当时曹丕曾请术士周宣解梦,周宣答:“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曹丕闻言后悔,派人追回赐死甄氏的使者,但已不及。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令甄氏之子曹叡奉郭皇后为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改葬于朝阳陵。

甄氏著有诗歌《塘上行》一首,以沉痛的笔触抒发了被弃的哀愁与悲痛,整部作品于阴云密布中透露出一种刻骨的悲伤之情。诗之结尾更是令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明代徐祯卿在《谈艺录》中感慨此诗云:“诗殊不能受瑕,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绝殊。”

5、中国古代十大美女之郑旦

西施以身许国,迷惑敌王夫差的传说故事,相信大家都曾听过,而据说当时与西施一道被进献到吴国的美人,还有其他七位,其中有一位郑旦,美貌堪比西施,甚至与西施并称为“浣纱双姝”,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郑旦的故事。

郑旦,春秋末年越国(今浙江诸暨)美人,与西施同被越王勾践选为进献吴国的八个美人中的一员,用以迷惑吴王夫差。

郑旦好剑,性格刚烈,是历史上与西施齐名且同样具有爱国情怀的高洁女子,但多年来,西施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郑旦相对而言则是少为人知。

大约在公元前490年,郑旦与西施一同被越王勾践选中,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献吴王为妃,以迷惑吴王夫差,离间其君臣关系。她们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扮演了使者和间谍的角色。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攻占了吴国都城姑苏,灭掉了吴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施和郑旦的牺牲奉献是分不开的。

关于郑旦之死,后人说法不一。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见西施、郑旦大悦,收西施于姑苏台,收郑旦于吴宫。后郑旦“郁郁不得志,经年而死,夫差哀之,葬于黄茅山”,史官称,郑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宠”。

江苏吴县《太湖备考》及《香山小志》载,郑旦墓冢在吴县黄茅山。但郑旦的家乡据说与西施相同,都在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南),在这里有郑旦与西施比美的四眼井,有村中父老为纪念她建的一座八角重檐的翼亭,还有郑氏家族的宗祠等。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