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活动

时间:2023-07-16人气:作者: 未知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活动

文章目录:

1、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

2、富有斗争传统民俗的布朗族

3、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4、布朗族节日 载歌载舞的布朗族桑衎节

5、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年节的过法

6、猜你喜欢:

1、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

布朗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他们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民族语言、服饰、歌舞还是风俗习性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而这些节日也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下面的布朗族文化为你带来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分别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插花节

布朗族插花节,即泼水节。农历清明节后l0天。节前,各家杀猪,炸“烤蚌”。节日当天早饭后,全寨青年男女穿戴—新,敲着蜂桶鼓、象脚鼓,排队到江边,姑娘们以碗盛沙,到佛寺前空场上堆放,插上鲜花。全村老幼围着沙堆,跟在象脚鼓、蜂桶鼓队后面跳舞,几圈之后,由鼓队引导,在全村各通道跳舞,庆祝活动要持续5~7天。插花节期间,还有“洗佛”的活动。关门节、开门节,与傣族同。春节,时间与汉族春节同,停止生产,打秋千,打陀螺。节日期间,制作丰盛的食品佳肴。

2、厚南节

厚南节:又称“桑刊节”、“宋坎节”。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的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以迎接太阳。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现在,宋坎节的内容比过去有很多改变,除以往的传统活动外,又增加了文娱节目的表演和体育比赛,更为人们所欢迎。

3、洗牛脚

洗牛脚: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还要过洗牛脚。届时老人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手执杨柳、桃枝扎成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户主,应把洁净的水泼在老人和头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脚迹,最后把羊牵到寨子外宰杀煮熟共餐。

4、火把节

火把节:又称“姑娘节”,云南施甸、昌宁、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举行。在施甸、昌宁等地,布朗族于六月二十三日开始过火把节,主要是祭五谷大神,祈求五谷丰登。届时,全村各户家长齐集村前一棵树下,杀猪祭五谷,祈求五谷生长良好。过节期间还要祭色(神)林,各户携带米、酒若干,在神林树下煮饭,并杀猪分牲肉。祭神林时,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参加,孕妇不能摸猪头和猪内脏。二十四日中午,各户准备酒、肉供品前往玉米地献山,杀鸡一只,祈求玉米、麦子、旱谷等农作物生长良好。

在永德等地的布朗族过火把节是,凡已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来过节。全家杀鸡、吃肉、喝酒,表示庆祝。当天,各家准备火把,到晚上,将火把点燃,先照屋内,后照老人,并撒以松香粉,口念“跳蚤、蚊子烧完了,天灾没有了”等语,然后持火把照房前屋后的果木树,以示烧掉害虫。

5、考瓦沙

考瓦沙:又称“关门节”,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是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关门”时间,以便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在关门节期间,每户出一元半开、二筒米、一对蜡条、一条手帕交给村寨头人向佛寺奉献纳福,并杀猎请头人、佛爷、和尚宴饮。在这两天,村寨成员停止一切生产劳动,成年男女均到佛寺听佛爷念经祈福。关门节后,即禁止青年男子下寨串姑娘。

6、滥地节

滥地节:云南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举行。滥地节隔365天过一次,时间一般在秋收割完稻谷时举行,滥地节有庆丰收的意思。 过节时,各家吃糯米饭、酒肉, 到佛寺供祭品,听佛爷诵经。 当天,青壮年多出外“撵山”(打猎)。

7、成丁节

成丁节: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成丁活动。布朗族青年男女到十四岁以后,就要组成社交集团并举行成丁礼。在夜幕降临时,达到成丁年龄的男女青年相邀到年轻人聚会的火塘边,由姑娘们用名叫“考阿盖”的树枝,在铁锅片上烧取黑烟,依次帮男青年们一个个染牙齿,染后的男女方可视作成人,从此也才获得恋爱和结婚的权利。

8、过年节

过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

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家族长也向人们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礼,不可忘记。旧的岁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辞拜年,你们都有福了。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祝毕,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村社以家庭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9、关门节

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这一天家族成员照例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胎嘎滚”,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苏玛”(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来年平安。

2、富有斗争传统民俗的布朗族

地理区域的不同造就着不一样的环境,而不一样的环境也造就着不一样的种族。想当然的,在不一样的环境下,不同的种族之间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习俗上的传承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对于布朗族的传统民俗有着怎样的特色呢?随小编去布朗族文化看看吧!

节庆

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布朗族其它的节日习俗,与傣族大同小异,如“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在傣历一月十五这天“赕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赕坦”。“赕”为傣语,指世俗众生对僧侣或先祖亡人敬献物品,佛教俗称“布施”或“化缘”。

布朗族传说,他们与傣族是兄弟关系,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区种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坝子种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赕佛”都要请傣族佛爷上山,傣族“赕佛”时也请布朗族佛爷下山。

过年节: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是布朗人最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红糖糯米粑粑,还要用芭蕉叶包成两份,各插上一对蜡条,两朵鲜花,关到家庭长家中:一份装入家族长卧榻上方挂的“胎嘎滚”(家族神位)内,作为祭祀家神之用;另一份献给“高嘎滚”(家族长)。

各户男家长都要脱下自己的包头巾,向作为整个“嘎滚”(家族)代表的家族长行拜年磕头礼。并且用水象征性地从头到脚为家族长做洗礼,祝贺长命百岁,吉祥平安。家族长也向人们祝福道:“全家族的孩子们,逢年过节来祈福,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礼,不可忘记。旧的岁月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全体儿孙们来告辞拜年,你们都有福了。预祝你们庄稼茂盛,人畜兴旺。”祝毕,家族长为“胎嘎滚”(家族神)代袜么,代袜那神祈祷祭祀。村社以家庭为单位,再到日落方向,举行滴水仪式。

关门节: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这一天家族成员照例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胎嘎滚”,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苏玛”(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平安。布朗族人民喜爱歌舞。每逢结婚、赕佛、盖新房等喜庆日子,男女老幼都载歌载舞,在劳动中也往往伴之以歌,兴致无穷。

布朗族歌舞长期与傣族歌舞保持交流,既吸收了傣族歌舞的长处,又充分发挥了本民族歌舞的特色。布朗族民歌称为“布朗调”,总共有十多个曲调。最基本的曲调有:喜庆对唱的“甩”,抒发孤独忧伤感,情的“宰”,用小三弦伴奏的,多用来歌唱爱情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索”,以及在盛大场合跳舞时唱的“甚”等四种。

在布朗山等地还普遍流行傣族的章哈调,依腊呵调。布朗语称歌为“逮”,歌手叫“章逮”,布朗族有对歌的习俗。对歌时往往是即兴创作,通宵不散,有时甚至持续数日。舞蹈有刀舞、蜡条舞、圆圈舞等十一、二种,深受群众喜爱。

婚俗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语言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梳妆打扮的姑娘们也早早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

3、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随着人们在物质上的充实,精神文化也不断在发展。而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发展,最明显的是茶。布朗族文化中的茶是从形形色色的种茶方式,到别具一格的饮茶功夫,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看看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吧。

茶叶种植

据民间口碑传说,在双江这块土地上,布朗族是居住时间最早最长的土着民族,约有3-4千年的历史。其中公弄、大邦协、赛罕、邦丙、大南植、大忙蚌、胖品、忙冒、忙戛等布朗族村寨农户超过百家。布朗族是最先发现茶树和茶叶可以食用且能治多种疾病的民族,勐库大雪山万亩上千年古茶树被发现,就证明居住在古茶树山中的公弄布朗族的祖先们把野生古茶树籽捡回来繁育种植和饮用,然后逐步推广开来,再形成树龄四、五百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

布朗族对茶叶情有独衷,居住在中高海拔地区的布朗族部落村寨周围都栽有零星的茶树,远古时期多为自栽自用。近代以来,随着茶叶被人们广泛应用,社会需求量扩大,商品交换形式的出现,各民族互通有无,布朗族开始慢慢地扩大茶叶种植,至新中国成立前,在勐库公弄、五家村,沙河邦协一带的布朗族种植茶叶已成相当规模,最多的一户人家就有四、五十亩茶园。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布朗族群众紧紧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抓住国家大力扶持茶叶生产的机遇,积极引进勐库大叶茶良种,进行育苗栽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绝大部分的布朗族村寨、农户都种上了茶叶,少的一户半亩一亩,最多的一户达到七、八十亩以上。

您可能还会喜欢:

东巴纸是纳西族最重要的写经用纸

纳西族“热美蹉”的起源及特色

名扬中外的纳西东巴文化

令人垂涎不止的拉祜族饮食文化

4、布朗族节日 载歌载舞的布朗族桑衎节

布朗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布朗族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本期云南少数民族,讲讲桑衎节。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濮人”中的一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

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下辖惜唐(保山)、不韦(保山以南)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

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所谓“濮人”、“扑子”、“朴子”、“扑”、“蒲满”、“蒲人”等名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蒲人发展为如今的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有着许多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桑衎节”就是布朗族最隆重的节日,其实用我们布朗话是叫“考摆”(同音),是我们布朗同胞的新年

一般都是每年的4月中旬过的,为了让大家有个统一的时间,政府把4月9日至12日定为布朗族的桑衎节,节日期间各村寨的布朗族同胞都会杀猪宰牛、自制火花、载歌载舞等形式共同庆祝节日。

5、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年节的过法

布朗族,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在布朗族的传统节日中,许多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布朗族文化中了解关于布朗族年节的过法。

过年节

布朗族用傣语叫“京比迈”,年节一般过3天,特殊的年份过4天。

年节的第一天称为“麦”,是即将逝去的旧年的最末一天,有如农历春节的除夕。这天的活动,主要是清扫住室、村寨,清洗衣服被盖、炊具食具,宰猪牛,做年糕,备办过年用的用品食品。

第二天叫“恼”,意为腐掉的日子,这天是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傣历计算周年时间长度中多余出来的日子,既不计算在旧年内,也不计算在新年内。因此,人称空日。这个日子,民间还传为恶神捧玛点达拉乍死亡之日。这天,人们通常要备办家宴,吃年饭或宴请亲朋好友,共度新年。

第3天称为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麦帕雅晚玛”即日子之王来临之日,是新年伊始之日,类似公历元旦、农历春节,庆祝新年的活动主要在这天举行。这天一早,人们首先要用竹筒抬来清水供僧侣浴佛,将佛像身上尘埃冲洗干净。

家族成员要端上一块插有蜡条和鲜花的糍粑去向家族长告卡滚拜年。每户的男性家长,应脱掉头巾,用清洁之水为家族长举行洗礼,一边洒水,一边祝祷:“新年到了,我们家族成员,祝告卡滚长命百岁、吉祥平安,请告卡滚赐福给家族成员。”

告卡滚也向大家祝福说:“我们家族的成员,没有忘记过年祈福的古规,诚心向祖宗祈福。祖宗一定会赐福给你们,保佑你们平安幸福。我也祝福你们种地地好,养猪猪肥,谷物丰收,人丁兴旺。”念完祝词,告卡滚要带领家族成员到供奉祖宗的“胎卡滚”(家族神)前祭祀,请祖宗赐福给整个家族。然后带领大家到寨西滴水,祈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吃罢中午饭以后,全寨人穿戴一新,抬着高升,载歌载舞地拥向赶摆场,燃放高升,迎接日子之王的来临。

布朗族其它的节日习俗,与傣族大同小异,如“过新年”,“进洼”、“出洼”等。在傣历一月十五这天“赕帕”(拜佛),八月十五日“赕坦”。“赕”为傣语,指世俗众生对僧侣或先祖亡人敬献物品,佛教俗称“布施”或“化缘”。布朗族传说,他们与傣族是兄弟关系,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区种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坝子种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赕佛”都要请傣族佛爷上山,傣族“赕佛”时也请布朗族佛爷下山。

关门节

布朗族也同傣族一样叫“豪瓦沙”。这一天家族成员照例要给家族长送一朵鲜花、一对蜡条,去祭“胎嘎滚”,并跑着为家族长举行洗手、洗脚礼,表示祈福。全家男女老幼还要向房门,楼梯及家具杂物的鬼灵“苏玛”(磕头),分别奉两对蜡条作为祭品,祈求人畜来年平安。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