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利川文化“三绝”之一:利川小曲 利川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3-05-04人气:作者: 佚名

利川文化“三绝”之一:利川小曲 利川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目录:

1、利川文化“三绝”之一:利川小曲

2、韩国饮食文化:美食三绝

3、独树一帜的艺坛曲艺湖北小曲文化

4、猜你喜欢:

1、利川文化“三绝”之一:利川小曲

利川小曲,是一种流传于鄂西利川的南坪的一种小曲调,是一种非常鲜为人知的民间小曲。利川小曲曲调非常的优美,表现力也非常强。它们易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不少人的好评。那么,大家对于利川小曲有多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利川小曲的艺术特色

利川小曲的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单档,可双档,可坐唱,可走唱。走唱时,演员一般都都辅之以一定的表演动作。坐唱时,男演员左手执“三挑板”击节,右手随腔击鼓加花,女演员则击碟而歌。利川小曲的演出传统方式有二:一为拉场子的“唱曲儿”,二为坐堂演出的“唱雅曲”。艺人的传承方式有家族式的班子,也有师徒相授,但在建国以后,小曲的传承班子仅剩袁家班子的袁绍卿和聂家班子的聂成等人。

利川小曲的传统曲目多为故事情节单一的短小曲目,如《驾保长》、《打王永》、《读官学》等等,新曲目有《书记三住青松榜》等。利川小曲曲牌丰富,现有39种55支,其中单曲34支,小调12支,鼓曲9支。曲目也非常丰富,现存的就有100多个,传统曲目《盼闯王》、《怕字歌》等。利川小曲也有独特的伴奏乐器:三挑板、竹鼓、梆鼓、大筒琴、打琴等。

利川小曲现代演出方式有4种:一是准角色表演唱,二是群体性表演唱,三是双人坐唱,四是小曲剧。利川小曲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3个显着特点:一是通常以叙事方式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有的段子十分注意描述人物内心活动,表达细腻的内心情绪。

利川小曲的流传

从明末清初到解放前,利川小曲流传400余年,一直是利川人的精神食粮。利川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共创作利川小曲曲牌55支,传统曲目20余个。这些传统曲目多取材于当地历史故事或古代白话小说,主要反映民间疾苦,抨击封建礼教、鞭挞社会腐败,如《贾氏坠楼》、《鸦片歌》、《怕字歌》等曲目曾脍炙人口。在利川茶兴一带,利川小曲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袁唱。其中民间艺人袁绍卿,其父袁大吉、祖父袁成洪、曾祖父明才、高祖袁兴亮,都是唱小曲的高手。作为利川小曲的着名传人,袁绍卿为利川小曲现代曲目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利川小曲又开始“走下坡路”了。10多年来,人们听不到利川小曲的声音,更见不到新的曲目,因此,湖北文化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有专家认为,利川小曲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使其具有珍贵的民族研究价值。而利川小曲雅俗共存的特征也是其他曲种难以见到的现象,其表演形式的学术研究价值巨大。另外,利川小曲在内容上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且多用土家族的方言土语表述,道具乐器也很有特色。总之,利川小曲就犹如一座艺术富矿,饱含着土家艺术的特色,折射出土家艺术的魅力。

您可能也喜欢:

山东曲艺鼻祖“山东大鼓文化”

山东“奇葩”曲艺之山东梆子文化

穷乡的一曲独特音乐“河曲民歌”

城市文化:浅谈厦门民俗文化

2、韩国饮食文化:美食三绝

虽然韩国有着五花八门的美食,但是大多数偏向于野生的食物。韩国人认为食物偏向于大自然吃起来才能使人的身体更健康。那你知不知道韩国有着哪三样食物被称为美食三绝呢?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韩国饮食文化吧!

一、泡菜

我想在很大的一个认知上,当谈及韩国美食时,国人第一反应到的估计就会是泡菜了,的确,韩国泡菜在中国的影响力和知名程度非同一般,源于它的色泽和口感,都非常适宜。泡菜在韩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你来到繁华的读书,还是偏僻的农村,你无所不见的就是阳台上晾晒的泡菜坛子,大大小小的排列着,让人叹为观止。来到韩国,一定要品尝这数百品种的泡菜文化。

二、糯米糕

这是一种韩国传统饮食,一般在节日庆典上有较高的出现率,因为自身意义携带着传统,韩国人对它的历史如同吃谷物一般,糕点本身也有着平安、福气等寓意,所以举国上下,对此糕点有着别样的感情。在韩国很多特色小吃街,都有着类似的糕点,口味很是多样,可以在口味上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

三、水原烤排骨

或许当你吃到正宗的韩国烤肉,你就已经感慨这才是美味。不过我却要给你泼冷水了,当你没吃到水原的烤排骨时,不要这么轻易的下判断。在水原有家排骨店,非常出名,日顾客约五六百人,厨师当场为你表演制作过程。

您可能还喜欢:

拥有特殊异香的纳西族饮食文化

纳西族的特色美食、传统的著名食品

淳朴独特的高山族饮食文化

人间美味——龙井虾仁

3、独树一帜的艺坛曲艺湖北小曲文化

湖北小曲主要流行于湖北境内的中小城市,它的唱腔及曲牌非常丰富。湖北小曲以唱为主,它的传统曲目最开始有300多种,经过长期的人才的流失,现已有180于种。它的题材随着历史不断发展而改变。想要更加了解湖北小曲吗?下面的湖北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

湖北小曲是湖北曲种,俗称汉滩丝弦、外江小曲。由湖北中部地区流传的明清俚歌俗曲衍变而来,约光绪年间,天沔小曲艺人开始与汉滩小曲艺人搭班,进入茶馆坐唱,逐渐融为一体。并逐渐盛行于长江沿岸的汉口、武昌、黄石、沙市、江陵、宜昌、九江等地。20世纪20年代更名为湖北小曲。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小曲艺人纷纷逃难,遂将湖北小曲传到了外域远乡,成为湖北省的一个有影响的主要曲种。流传于武汉、沙市、宜昌等城市码头。

中国湖北曲种。约在清末由流传湖北中部的汉滩小曲和天沔小曲合流而成。唱腔曲牌丰富,由南曲、文词、西腔、滩簧4个腔系100余支民歌小曲组成,婉转动听。演唱以坐唱为主,也可站唱、走唱。坐唱分单人、双人、多人,以双人坐唱为主,男女合档;男演员兼操四胡,女演员手持云板击节。传统曲目有南曲的《抢伞》、《秋江》、《跳粉墙》等;西腔的《拷红》、《想情郎》等;文词的《宋江杀惜》、《安安送米》等。1949年后又编演了《雷锋参军》、《江姐进山》等,使湖北小曲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特征:湖北小曲的演唱形式以坐唱为主,演出二、三人不等。20世纪60年代又有站唱、走唱等形式。湖北小曲的唱腔曲牌丰富,曲腔婉转动听,由“南曲”、“西腔”、“文词”、“滩簧”4个腔系和100余支民歌小调(曲)组成。南曲腔系是由南曲发展演变而成,形成了“南曲头”、“南曲数板”、“南曲尾”等与南曲有相对独立性的同宫子母曲牌,可叙事,可抒情,风格朴实优美。西腔植根于天沔民间音乐,曲词为上下句的格式,通过不同的行腔及节奏板眼变化,衍变出了“西腔头”、“西腔垛句”、“西腔尾”等同宫变体曲牌,唱腔迂回婉转,长于表现思念、悔恨、自叹等情绪。

文词由“文词调”、“文词数板”组成。滩簧是单曲体形式。其他民歌小调都采取不同宫的曲牌、小调分节,可以与4个腔系联缀,也可单独自由结合。演唱以坐唱为主,也可站唱、走唱。坐唱分单人、双人、多人(又叫“打围鼓”)3种形式,以双人坐唱为主,演唱时多为男女合档,男唱生,女唱旦,男演员兼操四胡,女演员手执云板击节。唱词都用代言体,没有表唱成分。

伴奏乐器以四胡、云板为主,也可增加琵琶、三弦、扬琴、二胡等。湖北小曲的传统曲目,有南曲的《抢伞》、《秋江》、《跳粉墙》等;西腔的《拷红》、《莺莺饯行》、《想情郎》等;文词的《宋江杀惜》、《安安送米》等。汉滩小曲以唱为主,说唱相间。传统的演唱形式多为双档坐唱。双档演唱时,男操胡琴伴奏,女持云板或碟子击节而歌。

流行于汉口及长江、汉水沿岸,分汉滩、天沔小曲两种。武汉地区流行的汉滩小曲(亦称外江小曲)以坐唱折子戏为主,音乐与本地汉剧相似,多为板腔性曲牌;天沔小曲曲牌与天沔民歌相通,板腔性曲牌西腔与荆州花鼓戏西腔相同。长期在武汉行艺的天沔、汉滩两派小曲互相借鉴,均用汉口方言演唱,逐渐合流。

1985年,小曲作为地方曲种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时,将汉滩、天沔小曲取名为湖北小曲。该曲种曲牌分为两类,一为板腔性曲牌,有南曲头、南曲正板、南曲尾、西腔等;一为小调曲牌,有跌落金钱、四大景、十杯酒、叠断桥、银纽丝、薅黄瓜。其传统演唱形式以坐唱为主,分单人拉唱、双人坐唱和多人坐唱3种,以双人坐唱为常见。主要伴奏乐器为四胡,人多时采用“八音”(四胡、二胡、京二胡、琵琶、扬琴、月琴、三弦、檀板)伴奏。

1959年,武汉市曲艺队、湖北省民间歌舞团开始招收并培养小曲学员。60年代,小曲青年演员演出大批新节目,音乐革新变化大,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一人演唱、两人对唱、集体合唱、坐唱、站唱、弹唱和表演唱等。对湖北小曲探源的基础上,以湖北小曲的主要声腔南曲为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音乐形态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等等,将前人的感性认识及提出的种种可能加以比较与实证,继续探索其与汉剧的种种关系。

并且探究其音乐的旋律、结构、演唱风格、题材内容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同时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进而结合历史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文化的角度阐释过去的兴盛及现在衰微的原因,并就其今后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湖北小曲常用的润腔技法总结归纳为五类:一、唱腔装饰润腔技法;二、声音造型、咬字吐字润腔技法;三、节奏速度变换润腔技法;四、力度变化润腔技法;五、地方方言润腔技法。学习和掌握这些润腔技法,对于说唱音乐的演唱、创作和创编都有重要作用,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演唱与教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