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纪念屈原的节日是哪个节日)

时间:2023-11-19人气:作者: 未知

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纪念屈原的节日是哪个节日)

文章目录:

1、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

2、传统节日有哪些之苗族传统节日芦笙节

3、传统节日有哪些之印度甘奈施节

4、怒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5、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成吉思汗纪念节

6、猜你喜欢:

1、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

小学有学过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屈原投汨罗江自杀事件。那么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又叫什么名字呢?且随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据说屈原在五月初自投汨罗江,后来楚国的人们都在五月初五屈原投殉难日同江中扔棕子,划龙船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所以初月初五端午节,就成为中华民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传统节日有哪些之苗族传统节日芦笙节

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轻音芦笙曲调轻盈高亢,重音芦笙曲调深沉洪亮,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而在贵州苗族当中,更有一个热闹无比的芦笙节,是黔东南苗族同胞欢庆的苗族节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苗族文化来了解。

芦笙节的由来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芦笙管又名孔明管,据传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有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因此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各地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一年风调雨顺、

3、传统节日有哪些之印度甘奈施节

甘奈施节是印度教最隆重的节日,于每年8、9月份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举行。在十天的节期里,不仅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印度全境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纪念象头人身的神祗甘奈施(ganesh)的出生。今天的印度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热闹非凡的印度甘奈施节。

印度甘奈施节的由来

甘奈施节是用来纪念象头神甘奈施的生日。象头大肚的甘奈施神是印度教的神祗,据说是能帮助人们驱走障碍的幸运之神,它的肖像遍布印度的大街小巷,许多印度教的信徒献身于它。

印度人认为,甘奈施神能帮助人们驱除障碍,又因为大象主管科学和艺术,同时又是湿婆神(印度教主神)智力和智慧的象征(印度教认为大象的头象征智慧),所以在为期10天的甘奈施节里,人们会向甘奈施祈求好运和智慧。对甘奈施神的崇拜,据说在公元前4—5世纪就开始了,他是印度教最主要的五个神之一。

甘奈施神的传说

印度教神话里面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生了个儿子迦尼沙,在满月的时候忘了请土星神参加,结果被土星神砍掉了头颅,湿婆让自己的侍者牛头人南丁去找个头来,他一眼就看上了天王因陀罗的坐骑大象的头,在与因陀罗一场大战后,终于砍下了大象头,安在了迦尼沙的脖子上,这就是象头神的来历,他在印度教里象征智慧,所以在印度,你经常可以见到象头图案。

甘奈施节的习俗

在甘奈施节的节期里,人们为寺庙筹集基金、塑造各种各样的甘奈施形象、组织大型的公众音乐、舞蹈表演,还烹饪美味的盛宴,而在节日的最后,则以把象头神送入圣水里为结束。

甘奈施节的旅行推荐地

举行甘奈施节的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就是孟买。人们相信象头神甘奈施的护佑分散在孟买20万尊供像中。节日期间,信徒们在阿拉伯海的大尊神像前洗浴以祈福。

4、怒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众多,节日里还有各种各样的习俗令人眼花缭乱。每个民族还有自己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这样看来,每天都在喜气洋洋中度过。那么,在怒族文化中,有哪些代表性的节日呢?不妨往下看看。

春节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年前,要准备好烧柴、杀猪、煮酒、舂粑粑、打扫卫生。过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请长者吃饭。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饭要让狗吃。初一至初三不串门。春节期间,老人在火塘边饮酒唱歌,青年人则射弩、摔跤、打秋千、弹琴跳舞。

祭山林节

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五举行。此项活动只限于男性参加,牺牲为黑羊。此外,柔若人的贺新房也很有特点。当木楞房的四壁还没有开设门窗时,主人要杀只鸡,请巫师祭新房,后用斧头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个洞,装上门。当天,村里人都主动带着鸡、酒、肉前来祝贺,饮酒,欢歌跳舞,通宵达旦。

碧江怒族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要祭谷神,三十则要祭雨神。

仙女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怒族人便要为“仙女”过节,此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民间传统节日。

据传说,在很早以前,怒家山寨滴水如油,田园荒芜,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当时一位美丽、聪明且力大无比的怒族姑娘阿茸,用手臂劈开悬崖,凿通了一个山洞,为怒族人民引来了清清的泉水,使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浇灌,从此荒山变成了绿洲。怒族人民称阿茸为“仙女”,鲜花节就是为了纪念她而举行的民俗活动。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这天,怒族群众以自然村为单位,选择一至三个钟乳石的石灰岩洞为仙女洞(或称经洞),各家各户都去那里祭祀。去祭祀的人们扎好一束束杜鹃花,带上牲礼、酒器;每户还用三到五包玉米立于洞口,并把各种洗干净的粮食堆成圆堆,摆上祭品,烧起松烟,由主祭人念祝辞,打鼓念经,大家叩头献贡。台前和台两侧,有身披暗红袈裟、手持法器诵经的喇嘛和操弄唢呐、吊鼓的吹鼓手。在喇嘛左侧的四方形烧香台上插有松枝、鲜花、玉米和各色彩旗。那松枝寓意吉祥如意、万古长青;鲜花是敬献给“仙女”;玉米表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在悠扬的唢呐声中,鼓镲高奏,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然后,人群开始向“仙女洞”移动。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手捧刚采摘的鲜花,带着祭品,来到“仙女洞”取“仙女”的“乳汁”,以祈求仙女的福佑。民间传说,从钏乳石上滴下来的水就是仙女阿茸的乳汁。

回家后,各家都设宴饮酒,歌舞娱乐,年轻人还身着盛装,到宽阔的场地上比赛射箭。晚间,青年男女还要围着篝火对歌、跳舞,彻夜不息。

现在过仙女节,已赋予新的内容。政府还拨出专款,帮助和组织怒族人民过好节日。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组织电影晚会和文艺节目演出,并进行划船和射箭比赛等体育活动。其他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也都踊跃参加和祝贺。这样,怒族人民今天的“仙女节”已成为一个民族团结友好、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盛会。

5、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成吉思汗纪念节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民心目中永远仰慕的英雄,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故而有了“成吉思汗纪念节”这一节日。想要了解蒙古族文化的人,就必须读一读成吉思汗的英雄史。那么成吉思汗纪念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让小编我来告诉大家吧。

1、节日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六月二十用黍矐祭祀祖先成吉思汗。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按照蒙古族习俗,农历三月十七日是纪念成吉思汗显示卓越的军事才华,建立赫赫战功的日子。成吉思汗遗物苏鲁锭(长矛)的祭奠仪式就在这天举行。成吉思汗纪念节也叫祭祖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是纪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节日。

2、节日时间和纪念方式

成吉思汗纪念节每逢农历三月十七日,蒙古族众多的拜谒者便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而来。他们来到成吉思汗陵,站在这位伟人高大的雕像前,献上澍白明亮的蜡烛芬芳的香炷乳黄的酥油醇香的马奶酒等祭品,追忆他的雄才伟略,寄托对他的无尽的思念。这时候,整个陵园香烟缭绕,弭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成吉思汗陵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地,每年的纪念活动也格外隆重。

3、陵墓地点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政府强行将成吉思汗灵柩由内蒙古移到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一九四九年又移到青海涅中县塔儿寺。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蒙古族人民的要求,于一九五四年将成吉思汗灵枢由塔儿寺迎回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并由国家拨款,在伊金霍洛旗胡痕鄂色山顶上兴建新的陵园。一九五六年竣工的新陵园,殿宇宏伟,金碧辉煌,人们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祭奠活动。每当纪念日,牧民们象过春节一样兴高采烈,身穿蒙古族节日服装,从四面八方来到陵园,向成吉思汗的塑像敬献美酒、鲜奶和哈达。文艺、体育等团体也要到这里来为牧民们表演精彩节目。

4、祭品内容

“包袱”是祭奠成吉思汗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成吉思汗纪念节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沣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您也可能喜欢:

壮族传统风味小吃:五色糯米饭

壮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壮族语言文字

壮族文化:蚂拐节的习俗

彝族年,彝族的传统节日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