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蒙古包的特点,你能想到吗 内蒙古的蒙古包的特点

时间:2023-07-13人气:作者: 佚名

蒙古包的特点,你能想到吗 内蒙古的蒙古包的特点

文章目录:

1、蒙古包的特点,你能想到吗

2、一想到开学就头疼的星座

3、蒙古族服饰特点:防风抗寒色彩鲜艳

4、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5、哈萨克毡房与蒙古包的区别都有什么

6、猜你喜欢:

1、蒙古包的特点,你能想到吗

草原人就从来不用狼皮做褥子。蒙古人敬狼啊,不敬狼的蒙古人就不是真蒙古。草原蒙古人就是被冻死也不睡狼皮。但是蒙古人睡觉时用蒙古包的,蒙古包在大家印象中是草原的标志,你知道蒙古包有哪些特点吗?本期蒙古族文化为你解析。

特点

1、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符合游牧经济生活。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2、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3、蒙古包通体呈现白色

4、蒙古包独特的造型,具有计时功能。这是蒙古包与其他居室相区别的一大特点。

5、蒙古包是完全生态和环保的居室

二、蒙古包的构成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砖瓦,原料非木即毛,可谓建筑史上的奇观,游牧民族的一大贡献。

蒙古包的架木:蒙古包的架木包括陶脑、乌尼、哈那、门槛。

苫毡的裁制:

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组成。

顶毡

顶毡是蒙古包的顶饰,素来被看重。顶毡是正方形的,四角都要缀带子,它有调节空气新旧、包中冷暖、光线强弱的作用。顶毡的大小,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决定。裁剪时,以陶脑横木的中间为起点,向两边一乍一乍地来量,四边要用驼梢毛捻的线缭住,四边和四角纳出各种花纹,或是用马鬃马尾绳两根并住缝在四条边上,四个角上钉上带子。

顶棚

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分。每半个像个扇形,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里层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以陶脑的正中心到哈那头(半个横木加乌尼)的距离为半径,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把中间相当于陶脑了么大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就剪出来了。剪领的时候,忌讳把乌尼头露出来。苫毡的制作讲究看吉日。裁剪的时候,都分前后两片,衔接的地方不是正好对齐的,必须错开来剪。这样才能防止雨水、风、尘土灌进去。里层苫毡子在哈那和乌尼脚相交的地方必须要包起来,这样外面的毡子就不会那么吃紧,同时也使蒙古包的外观保持不变。

顶棚裁好后,外面一层周边要镶边和压边。襟要镶四指宽、领要镶三指宽。两片相接的直线部分也要镶边。这样做,可以把毡边固定结实,同时看起来也比较美观。

围毡

围绕哈那的那部分毡子叫围毡。一般的蒙古包有四个围毡。里外三层,里层的围毡叫哈那布其,围毡呈长方形。

裁缝围毡的时候,比哈纳要高出一乍。围毡的领部要留抽口,穿带子。围毡的两腿上也有绳子。围毡外边露出来的部分要镶边和压条。东北围毡和东横木相接的地方用压条。有压条的围毡要压在没压条的围毡上面。围毡的襟没压条,也不镶边。

外罩

外罩用蒙古语叫胡勒图日格,是顶棚上披苫的部分,它是蒙古包的装饰品,也是等级的象征。

裁缝胡勒图日格的时候,其领正好和陶脑的外圈一般大。胡勒图日格的腿有四个,和乌尼的腿平齐。外罩的襟多缀带子。它的领和襟都要镶边。有云纹、莲花、吉祥图案,刺绣的非常美丽。胡勒图日格的起源很早,从前一般的人家都有,后来才变成贵族喇嘛的专利。

门,原指毡门,用三、四层毡子纳成。长宽用门框的外面来计量。四边纳双边,有各种花纹。普通门多白色,蓝边,也有红边。上边吊在门头上。门头和顶棚之间的空隙要用一条毡子堵住,有三个舌(凸出的三个毡条),也要镶边和纳花纹。

制作带子和围绳:

蒙古包的带子、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的作用是: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致下滑,在风中掀起来。总之,对保持蒙古包的稳固坚定和延长寿命都有很大的关系。

围绳,围绳是围捆哈那的绳子,用马鬃马尾制成。分内围绳和外围绳。把马鬃马尾搓成六细股,三股左三股右搓成绳子,再用二、四、六根并排起来缝成扁的。这种围绳的好处是能吃上劲,不伸缩。内围绳是蒙古包立架时,在赤裸的哈那外面中部捆围的一根毛绳。哈那的压力很大,内围绳的质量一定要特别结实。内围绳一旦断裂或没有捆紧,哈那就会向外撑出来,陶脑下陷,蒙古包就有倒塌的危险。外围绳捆在围毡外面,分上、中、下三根。围绳的颜色有的搭配得很好,搓出来是花的。外围绳不仅能防止哈那鼓出来,还能防止围毡下滑。

压绳,压绳也叫带子,分内压绳和外压绳。立架木的时候,把赤裸的乌尼横捆一圈的绳子叫压绳。内压绳蒙古包内有四或六根,也用马鬃马尾搓成,较细。这些压绳和乌尼压绳一样粗细,防止陶脑下陷或上翘,是蒙古包顶保持原来的形状。

外压绳分为普通八条压绳、网络带子和外罩带子三种。普通压绳比内压绳要粗,外压绳用在苫毡的外面。前面四根,后面四根。网络带子和普通压绳不同,套在顶棚上,从包四周流苏一样垂下来。尤其是顶棚襟边的制作更为精致,垂下来缝压在围毡上。外罩带子是有外罩的蒙古包才有的。有外罩的毡包不用其它外压绳,外罩本身就起了包顶压绳的作用。外罩与其说是苫毡,不如说成是压绳更准确。外罩脚上、领上钉的带子,将顶棚的襟、锅捆压得更妥贴,大风吹不起来。

捆绳和坠绳

捆绳是把相邻两片哈纳的口绑在一起,使其变成一个整体的细绳,用骆驼膝盖上的毛和马鬃马尾搓成。坠绳是陶脑最高点拉下的绳子。蒙古人对这根带子分外看重,用公驼和公马的膝毛或鬃尾搓成。大风起时把坠绳拉紧,可以防止大风灌进来把毡房吹走。

哈雅布琪:

哈雅布琪,是围绕围毡转一圈将其底部压紧进行封闭的部分。春、夏、秋三季主要由芨芨草(枯枝)、小芦苇、木头,冬天用毡子做成的。暖季的哈雅布琪是卷成一个圆棒形的,无风天折起来放好,有风时围上。冬天用的哈雅布琪是用几层毡子摞起来做的,上面纳有花纹。

2、一想到开学就头疼的星座

一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假期就结束了。十二星座们似乎仍然意犹未尽,有的星座想努力趁着剩下的几天干点什么,有的星座则火急火燎地在赶着暑假作业,而有的星座则遇见人就吐糟这个暑假过得有多郁闷,一想到开头就让人头疼。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瞧瞧那些一想到开学就头疼的星座吧,或许,你也在其中哦。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金牛座:不想交学费

金牛座是十二星座当中最为抠门的一个了,特别是对于金钱,他们可以说是十足的“铁公鸡”。他们不怕整天坐在教室里听课,也努力把自己的暑假作业写完。但是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开学要交学费,而且今年许多大学的学费都已经上涨了,这不是太没有天理了吗?当然了,像金牛座这种极致铁公鸡,还是比较少见的。

射手座:还想再去玩

射手座是十二星座当中最热爱自由的一个,他们的梦想就是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享受一下不被束缚的感觉。可是开学一到,他们就得乖乖回到那个空气污浊的教室,天天开始那种三点一线的生活。对于射手座来说,这确实是一件让人万分头疼的事情,他们真想再去玩。射手座对于暑假的眷恋,应该是学生党最熟悉的感觉吧。

你可能也还喜欢:

十二星座的守护神都是什么?

12星座哪个最讨厌被管束

十二星座最无法接受的食物

十二星座的职场杀手锏

3、蒙古族服饰特点:防风抗寒色彩鲜艳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用再式样上也有所差异,但是整体上的服饰特点都是差不多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蒙古服服饰去看看关于其服饰的特点。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

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

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4、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最为有名的还是他们的豪迈歌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期小编就带你去蒙古族文化看看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蒙古地区又被称为歌的海洋,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听到优美动人的歌声。蒙古族民歌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世代相传和积淀,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艺术,而且是灵魂和精神,是智慧和聪明。

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高亢悠远、且拖腔悠扬、舒缓的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

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可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歌曲虽有小节线划分,但实际演唱起来并不受限制,往往在一些地方运用延长音,使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韵更浓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

5、哈萨克毡房与蒙古包的区别都有什么

蒙古族和哈萨克族都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游牧到哪里,家就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迁徙,住房就必须能够随意移动,蒙古包就是这种活动房屋的一个代表,而哈萨克族人住的毡房(又称哈萨包),因为外形近似,不了解的人往往容易将它与蒙古包混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哈萨克族文化,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

蒙古包呈圆形,一般高为3.3米至5米,其架设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再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那(即蒙古包的木制骨架,由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成)架好,再加上顶端的乌尼(即蒙古包顶端的伞形骨架,为3.2米长的柳条棍),接着将哈那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在顶上和四周覆盖一至两层厚厚的毛毡,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好,顶端开一“套瑙”,意思是天窗,可以起到排烟、通气、照明、采光的作用,蒙古包就此大功告成了。

而毡房,在哈萨克语里称为“宇”,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般而言,哈萨克毡房分为大和小两种,简易的小毡房又称为“阔斯”,它容易搭建,整体就是一个圆锥形,只不过在房墙数量上,有四块、六块、八块甚至更多一些的区分。

大毡房就复杂得多。它一般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和门组成。大毡房的上部是圆弧形,下部为圆柱形,顶部有天窗,覆盖上活动的毡子,用于通风。大毡房最为复杂的部分是骨架结构,骨架结构部分又分为格架、支撑杆、顶圈和门四部分,格架又分为两种式样,一种是风眼式栅栏,排列稀疏且轻便,易于拆卸;另一种叫网眼式栅栏,格眼细密,结实坚固,可以抵御大风,但相对笨重。

哈萨克毡房一般高3米左右,占地面积20-30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这种红柳木坚固又极富韧性,能起到很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毡房的穹顶由几十根撑杆搭成,屋架搭好之后再在围墙和顶部铺设毛毡。毡房的骨架做好之后,还要在外围加设一道彩色的墙篱,墙篱是一种有对称花纹的草帘,是用同样大小、长短和粗细的芨芨草编织而成的,这使毡房显得更加漂亮、大方。另外,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红柳木做的,连接的材料是牛皮绳和牛筋;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

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看建筑是圆形顶还是尖锥形顶,如果圆球形顶的就是蒙古包,而类似尖锥形的则是哈萨克毡房。整体来看,哈萨克毡房比蒙古包显得要小巧,顶部要尖一些,而蒙古包下部是规整的圆柱型,上部是三角型。另外,哈萨克族人搭建毡房用的支杆是一头弯的穹窿状,他们将此弯头绑在毡房的墙架上;而蒙古族人在搭建蒙古包时,用来支撑蒙古包圆形顶部的杆子两头都是直的,直接就搭架在墙架上,并且杆子数目要比哈萨克毡房用得多一些。此外,哈萨克毡房的门一般都向东开,而蒙古包的门一般都向南开。

结束语:蒙古包这样的建筑形式,易搭易卸易移动,适于牧民轮牧走场居住,其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而哈萨克毡房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深受哈萨克牧民喜爱,是哈萨克先民在早期艰苦游牧生活中经济实用的重要创造,二者都凝聚了先人高度的生活智慧。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