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朝鲜族上元节(朝鲜族上元节由来)

时间:2023-04-11人气:作者: 未知

朝鲜族上元节(朝鲜族上元节由来)

文章目录:

1、朝鲜族上元节 朝鲜族的元宵节

2、上元节和元宵节一样吗 是一个节日吗

3、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上元节

4、朝鲜族怎么过元宵节

5、朝鲜族上元节怎么过,有什么禁忌

6、猜你喜欢:

1、朝鲜族上元节 朝鲜族的元宵节

朝鲜族称元宵节为上元节或正月十五节,是朝鲜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朝鲜族自古以来最崇拜的就是天、太阳和月亮,而上元节就是源自对月亮的崇拜。那么,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朝鲜族上元节,朝鲜族的元宵节吧。

挑福水(龙蛋水)

十五的清晨,天还没有大亮,朝鲜族妇女只要听到第一声鸡打鸣,就争先恐后头顶着水罐到水井或泉边挑福水。她们到水井或泉边之后,用瓢把映在水面的圆月打上来,小心翼翼地装在水罐里,然后挑回自己的家。她们认为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珍贵的“龙蛋”。如果谁能最早把“龙蛋”取回自己的家,当年就能使庄稼大获丰收,全家平安幸福。

藏农具和偷扫帚

正月十三日傍晚在院子里扣簸箕,十四日早晨拿进屋里,这样当年能防风灾。正月十三日晚在炕或地上放一堆松球,上面扣筐。十四日早晨把筐揭开,这样当年能养好小鸡。十四日把院子里的粗绳、锄头、斧子、铧子等全部收拾放入仓库里,不让人们看见。据说正月十五日看见簸箕,将会打坏犁铧,看见筐会遇见老虎,看见粗绳将会遇见好多蛇。

迎月、望月

朝鲜族民间传说中有谁能最早看见新年第一个满月,也就是正月十五的夜晚升起的月亮,当年就会交好运,小伙子能娶到好媳妇、已婚娶的就能抱上大胖儿子的说法,就形成了每到正月十五的傍晚,男女老少不顾寒冷的天气,举着火把争先恐后纷纷登上高处,盼望第一个满月的升起。人们朝着月儿连连施礼叩头,为民间祈祷着福分。

踏桥

正月十五日晚上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踏桥,也叫跺桥。朝鲜族语言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踏桥的意思为练腿。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往返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相等,以求祈福禳灾。这样踏桥一回,就可换来一年到头腿不疼;继续踏桥十二个来回,就能抵挡十二个月的厄运,带来全年的平安健康。

2、上元节和元宵节一样吗 是一个节日吗

在一些节日的文化当中,有一些节日也演变出了别称,并且每个节日的文化都有所不同,那么上元节和元宵节一样吗?上元节和元宵是一个节日吗?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元宵节祝福语30字 温馨美好的祝福

上元节和元宵节一样吗:一样的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宗教“三元”的

3、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上元节

正月十五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民俗传统节日,这一天,举国上下,热闹非凡;元宵节也被称为上元节。那么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呢?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和农历节日大全来看看元宵的习俗及由来吧!

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烟花、闹元宵等。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节日由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4、朝鲜族怎么过元宵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比较大的节日,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元宵节。而在我国朝鲜族同胞之中也有过元宵节的传统,其节俗大多与汉族相同,但也有保留独特民族特色的部分。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朝鲜族怎么过元宵节。

送灯

朝鲜族人又把元宵节称为“上元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这天,朝鲜族人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烯“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

耳明酒、药饭、五谷饭

节日期间,朝鲜族全家人在早饭前要喝“耳明酒”,据说喝了这种酒可以耳聪目明,不管是男女老少都要喝一杯,喝不了一杯也要喝一些,但是必须空腹喝耳明酒。此酒并非特制,凡是在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叫“耳明酒”。

而所谓的“药饭”则是以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板栗、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较贵,不易凑齐,有时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谷饭”代替。

吃五谷饭是为祭奠乌鸦,所以在以前也把正月十五这天叫做“乌忌之日”。相传从前由于乌鸦的帮助,朝鲜族民众避免了一次灾难。人们吃了五谷饭,可以预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不过在如今的朝鲜族生活中,耳明酒以外,因药饭与五谷饭的材料不易凑齐,大部饭以药饭与五谷饭中易得的材料来做出元宵节吃的节日饭。

5、朝鲜族上元节怎么过,有什么禁忌

朝鲜族民风淳朴,节礼繁多,令人目不暇给。其中,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更是热闹非凡,满载着独特的朝鲜族文化习俗,也体现着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朝鲜族上元节的节日习俗与相关禁忌吧。

东北吉林、辽宁等地区朝鲜族民间传统农庆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节日夜晚,各地的朝鲜族群众都要到附近的桥上去“跺桥”。人们按照自己的年龄,计算在桥上来回应走的趟数。大桥两头,往往都开设买卖夜市,跺完桥的人可以游逛,购买一些风味小食品。

通常,还会有杂耍歌舞表演在桥头供人观赏,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舞童舞。一二个男扮女装的小孩,站在成年男子的肩头,舞姿翩跹,并不时做出一些惊险动作,令人瞠目咋舌。据认为“跺桥”可以让人不患腿病,一年内平安。在圆月即将升起之时,朝鲜族的村里,有请老人登“望月架”的习俗。“望月架”由木杆松枝搭成,高约数米。老人们登在架上,竟相争看月出,据认为,先望见明月升天者,意味着他一年内顺利吉祥,子孙幸福。而后,众人敲起长鼓、铜锣,吹起唢呐、洞箫,将“望月架”点燃。姑娘们欢乐地跳起长鼓舞、农乐舞,一直热闹到通宵达旦。

节日里,朝鲜族家家都饮聪耳酒,吃药饭或五谷饭。药饭,是在糯米饭即将作熟时,再加人大枣、柿饼、松仁、栗仁、蜂蜜、地瓜,以慢火焖熟后食用。俗谚说:“正月十五吃药饭,治病健身又消难。”“五谷饭”由糯米、大黄米、大米、小米、饭豆作成,取其寓言“五谷丰登”的吉利。饮“聪耳酒”的含义是让人耳聪目明。一年之内不得耳病,而且喜讯常闻。

上元节的游戏,过去有“火炬战”、“车战”、“拔河”等。火炬战,即赛火,看谁的火把亮的时间长;车战,就是两台牛车相撞,看哪辆车更结实;拨河时,人们分两组,各抓一头麻绳,把对方拽进自已圈内就算赢。在做这种娱乐时,全村男女齐出动,或参加比赛,或敲鼓、吹萧助威,热闹异常。取胜者便唱歌、跳舞、欢庆胜利。

晚上,大家则进行“迎月”、“踏桥”、“解历数”等娱乐活动。迎月,就是大家举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元月;据传谁先登山望见初升的元月,谁就是当年最有“福”的人,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桥。传说,在上元月光下掷一次捆,拿其数和掷捆人年龄相对照解说“历数”,便猜知掷捆人当年的祸福。这是带有明显封建色彩的游戏,现已消失。

朝鲜族禁忌:

(1)尊老习俗。对老人说话要用尊称。用餐时,老人要单独设席,等待老人举匙后,全家人才能用餐。长辈在座,年轻人不能抽烟、喝酒。老人因事外出或远行时,全家人都要鞠躬相送。长辈归来,晚辈要出门迎接。路途中遇见老人,不管认识与否,都要摘帽点头问安并让路。

(2)待客礼节。朝鲜族人热情好客,其见面礼节是相互鞠躬。家中有客人来时,家庭成员都要起立让座,躬身相迎。主人在用餐过程中,要始终奉陪客人。在客人未吃好之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筷。遇有稀客、贵客,主人必以酒相待。

(3)民族禁忌。在朝鲜族人家里做客,吃完饭后要在碗里剩些食物,否则主人会认为准备不足。

(4)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

(5)朝鲜族忌讳人称“鲜族”。

结束语:朝鲜族上元节的习俗和禁忌,民族气息浓郁,令人眼前一亮。其中蕴含着的对美好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也反映着朝鲜族人民温良淳朴的民风,有机会大家也可以亲身体验,和朝鲜族朋友一同感受上元节的欢乐。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