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北京故宫的十大无价之宝(北京故宫的十大珍宝)

时间:2023-10-12人气:作者: 未知

北京故宫的十大无价之宝(北京故宫的十大珍宝)

文章目录:

1、北京故宫的十大无价之宝

2、北京十大寺庙之戒台寺

3、满满庄严感的北京故宫

4、北京十大寺庙之广化寺

5、无价之宝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

6、猜你喜欢:

1、北京故宫的十大无价之宝

中国的文化历史十分的悠久,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不少的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以前是皇宫,肯定留了不少的宝贝。那么本期的北京文化,讲讲北京故宫的十大无价之宝。

一、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作者:张择端(宋)

该画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的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二、法帖之宝《平复帖》

作者:陆机(西晋)

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三、缂丝之宝《梅雀图》

作者:沈子蕃(南宋)

图轴重104厘米,宽36厘米。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的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丝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但并非简单地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馆。

四、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作者:郎廷极(清)

高20.8厘米,口径6.1厘米,足径9.1厘米。景德镇有句话说“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难烧成一件。1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却成功的烧制出另外一种更为鲜亮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

五、青铜之宝酗亚方樽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樽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文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六、钟表之宝彩漆描金阁楼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金钟

高185厘米,面宽102厘米,侧宽70厘米。此钟共有七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子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平相当高。根据记录,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乾隆14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七、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足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国库黄金,珍宝,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八、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高3.3厘米,口径19.2厘米,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怀疑是伪作。这件剔红盘是公认的章程的作品,是具有历史性的作品。

九、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宋代出品,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气赞天经,可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候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椟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十、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代出品,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清宫旧藏。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发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2、北京十大寺庙之戒台寺

古时候,环境恶劣、权势压人、天灾人祸、医学落后等等原因会让许多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们会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这种文化流传至今,也就有了许多寺庙的存在。今天就让北京文化带我们观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庙吧。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叫戒台寺。戒台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别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戒坛

戒坛设于西北院,为高3.5米的汉白玉方台,雕刻精美。环坛雕刻113尊一尺多高的戒神,坛上供奉释迦牟尼坐像。像前有十把雕花木椅,即和尚受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该戒坛为明代遗物,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戒坛并称中国三大戒坛,戒台寺居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戒坛”。

戒台大殿是戒台寺的标志,也是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漆金大匾,上书“选佛场”三个大字,为袁世凯手书。殿内的天花板为金漆彩绘,殿顶正中部分是一个“斗八藻井”。藻井内纵深分为上圆下方两个部分。井口内壁雕有许多小天阁,每阁内都雕有佛龛,龛内则供有金装小佛,宝相庄严。门内横舫上则挂有清代乾隆皇帝手书的“树精进幢”金字横匾,内侧挂有康熙亲笔的“清戒”二字匾额。可见数朝对戒台寺感情之深,着力之重。

不仅如此,戒台殿内的113尊戒神也是不可多得的奇景,那133尊泥塑金身,神形各异,有的威武雄壮,有的面目狰狞,有的顶盔贯甲,有的仙风道骨,却一个个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这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绝无仅有的一组戒神塑像,难得的艺术珍品。

牡丹院

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欣,因朝廷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此间,奕欣出资改建了自己在寺内所住的北宫院,使之成为一座环境优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园”,因院内广种牡丹花,所以人们俗称“牡丹院”。牡丹院位于千佛阁北侧,坐北朝南,分内外两重院落,中间以垂花门相连。其建筑风格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与江南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既有北方四合院的古朴又有南方园林的秀美。迎门是一座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花坛影壁。院内东、南两侧有房,前有回廊相连。西侧为靠山花坛。两院之间以木质垂花门相连。门额上挂有晚清恭亲王奕欣所题“慧聚堂”的匾额。院内花木遍地,绿树成荫,几块太湖石点缀其间。后院东、西、北三面的房屋皆有回廊相连,雕梁画栋,文采风流。院子四角,用太湖石和花木建成的花坛各自成景。整个院落的布局采用了房屋建筑与园林造景、借景相结合的巧妙构思,可以说是举目皆景。正因景色怡人,美不胜收,由古至今,时有文人豪客,居住于此,修身养性,调养生息,古时的恭亲王奕忻、现代艺术家梅兰芳老先生,俱是此间常客。牡丹院也由此闻名,每逢牡丹花期之时,牡丹院也成为了戒台寺最美的风景。

弥勒佛

千佛阁上坐神佛,纳得天下福满门。千年香樟木雕弥勒佛,作为戒台寺唯一一尊露天佛,常得日月之光,纳天地灵气,立于千佛阁上修得万佛之心,用万世不变的欢喜笑颜,用大肚笑纳天下事,也容载着天下人的希望。弥勒佛即未来佛,俗称大肚弥勒,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大肚弥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揄,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香樟木质地坚硬,且具香气,是明清时期宫廷木器三大主要用材之一。香樟木年份越久越珍贵,千年香樟木自然就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无价之宝。戒台寺此件木雕大佛系为一整块千年香樟木根雕,雕工精美,形态可鞠,盘腿而坐,袒胸露腹,自然形态惟妙惟肖。

大钟亭

戒台寺内有一座大钟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属建筑。钟亭为卷棚顶,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开斜立,式样别致。在亭内原挂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径2.2米的大铁钟,名叫幽瞑钟,主要供每年的7月30日戒台寺做地藏法会之用。大钟亭位于寺院东北角6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背后三面环山,前方东望平原,居高临下,毫无遮拦。由于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共鸣箱,钟声经过震荡共鸣,被环山反射而回,从东北侧开口处冲出,因而可以传得很远,据说在四十里之遥的阜成门外八里庄都能听得见。现今幽瞑钟已不存在,大钟亭内挂有一口明景泰铜钟,钟高1.6米,下口直径0.9米,壁厚8厘米,钟纽高0.3米。此钟为八峰波形口,钟纽为虹形双龙头蒲牢,钟体上铸有云纹,铭为“大明景泰年月日制”。此钟原挂在戒坛大殿内,供举行受戒仪式之用。公园管理处为了增添游艺项目,而将此钟移到了大钟亭,供游客撞击娱乐。这口铜钟虽然比原来的大铁钟要小得多,但铸造精美,工艺考究,线条流畅。戒台寺的钟声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清代的江宁织造曹寅,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曾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名曰《马上望戒坛》:“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据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台松”。

山门殿

山门殿为南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堂。两侧与院墙相连,左右各有一个旁门。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并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万寿寺戒坛碑记。”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灰筒瓦覆顶。四角挂有风铃,门额上挂“山门殿”斗子金匾。殿内前后贯通,中间为通洞。两侧各立有一尊泥质彩绘的护法神塑像,一为密执金刚,一为那罗延金刚。

天王殿

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门额悬挂“天王殿”金匾。殿内正中供奉木质漆金弥勒佛坐像。与其相背为泥质漆金护法韦驮立像。两侧为泥质彩绘的四大天王立像。天王殿前有钟鼓二楼。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面,坐落在近两米高的月台上。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香林”雕龙横匾。原来还挂有清康熙帝所题“般若无照”匾额和“禅心似镜留明月,松韵如莫振舞风”的楹联,今已不存。殿内屋顶上有三个木雕藻井,上圆下方,井内各雕有一条团龙。下方汉白玉石雕的须弥座上供有明代铸造的铜质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南侧为阿弥陀佛。北侧为药师佛。每尊佛像高3.2米,重5000公斤。大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三间配殿,左侧为伽蓝殿,右侧为祖师殿。

千佛阁

千佛阁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明清两代曾进行整修。1965年因年久失修,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落架保护。因“文革”动乱未修成,现存遗址。千佛阁原为三层檐楼阁式木结构建筑,庑殿顶。宽27米,进深24米,高30余米。门额上挂有清乾隆皇帝手书“智光普照”的匾额。门内楹柱上有乾隆手书-“金粟显神光,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的楹联。阁内正中供有高大的毗卢遮那佛铜像。两侧砖墙镶以琉璃壁饰,遍布阁龛。每龛内都供有一尊高10厘米的木雕小佛像,共计1680尊。

戒坛大殿

戒坛大殿位于戒坛院内。始建于辽咸雍五年(1069),金元明清各代均有维修,现仍保持着辽代的建筑风格。大殿顶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平台。台上安放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由僧人德秀捐赠的铜质鎏金宝顶,呈金刚宝座塔形分布。中间一个高约5米,四周四个较小。殿顶的上下檐之间有风廊环绕,两层檐角均挂有风铃,上圆下方。大殿外侧四周有20根檐柱支撑,四面正中部分均配置有称作“戒坛枋”的外枋门。正面门额上挂有“选佛场”匾额。殿内的横枋上挂有清乾隆帝手书“树精进幢”的匾额。横枋内侧挂有清康熙帝手书“清戒”二字的匾额。殿内天花板金漆彩画。正中部分为“斗八藻井”,井内级深分为上下两层。方形的井口内壁上四周雕有许多小天阁,阁内雕有小佛龛,龛内圆形小门洞内均有木雕漆金小佛像。藻井上层的圆形部分正中的穹顶上倒挂着一条木雕团龙,龙头居于藻井中心,俯视下方。团龙四周的穹壁上还雕有八条“升龙”,合为“九龙护顶”。

旅游信息

营业时间:8:30——17:30(夏季)8:30——16:30(冬季)

行车路线:

1、沿阜石路向西——双峪环岛向南——石门营环——108国道辅路7公里即到

2、自西客站沿莲石路向西——卧龙岗——石门营环——108国道辅路7公里即到(2、3、4环有进出口)

3、长安街西行——首钢厂东门右行——石景山立交桥左行——双峪环岛向南

4、乘地铁到苹果园站下,换乘948路到戒台寺站下车。

3、满满庄严感的北京故宫

随着时代在发展,国家在富裕,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大多数的人脱离了贫困,不再是一心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把钱花在享受型消费上,满足自己精神层面的需要,旅游就是许多人的首选,那么,在空闲之余,不妨携手自己的家人、爱人、朋友一起去欣赏中国最美的地方,现在就让城市文化带你一起欣赏满满庄严感的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4、北京十大寺庙之广化寺

古时候,环境恶劣、权势压人、天灾人祸、医学落后等等原因会让许多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们会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这种文化流传至今,也就有了许多寺庙的存在。今天就让北京文化带我们观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庙吧。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广化寺是北京著名的佛教十方丛林,全国汉地重点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他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北京什刹海的得名,据专家考证有一说是因为元代该地为积水潭码头,在这一地区共有十座古刹:广化寺、火德真君庙、大隆善寺(护国寺)、保安寺、弘善寺、龙泉寺、海藏寺、天寿万宁寺、义利寺和阎王庙。而“十刹”与“什刹”词意相同,什刹海寓意佛法如海,其名甚雅,故名此地为“什刹海”。广化寺占地面积20余亩,约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建筑布局

寺坐北朝南,占地1公顷多,殿宇329间。主要建筑分为五路,除了一般寺庙的中、东、西三路外,又在两旁增建东二路和西二路。中路是全寺主体建筑所在,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东路是由戒坛、斋堂、学戒堂等建筑组成的院落;西路的主要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等。山门三间,灰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正中为白石雕花拱券门,门上悬“敕赐广化寺”金字匾。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殿内供弥勒佛坐像及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建于高大石台基之上,殿前有平台与天王殿相通,平台两侧有明清石碑四座。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原供佛像已毁于“文革”期间,现供密宗大日如来佛像系从别处移至。藏经楼二层,灰瓦硬山顶,下为般若殿,上为藏经阁,两侧有合角楼及配殿。东路建筑仅东二路尚存二层殿,余皆拆改。西路相对保留较好,西一路和西二路均有二进院落存留。

菩萨殿堂

文殊殿

文殊殿是供奉文殊菩萨的殿堂。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一对,常侍在释迦如来的左右,主司智慧。文殊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如来的五种智慧。手持宝剑代表智慧的锋利,驾师子代表智慧的威猛。

普贤殿

普贤殿是供奉普贤菩萨的殿堂。随侍在释迦如来右侧。若以此二胁士表法,则文殊师利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诠本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的完备圆满。

观音殿

观音殿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世称西方三圣。凡遇难众生诵念他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又因其于理、事无碍的境界,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地藏殿

地藏殿是供奉地藏菩萨的殿堂。地藏菩萨受释尊嘱托,在释迦佛圆寂之后到弥勒菩萨成佛之间的时代,度化六道众生的菩萨。关于地藏菩萨的名义,《地藏十轮经》卷一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称地藏。地藏菩萨的形像,为内秘菩萨行,外现沙门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

佛事活动

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广化寺都有法事活动。每个周六北京佛教音乐团在广化寺都有演奏活动。每年农历的腊八,广化寺都要熬粥免费发放给到寺的市民,这一传统从建寺起延续至今。

交通

自驾:鼓楼西大街行驶416米到达广化寺

公交:60、124、107路鼓楼站下车,5、815、834、819路铸钟厂下车向西。

5、无价之宝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文物,成为了后代研究历史的宝贵借鉴,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是无可取代,让人由衷赞叹过去的历史文化。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传世国宝。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博物馆。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战国水晶杯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东汉铜奔马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汉代,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