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不吃会后悔的景颇族美食(景颇族食物)

时间:2023-06-11人气:作者: 佚名

不吃会后悔的景颇族美食(景颇族食物)

文章目录:

1、不吃会后悔的景颇族美食

2、详解:景颇族习俗及由来

3、景颇族的名人盘点

4、景颇族服饰特点,景颇族服饰佩饰

5、景颇族绿叶宴是什么?都有哪些美食

6、猜你喜欢:

1、不吃会后悔的景颇族美食

居住在深山中的景颇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还是山里的美食专家。景颇族的的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大山里温润的气息孕育出来的山味就是他们的饮食文化。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景颇族文化,去了解一下景颇族人民的美食吧。

景颇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之以玉米、小米、荞麦、洋芋等。副食中有各类蔬菜、豆类和肉类。酸笋和辣椒是景颇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景颇族极喜欢引用自制的“啤冈”(水酒)和“知如”(烧酒)。景颇族十分好客,有客人来,会以“啤冈”、鸡粥、烧鸡肉款待。嚼烟也是景颇族表示相互友好、尊重、理解的象征之一。

景颇族生性喜辣、苦,而景颇的菜肴是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一支奇葩,景颇菜中的八大名菜有舂菜、焖菜、拌菜、烧烤、鬼鸡、撒苤、竹筒、煮菜系列。

外人对于景颇菜,最熟悉的莫过于“鬼鸡”。“鬼鸡”,乍一听觉得这名字好可怕,但只要尝过一次,你一定会对它的味道难以忘怀。此菜可是有来历的,景颇族盛行杀牲祭鬼神的习俗,“鬼鸡”也就是由此衍生而来的一道名菜。景颇人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农尚”(农业生产生活)祭祀活动和一次供奉祖宗的祭祀活动,这时候杀鸡祭祀总是必不可少的。

祭祀活动时,景颇族人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再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柠檬、小米辣等相关配料,配入盐、味精等调料制成。这道菜鲜嫩爽口、别具风味,为了能常常吃到这道美味,聪明的景颇族人将“鬼鸡”端上了饭桌,并作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景颇人常说:“舂筒不响,吃饭不香。”来到景颇山寨就知道,几乎每一家都有一个舂筒,每顿饭都有舂菜。做菜工具为大龙竹根部一节制成大竹筒、备木棒一根,将各种蔬菜与调料放入筒内,用木棒舂碎即可食用,调料中景颇豆豉是不可少的。野菜、野果、瓜、豆、干巴、干鱼、虾等都可以做舂菜的原料,以豆豉、大蒜、葱、姜、辣椒、芝麻、花生、核桃等做佐料,佐料越齐全,味道越美。舂菜原料一般都可以生吃,如果加鱼肉、虾、黄鳝等肉类,则要先用火烤熟。

景颇拌菜,原料以生菜为主,将可生食的野生绿色植物或蔬菜采摘后洗净晾干,拌入景颇豆豉、小酸茄、小米辣等佐料,根据不同的菜蔬揉拌入味,鲜辣爽口。

焖菜,顾名思义,景颇人将各种肉剁细与各种蔬菜和佐料搅拌后用叶子包起来,放入火堆里在火炭和灶灰中焖烤至熟。此菜即具有肉香味,又有绿叶的清香,爽口开胃。

烧烤是景颇菜中既可简单又可复杂的一道菜。简单时,只需将猎物取肉搽盐串上竹签烤熟即可;复杂时,将肉剁细,配上缅芫荽、生姜、豆豉、生辣子、食盐等搅拌均匀,用野生绿叶包至若干层在火堆中慢烤,鲜嫩喷香。

吃景颇菜要在野外才别有味道,通过传统的烧、舂、拌、焖、揉、烤等方法制作烹调出的景颇菜,古朴自然,味道爽口,原色原汁原味。踩着青青的松毛草,拿起用芭蕉叶包裹的景颇佳肴,整个过程不沾染陶瓷、铁器,然后轻轻啄上一口盛在竹筒里的醇香水酒,让人无限舒畅惬意。

猜你可能也喜欢:

地三鲜的名字由来是什么?

历史悠久的广东凉茶文化

中国握手礼仪有何意义?

独具特色的广东煲汤文化

2、详解:景颇族习俗及由来

景颇族是中国云南世居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里面,现在拥有的人口达到十二万左右。我们中国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景颇族可能也是一个大家并不是特别熟悉的民族。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景颇族的习俗和由来吧!

景颇族的由来: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区,7-9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15-16世纪,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多与德昂、阿昌、傈僳、汉等民族杂居。景颇族中景颇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等四个支系的语言比较接近,同属藏缅语族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系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前者创制于19世纪末,后者创制于1957年。

景颇族习俗:

1、服饰

景颇族男子多穿圆领对襟上衣,扎腰带,下身穿黑色短而宽大的裤子,包黑布或白布包头,头巾两端以图案花边和小绒球装饰,出门腰上的长刀、弓箭不离身,肩上斜挎“筒帕”(棉毛线织成的有各种花纹的挂包)。女子上穿黑色圆领对襟衣,配有12对银泡纽,泡纽外侧均有一串银质穗下垂;衣领绣花,袖口镶有红蓝两色花边,并配以多种图案;脖子上挂红白两色玻璃球各4串,下垂胸前;腰束海贝交叉成的带子,带上串有蓝色玻璃珠和小铜铃;下身着白色细麻布筒裙,裙边一般镶有各种图案花边;已婚女子头戴青布包头,包尖饰有一簇蓬松的红线顺头部左侧下垂。青年女子衣服色泽鲜艳,装饰华丽,老年妇女服饰大方,色泽素雅。

您可能也喜欢:

详解:傣族的三大传统节日

浅谈藏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3、景颇族的名人盘点

景颇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个城市或者民族都会有一些文化名人,景颇族也不例外,这些人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都同样为景颇族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景颇族的文化名人吧。

抗敌英雄早乐东

景颇族,云南陇川县人,生卒年代不详,陇川县王子树乡的山官。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西南边疆不断受到英、法殖民主义者的各种侵略。1987年冬,中英两国在陇川勘定中、缅边界时,英国企图在1894年与1897年两个界务条约的基础上,更多地掠夺我国的领土,遂胁迫清政府把界标内移六七十里,此行激起了边疆景颇、汉、傣等各族人民的坚决反抗。

陇川县王子树乡的景颇族爱国山官早乐东也挺身而出,向英国侵略者提出严正抗议,并出示虎踞关、铁壁关两块碑文拓本,证明这块土地历来属于中国领土。当侵略者对此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强行占领我陇川县章凤街时,愤怒的群众在早乐东的领导下拼死抵抗。在战斗中,早乐东勇猛无比,奋力冲杀,把侵略头子奥氏从马上抓下,在其告饶后,将其驱逐出境。

凶恶的侵略者在我国各族人民的英勇抗击下,狼狈逃窜。在保卫章凤街的战役中,景颇族人牺牲了五十多人,为保卫祖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与此同时,早乐东的爱国气节与维护民族尊严的不屈精神是可歌可泣,另后人所敬仰的。

大斋瓦沙万福

景颇族,1900年出生,1979年6月病逝,盈江县卡场乡吾帕斋人。他是一位深受景颇族群众尊敬的着名大斋瓦,也是景颇族民间说唱艺术家。为景颇族创世史诗的流传、搜集和整理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口述了大量景颇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典故、谚语、谜语等史料,为研究景颇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习俗和文学艺术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他口述的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和《勒包斋娃》,先后用景颇文和汉文出版。

猜你可能也喜欢:

中国的满族名人名单一览

纳西族姓氏主要有哪些

满族禁忌习俗与忌讳行为

多姿多彩的纳西族舞蹈文化

4、景颇族服饰特点,景颇族服饰佩饰

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红,都会形成自己民族独具的民族特色服饰,景颇族也是如此。景颇族的服饰主要有筒裙,头巾,头怕等方面,那么,这些都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到景颇族文化中了解一下吧。

服饰风格:

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景颇族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下身着短而宽大的黑裤,包黑布或白布头巾,头巾两边以彩色小绒球作为装饰。出门时肩上挂筒帕,腰间挎长刀,简直就是一个气宇轩昂、矫勇彪悍的武士。

景颇族女子多穿着黑色对襟或左衽短上衣,下着黑红相间的统裙,用黑色布条缠腿,节日喜庆时,盛装的女子上衣上都镶有很多的大银泡,领上佩戴六、七个银项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行走舞动时,银饰叮珰作响,别有一番韵味。

服饰特征:

世居云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饰从现有文献看,多与狩猎和游牧活动及高寒山区的自然生态相适应,“衣皮服毡”,“织皮冠之”。从头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都曾用猎物的皮做材料。明代以后,阿昌族服饰有了新的特点。

5、景颇族绿叶宴是什么?都有哪些美食

绿色,是景颇族山寨永恒的主题,不仅和景颇族山寨的远山竹楼有关,也和闻名遐迩的绿叶宴有关。绿叶宴是景颇山寨中既古朴又带点野性的名宴,那么宴席中都有哪些美食呢。馋嘴的你赶紧和小编一起到景颇族文化中看看吧。

绿叶宴一个多么美丽而诱人的名字。它是从景颇族古老传统的饮食习惯中诞生的,桌上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就连餐桌,也全为绿叶铺就,那一张张宽大的绿叶,就是一个个特别的“菜盘”,“盘”中盛满了景颇人独特的山珍野味,也盛满了一个古老民族质朴的深情。

由于景颇族聚居区群山众多,雨量充沛,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景颇人丰富多彩的绿叶宴创造了条件。凡鸟兽鱼虫,花草果木,无不在觅食之列。正如景颇族的民谣所言:“山里的东西、绿的是菜,动的是肉”。

绿叶宴以当地极为丰富的山菜和野味为主,采用传统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肥大的树叶或芭蕉叶包盛饭菜,用树叶叠成勺、盆盛汤,因满席翠绿、全不用碗筷而得名。

逐一打开“绿包”:有喷香的糯米饭,有鲜美的鱼腥草,有蜂蛹荷包蛋,还有飞蚂蚁煎饼、舂烤绿斑鸠、帕滚酸菜鱼等,真不知先吃什么好。面对整桌碧色、满席佳肴,再加上醇香的米酒、水酒和景颇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景颇族简介: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缅甸境内有克钦邦,克钦族即中国景颇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6、猜你喜欢:

标签: 景颇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