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怀化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湖南怀化的节日和民俗)

时间:2023-07-16人气:作者: 佚名

怀化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湖南怀化的节日和民俗)

文章目录:

1、怀化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2、北京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3、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4、福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5、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怀化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活动风俗不一样,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对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怀化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怀化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怀化境内民间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有的看重小端午,有的看重大端午。在洪江还有以初十为节的。凡端午节这一天,城乡家家门前悬艾叶、菖蒲,以“避邪”;同时捣首蒲、蒜头拌雄黄,取汁洒墙壁屋角以消毒,老少用百草煎汤洗澡,以“防百毒”。各家各户包粽子、煮盐蛋、上雄黄酒过午。

这一天,家家用红纸写咒语:“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我今把笔画,虫蚁归地府”。贴于墙上,可避蛇蚁。

相传端午节百草可药,此日采药药性好。民间采车前草、金银花、紫苏、艾叶煮汤沐浴可防生疮疗。又取蟾蜍灌墨汁,倒挂风干,备治癫痈。所以俗语云:“癫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五,躲不过十五”。靖州城于端午这天赶药场,大街小巷摆满营蒲、艾叶等草药。

龙舟活动:

居于江河两岸的民众,有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俗。以怀化沉陵、辰溪等地滨江或宽敞溪河水面最为热闹。沉陵城区龙舟有红、黄、白三种,各为一组,开展竞赛。近年,又增加黑、花、绿各种,共有龙舟:30余艘。

龙舟竞渡,城区数万人聚于河滩观赛。公路沿线,沉、酉水上下民众,外县群众纷纷乘车、船前往观看龙船。赛程从初五直到十五方止。

端午忌鳅鱼:

端午节前不准吃鳅鱼,不许下田捉鳅鱼。吃过粽子后,才许下田捉鳅鱼。在阴历立夏后到五月初五前,也不准直说“泥鳅”,而要说是“短蛇”。有时小孩在溪壕中捞鱼,偶然捞着,也要说“短蛇呀,我们不要你,下次不要来”,更不许带回家拿进屋。只有到五月初五后,用鳅鱼敬了祖宗才允许吃。

2、北京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当天会有各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活动来迎接这个节日,北京会怎么样过端午呢?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北京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游天坛

《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老北京在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端午节期间,老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他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祭神祭祖

端午节由来跟很多文化名人有关,这些文化名人大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是忠孝之人,二就是跟水有关系:屈原投江,伍子胥死后被扔入水中,曹娥是投江救父。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

挂菖蒲插艾叶

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老北京人过端午节时大多在院门前和房檐挂菖蒲插艾叶。民间有用它来驱邪。

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还用菖蒲根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也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斗百草

端午节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一种看法认为,最初的斗草游戏,很可能跟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的中医草药学有着密切关系:古代人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而斗草就是古人端午采草药歇息时,相互玩耍逗乐的一种休闲游戏。

斗百草的玩法之一是比较草的韧性。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注意寻找那些草或花茎有韧性的作为自己的选手,无形中形成识别花草的要求。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斗百草另外一种玩法,则是比赛谁采摘的花草的花色品种多和新奇。

喝雄黄酒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3、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不同的民族过端午节都有着自己的民族风情,位于北方的端午节也有着过端午节的习惯,历史悠久的满族会有怎么样的端午风俗呢,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一、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满族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满族人又喜欢剪纸,因为剪纸是大众化的艺术创作形式。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象征镇邪的宝物把“五毒”均收入肚里给镇住了。

这种宝葫芦剪纸,称为“葫芦花”,自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家中有巧手,不在街上买,自己出样子自己剪,有剪钟馗的,有剪老虎的,花样很多。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除贴葫芦花外,还有贴以钟馗为题材“朱砂判儿”的,有贴黄表纸上写有咒语的“天师符”的,其目的均是为了驱邪辟毒。

二、乘水临风,登高望远,“辟毒”游玩

进入城市的满族的端午节受汉族习俗的影响很大,已融为一体,仍在东北满族聚集地保留的更多的满族特色。我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所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骑马射柳的习俗。

辛亥革命以后,满族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成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天坛是旧时皇帝祈年之地,林木多,场地大,虽在外城之中,确有郊游之趣。天坛是圣地,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它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

三、玫瑰饼

初一给神佛和祖先祭祀的供品撤下来后就成了全家的食品。一般人家只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棕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

富贵人家是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满族人认为若是在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买不起饽饽铺的玫瑰饼,就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四、“斗百草”增进儿童辨识花草能力

满族人起源于游猎民族,利用各种节日普及自然知识和生活常识是京城民俗的一个特点。这一天,京城满族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人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持草,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

4、福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很多地方都有着独具特色的风俗活动,除了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传统风俗活动外,福州端午节的风俗活动还有很多。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福州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午时书

每逢端午节正午,福州家家户户都在门楹贴上“午时书”,午时联与春联稍有不同,形制较为短小,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据莫友棠在《屏麓草堂诗话》记载,午时书之风,最早可以远溯到唐朝,历史极为悠久。端午时节贴午时书是福州十邑所独有的风俗。

喝午时茶

每年端午节,人们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可食用的野草树叶,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叶等混在一起晒干,收存备用。因为它是端午节的时候制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谁家的孩子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谁家的大人头疼脑热,将“午时茶”用开水冲泡喝下。或在炎夏时节泡点“午时茶”当茶喝,有防暑降温的作用。

煮粽子的水洗脸洗澡

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后,会把留在锅里的水用来洗脚、洗脸、洗身子等,据说洗后夏天不会生痱子,不会被虫咬。另外,端午节中午,家家户户会用煮粽子的水撒在屋里屋外、屋前屋后的角落,有驱蚊的效果。端午节后,天气渐渐炎热,正是虫类活跃的时候,熏黄烟、撒煮粽子的水,渗透着福州人的一种积极的、朴素的卫生理念。

戴红肚兜

过去福州人在夏天时,不管是男女老少,常有戴红肚兜的习惯。特别是在端午节,人们有戴新的红肚兜的习俗,说“穿红肚兜”能辟邪。端午期间,气候尚有凉意,戴红肚兜,可以不让肚子受凉。

5、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到了端午节,各个地方都有很多的风俗活动,天津的人们过端午还有很多的讲究。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戴搭拉

戴搭拉,给孩子求吉利。天津人讲究为孩子佩长命缕,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老虎褡拉”,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

用九子盘堆角黍

说起吃粽子,咱就先说一个和粽子有关系的习俗。所谓九子盘,又称“攒盘”,始于明万历晚期,流行于清代民国,它是古人为婚丧嫁娶或重要节日款待宾客的一种实用器物。到了端午节,天津人常用九子攒盘来摆放粽子,即角黍。

粽子最早用菰叶即茭白叶包成牛角形,所以又称“角黍”。天津市民多以艾叶包制粽子,在江米中放上豆沙、枣子等馅料,蒸煮熟以后再蘸白糖食用。

食五毒饼

除了吃粽子,天津人端午节还要吃一样东西,就是“五毒饼”,那讲究可是多了去了。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不少习俗都和“避五毒”相关。贴五毒图、戴五毒兜、将“五毒”形象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

用柳叶水洗脸

在天津静海一带,端午节还有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体健康的习俗。

佩香囊

端午节也称“浴兰节”,除了戴搭拉,佩香囊也是一项端午习俗。中药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将具有芳香开窍效用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也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