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千佛寺石窟,佛像们的世界 千佛岩石窟

时间:2023-11-01人气:作者: 未知

千佛寺石窟,佛像们的世界 千佛岩石窟

文章目录:

1、千佛寺石窟,佛像们的世界

2、世界文化遗产之彬县大佛寺

3、独具艺术风格的仙佛寺石窟文化

4、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

5、充满神秘佛像的佛教石窟的意义何在

6、猜你喜欢:

1、千佛寺石窟,佛像们的世界

佛教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颇为深远,从古至今,信奉佛教的人依旧占大多数。民间有关佛教寺庙众多,还有一些石窟里面有佛像的遗址。延安就有一处千佛寺石窟,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延安文化里看看。

千佛寺石窟位于俘丘山碧霞宫西北角。此处有岩突兀,顶平壁峭,人称山上山,石山西南角建“即武当”石坊。石山四壁有摩崖题记(字)2余处。西南壁间凿满大小佛龛、佛像,石山西壁有两个石窟,窟内造成像均为四壁三铺式,一佛居中,两侧侍立二弟子,二菩萨。

南角有一尊菩萨保存完好,高发髻,窟口呈不规则拱形,穹窿顶,钸有藻井,窟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尊式组合。右壁力士保存较好,窟壁雕龛44个,像120尊,题记5处,千佛寺石窟始凿于唐永隆元年。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中国佛学、雕刻艺术研究有较高价值。

又称万佛寺、石空寺、千佛洞等。位于延安市黄陵县西四十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西,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此窟窟檐为陕西石窟中保留完好的原物,是研究宋代建筑的珍贵资料。石窟平面呈“凸”形,坐西向东,窟口为方形,宽2。4米,深2。6米,有佛像60余尊。窟口左右有佛龛各一个,以二园柱与洞口隔成三间,成檐廊。上有二层斗拱。

这是宋代的仿建筑雕凿,极为壮丽、精巧。中间是入口,走廊两壁浮雕观音菩萨像。石窟内高5。3米,宽9。3米,深12米。正中为佛龛,高3。38米,宽5。9米,深4。73米,内有大佛坐像12尊。中央坐释迦牟尼,两边站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和迦叶、阿难两弟子。窟项正中雕有千手千眼观音一尊。窟内东西两壁雕有高2。8米的立佛九尊,其中东壁有姿态优美的赤足持碗雕像。后壁有五百罗汉和一百徒从脬雕像,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并间以佛说法图、磐涅图。

菩提树下悟道、普济众生等佛传故事。东南壁雕有佛像24尊,东北壁有16尊。雕像比例协调,刀法流畅,质感强烈,尤其是头、手、足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是雕塑艺术珍品。窟北壁前侧为药师佛,高2。55米。药师佛左手持钵,右手施“疗病印”,旁为七级浮屠,塔下为两比丘,作昂首仰望状。药师佛上方为相向驭风而行的飞天像。一飞天右手托钵,一飞天左手托钵,均乘如意云朵。

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窟之洞有佛像千余,故称“千佛洞”。内供三世佛,仰覆莲花须弥座,洞壁有唐代唐高宗、武后年间的题词,洞口有书法家程淓题“佛国”二字。洞前有卷棚顶拜殿为清代所建。千佛寺前院,有一孤山有石峰,高约4米,面积150平方米,南北两端凿石阶数级。供游人攀登。

峰西南下建有一石坊,横额书“即武当”三字。石峰巅有旧庙一间,内讫真武。千佛寺石窟历史悠久,为中国石窟艺术瑰宝。196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郭沫若同志亲笔指示,要保护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与大石佛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世界文化遗产之彬县大佛寺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有着深厚长久的影响。历史上虽然佛教早在汉朝时期就已传入中国,但是佛教真是开始具有影响的是在唐朝,而一座座的佛寺就成了见证这些历史最好的证明,在古老的咸阳文化中彬县大佛寺则有着特殊的地位。

彬县大佛寺原名庆寿寺,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十公里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全寺共有一百零七个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个佛龛,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

大佛寺在唐代为应福寺,后改称庆寿寺。石窟造像主要雕造于唐初至唐文宗时期的200年间,元以后曾大事装修。

关于彬县大佛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据说当时大佛建造完毕后,位于长武县境内的丈八佛听见人们赞其高大,于是有了想比一比身高的想法,当他行至彬县大佛8公里左右时,就看见大佛高高的端坐着,于是止步不敢前。还有人说当年泾河水涨,为了使百姓免遭涂炭,大佛将其手指指向泾河,水势随退,收回来水又涨,于是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样子。

大佛寺不仅是战争的纪念建筑,也是大唐盛世的象征,对于研究唐宋历史、战史、佛学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3、独具艺术风格的仙佛寺石窟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佛教就是我主要的宗教之一,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有所流传,佛教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在信仰方面,在历史也造就了许多佛教艺术,在湖北文化中,仙佛寺石窟就是一个充满佛教艺术的地方。

仙佛寺石窟在来凤县城东七公里的酉水河边佛潭岩上。相传始凿于东晋咸康年间。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崖,耸立河畔,高约百红色的山崖,耸立河畔,高约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阁三层。故称河中的潭为佛潭,河岸上的石山名曰仙佛岩,寺曰仙佛寺。

仙佛寺石窟位于来凤县沙坨鱼种场关口上村酉水西岸。始凿于初唐至盛唐时期,后历代均有增凿,清代于龛上设檐。

酉水穿过山谷蜿蜒南流,从来凤县城东北八公里处流入境内。这里属酉水上游河谷盆地,地势开阔,水势平缓。河中有一个碧绿的深潭,岸旁红色山石壁立,因石壁上有古代摩崖佛造像,故称此潭为佛潭。以摩崖石刻为主建有寺庙名曰仙佛寺。

仙佛寺上倚石壁,下临深潭,木阁三层,古朴典雅,蔚为壮观。周围树竹葱笼,绿荫掩映,环境幽深,风景秀丽。这里既有文物胜迹,又为佛门胜地,风光名胜兼而有之。早在鄂湘川三省边境遐迩闻名。

仙佛寺处于狭长的河岸,山门向北,为一座牌坊式门楼,门上石壁有“仙佛寺”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旁有对联为“楼台数座原无地,水阁双清别有天。”

摩崖造像始刻于唐代,以崖壁雕凿,200米石壁中段35米一段凿刻摩造造像,计有四个大佛龛,造像13尊,南端一列小龛18龛并列,一龛一佛。共有造像31尊。大龛龛顶距地面最高处14.6米,造像最大者通高6米。

有北龛、中龛、南龛和南侧中型龛四个较大佛龛,造像13尊;中型龛南侧并列16个小龛,一龛一佛。造像均采用圆雕技法。北端刻“仙佛寺”题名及“咸康元年五月”题字。窟前原建有山门、观音堂、钟鼓楼、大佛殿等,后与窟檐均在文革中被毁。

仙佛寺石窟不仅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的唐代摩崖造像,同时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其中通高六米的大型倚坐式弥勒佛像,不仅在两湖地区首屈一指,在国内也是较早、较大的实例之一。

仙佛寺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江中游地区的重大发展、变化,集中展现了长江中游唐至五代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石窟造型艺术,代表了两湖地区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是长江中游地区石窟艺术的杰出例证。

仙佛寺居于山水之间,栏外苍松翠柏,花木环绕,崖上石藤倒垂,檐际泉飞,四时疑雨,洞壑幽深,夏亦生寒,兼有文物胜迹,把这里的景物染上一定神秘色彩,如同仙苑胜境,美名远播四方。平日吸引不少游客来此观赏古迹游览风光,络绎不绝。若逢佛教盛会,众多的善男信女前来求神拜佛,更是摩肩接踵,应接不暇。

4、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

“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南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曾涌现出众多历史名人,中国四大发明之中,有三种都出自河南,这块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真当得上“人杰地灵”这四个字。那么就让城市文化为你带来河南十大旅游景点之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年—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因为满足下列评定标准,而获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i)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表现。

(ii)是对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的完美展现,在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iii)是对中国唐朝高度的文化水平和成熟的社会的展现。

5、充满神秘佛像的佛教石窟的意义何在

佛教文化属于洗涤我们心灵的文化,许多佛教徒也是为了洗清自己前世今生的业障。但是在佛教文化中同样有着独特的佛教艺术,例如敦煌莫高窟这样的传承,充满神秘佛像的佛教石窟的意义何在呢?

还想了解》》大乘佛经有哪些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这应该是石窟艺术的一个特点。

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晋书·隐逸传·郭瑀》:“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儛溪古岸石窟有方镜,径丈馀。”宋戴复古《光泽溪上》诗:“风林无鸟宿,石窟有龙蟠。”

佛教石窟象征是一件事物“象外之义”的唤醒和暗示,如同芬芳对于花的意义。象征,更是艺术的关键词,是艺术包括佛教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和手段,是艺术内涵意蕴的深度显现和释放。云冈石窟,一壁凿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石窟艺术珍品,其不仅呈现一般艺术包括佛教石窟艺术的象征指向,而且更深含丰富和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我国现存的主要石窟群均为魏唐之间或宋朝前期作品,其中以石刻负盛名的是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和重庆大足四大石窟。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