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小年为什么要吃灶糖,你知道吗

时间:2023-08-15人气:作者: 佚名

小年为什么要吃灶糖,你知道吗

文章目录:

1、小年为什么要吃灶糖,你知道吗?

2、小年对联 关于小年的对联

3、小年是什么 南方小年是什么时候

4、你不知道的小年习俗 蒙古族腊月二十三祭火节

5、猜你喜欢:

1、小年为什么要吃灶糖,你知道吗?

以前过小年的时候就经常听家里的长辈说,吃灶糖是为了甜灶王爷的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汉族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汉族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汉族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如今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

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着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您可能也喜欢:

愚人节的由来和习俗

节日查询:2016年节日大全

过小年有什么禁忌事项?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差异?

2、小年对联 关于小年的对联

2018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我国北方地区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小年,而南方则在次日的腊月二十四紧随其后,迎来这年关之前的重要节日。过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传统灶神像两边总要贴上像“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类联句,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那些关于小年的对联。

旧时用以祭灶的联语,最常见的就是印在灶神画像两旁的五言短联,句为: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而另外一副常见的祭灶联语则是:

灶祀黄羊,早辞残岁;

禅浮缘蚁,以待来年。

焦达峰,原名大鹏,湖南浏阳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和陈作新于10月22日率领新军攻占长沙,次日成立湖南军政府,被推为都督。同月31日与陈作新同时被害。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他生于清光绪十二年腊月二十三日(1887.1.16),改名达峰时,撰嵌名联释义并述志,联云:

达向九霄云路近;

峰高五岳众山低。

另外,他还有一副自题联云:

一点心思,做出千年事业;

两个目的,看破万里乾冲。

老舍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其代表作为《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他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日(1899.2.3)。早年有自题联云:

报国丈章尊李杜;

攘夷大义著春秋。

老舍先生的书斋名“古砚书房”。曾自题一联激励自己为学认真,创作严谨。联云:

付出九牛二虎力;

不作七拼八凑文。

国画家李国维生于民国三十四年腊月二十三日(1945.2.5),六十寿辰时有贺联云:

木子生辰,小年前五逢大寒,寒梅风节劲,劲吟国重惊翰苑,祭灶金樽融厚谊;

花甲寿诞,盛宾后三值立春,春晖云情暖,暖绘维新耀画坛,祝嘏玉版留返庥。

3、小年是什么 南方小年是什么时候

春节前有一个节日叫做小年,但这个小年的时间是南北不一致的,而为什么南北小年时间会不一样呢?小年是什么呢?南方小年是什么时候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二十三过小年吃什么 过小年有什么活动

小年是什么

小年,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种解释。

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

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

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

4、你不知道的小年习俗 蒙古族腊月二十三祭火节

明天是2018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在我国北方地区正是一年一度的小年,而对于蒙古族同胞来说,这一天则是非常重要的祭火节。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这个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祭火活动。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也是蒙古族传统中一年一度的祭火节。蒙古族将火视为神圣、生命、力量和兴旺的象征,火是生活、家庭和民族的保护神。因此,祭火在蒙古族精神及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群众通过举行祭火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吉祥,祝愿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火祭禁忌

传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崇拜火的蒙古民族便用最隆重的“祭火”仪式祭奠他的诞生。蒙古民族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可赐予人们幸福和财富,也是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源泉。在腊月二十三火神升天日子,不能往火里洒水,不能用锐器去刺火,不能往火里吐唾沫,不能往火里投蒜和葱皮,不许上灶台,不许脚踩火灶。

祭火礼仪

祭火的仪式非常隆重,往往在一两天前就开始打扫庭院、房屋,准备祭品,搭建火撑子。火撑子,蒙古语叫突力嘎,是一种腰缠三箍,上有四个支撑点的火架子。

火撑子架在火盆上,里边放干柴。有的不用火撑子,便在火盆里搭起四边形干柴架。把蓝、白、黄、红、绿五彩哈达,挂在火撑子或木柴的四眉上,分别代表蓝天、白云、黄教、红火、绿色的生命。

祭火的准备工作是当日早上便开始。先是把早已准备好的羊胸茬整块放进锅里慢慢煮上,待煮熟羊胸茬捞出之后,再在其汤内放入适量的糜米、黄油、红枣、红糖、酸奶等煮成喷香的什锦稠粥。

在熬粥的过程中主人将羊胸茬放入盘内,把肉轻轻剔光,只留完整胸骨架,再用白色公驼或白公羊毛制成的绒线缠好羊胸骨,然后从锅中取上几勺粥,与冷蒿、榆树皮、奶酪、柏叶、三炷香等贡品放在胸骨上,上面覆盖天蓝色的哈达待仪式上用。

祭火过程

祭火开始,参加者各端一个盛食品的小木盘或碗,坐地准备招福。祈求人丁兴旺,祈求五畜昌盛!祭火完毕,全家人吃“祭火饭”。

祭火饭是特殊的食品,它不但在制作上有别于平日的食物,而且它含有很多“愿望”,因此要把它留到火神回来的除夕之夜,其间的七天,每天取点儿加热之后全家人分享。

腊月二十三,火神上天,除夕晚上才能回到人间,因此草原牧人们把这段时间,称为“人间无主的七天”。待到除夕傍晚,人们开火烧饭,迎接火神的到来。迎来火神之后,可以安心地过那欢腾的春节了,因此可以说,祭火节是春节的序曲。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