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冬至民俗经典大盘点,你了解多少(冬至名俗)

时间:2023-05-03人气:作者: 未知

冬至民俗经典大盘点,你了解多少(冬至名俗)

文章目录:

1、冬至民俗经典大盘点,你了解多少?

2、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什么,你了解吗?

3、经典壮族歌谣文化,你了解吗?

4、扬剧文化了解:扬剧的经典剧目

5、冬至潮汕谚语大盘点

6、猜你喜欢:

1、冬至民俗经典大盘点,你了解多少?

所谓“冬至一阳升,天气日渐冷”随着冷空气的降临,很快迎来乙未年的冬至,俗称“过冬”。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过节气的风俗,是独特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就随董易奇老师一起去看看各地冬至民俗是怎么样的吧!

一、冬至由来传说。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的时间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

2、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什么,你了解吗?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经典的书籍,而这些经典的书籍往往是这个宗教的镇教之宝。是弘扬宗教文化的载体,体现在宗教文化中的地位。能成为经典的肯定是大家都认为是好的值得学习的,是可以体现这个宗教的文化内涵的。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伊斯兰教文化中的经典是什么吧。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复述真主的话语之意。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

中世纪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克尔”(赞念)、“真理”、“光”、“智慧”等来称呼。现存最古老的西元688年的《古兰经》藏于埃及国家图书馆。

基本简介:《古兰经》共有114章,6236节,为了在斋月(赖买丹月)诵读方便分为30本,故在中国民间俗称“三十本古尔阿尼”。除了第1章为祷词外,从第2章开始,《古兰经》以篇幅从长到短编撰。因为《古兰经》并不是按时间顺序编撰的,每一章的内容并没有关联性。

通常,《古兰经》被分为麦加章和麦地那章,对应穆罕默德圣人不同时期的口述传统。它是阿拉伯语文中首先加以记载的典籍,公历第六世纪和第七世纪初期,阿拉伯人的文章、各种的旨趣和文体,都是以《古兰经》为先导的。

《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的终了之处,刚好是读者在气势上和情感上需要停顿之处。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阿拉伯半岛的传统,通过散体诗的形式把易卜拉欣(基督教称亚伯拉罕)的唯一神重新在阿拉伯半岛复兴。

猜你可能也喜欢:

浅述儒家思想的弊端是什么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谁,你了解吗?

解析:儒家代表人物分别有谁

神秘的印度教的火葬习俗

3、经典壮族歌谣文化,你了解吗?

在壮族文化中,歌谣的地位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那里的人们素以“善歌”着称,那里的地方素有“歌海”盛誉。他们通过歌谣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的文化基本上就是一部完整的歌谣文化,他们随口就来。

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淳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尤其是结构短小,韵味和谐,琅琅上口,易歌易记,流传方便,使得壮族民间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形形色色,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扬剧文化了解:扬剧的经典剧目

扬剧随时地方小剧种,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大优秀剧目名满大江南北,有这多轰动全国戏曲界的优秀剧目。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扬剧文化中去了解关于扬剧的经典剧目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都的扬剧事业蓬勃发展,江都扬剧团排演数百出剧目,《香罗带》、《玉晴蜓》、《喜娟》、《修匾记》等优秀剧目名满大江南北。

上海共有八个维扬剧团:勇敢、苦干、华庭、联合、革新、新生、改进、三发,1951年合并为五个,正式定名为扬剧团。

之后,演员潘喜云、金运贵、崔东升、高秀英、石玉兰、华素琴等相继返回江苏、安徽,就地参与和发起组织苏北扬剧团(后为江苏省扬剧团)、扬州市扬剧团、安徽天长扬剧团等。

1954年,上海的扬剧《上金山》、《八姐打店》、《偷诗》等剧目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顾玉君、筱奎童、蔡元庆、丁曼华等分别获演员一、二、三等奖。

1958年,经过整风后的上海华联、友谊、艺宣三个扬剧团,分别归属普陀、杨浦、闸北管辖,并拥有一批编导演职员,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中,较成功地上演了《十二寡妇征西》、《珍珠塔》、《洪宣娇》、《纣王与妲己》、《碧血扬州》、《梁祝哀史》、《八姐打店》、《皮匠挂帅》、《秦香莲》、《海公大红袍》等剧目。

扬剧的传统剧目,据统计有四百多个,经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有百余个,其中,50年代的《百岁挂帅》被摄制成舞台艺术纪录片,60年代的《夺印》(《恩仇记》)被几十个兄弟剧种剧团移植上演。

《鸿雁传书》是扬剧著名演员高秀英以唱工擅长主演的单折戏,曾被灌制成唱片,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另外,新编传统戏《包公自责》演出后也颇得好评,为外省的剧种所移植。还有80年代的《皮九辣子》、90年代的《巡按还乡》等也都是轰动全国戏曲界的优秀剧目。

5、冬至潮汕谚语大盘点

二十四节气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创造的,而人们也通过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并且用简短的一段话总结,口口相传这就是谚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潮汕地区在冬至这天的谚语都有什么。

“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大如年”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