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晋江除夕习俗 晋江过年吃什么

时间:2023-05-20人气:作者: 未知

晋江除夕习俗 晋江过年吃什么

文章目录:

1、晋江除夕习俗 跳火群乞如愿

2、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3、除夕习俗: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

4、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的习俗详解

5、晋江过年习俗有啥讲究

6、猜你喜欢:

1、晋江除夕习俗 跳火群乞如愿

除夕夜,团圆夜,在这个温馨美好的夜晚,千家万户都要吃年夜饭,有的还一起观看春节电视节目,而在闽南地区,除夕晚上还有一项传统民俗活动,那就是“跳火群”,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除夕晚上吃过年夜饭,孩子们收过了红包,主妇们筹备好正月初一“拜岁”敬奉神祗要用的三牲供果,摆好“过年饭”、“九鬃芋”、红橘、碗糕、红包和“春枝”等一系列寓意新的一年兴旺发达、平安吉祥的物品,就可以开始“跳火群”了。

男人们将番薯藤堆垛大门外,堆好后招呼一家大小一起“跳火群”,干燥的番薯藤连同扫尘用过的扫帚被点燃后,火光冲天,火星点点,映红一家人的笑脸。在这熊熊燃烧的火堆上,一家人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迎来干净吉祥。

在“跳火群”时,如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没能及时赶回来,家人也会捎其衣服一同消灾过运,同时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归厝内”。

“跳火群”后,趁番薯藤彤红未熄之时,将余烬铲进添于“火窗”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在“跳火群”后,再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的垃圾连同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堆放门边,而没将垃圾倒于厝外,这一风俗叫“乞如愿”,源于“如愿”的神话传说而被人们寄以致富的意思。

2、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意味着辞旧迎新,一般来说,除夕是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人们要把过年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此外,作为传统节日,除夕习俗也是相当地多。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除夕有哪些传统习俗吧。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

3、除夕习俗:除夕为什么吃团圆饭

除夕夜最让人期待,也最温馨幸福的,莫过于吃团圆饭。每个人都尽可能在年前赶回家里,为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吃团圆饭,盼的就是团团圆圆,团圆饭的来历你知道吗?小编这就为您介绍除夕为什么要吃团圆饭。

除夕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所以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吃团圆饭的习惯。

团圆饭的另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员外,家里雇了一个好厨师,老员外有一个独生子被抓去当了兵,眼看要过年了,老员外两口想起儿子一年都没给家里来个信儿,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就成天板着脸,没一点要过年的意思。老厨师看在眼里,心里为老俩口伤心,可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只想把饭做的好点儿,也叫老俩口高兴点儿。

三十儿这天,老厨师一早儿到街上买了些鸽、鸡、鱼、青菜,在厨房里做好了,正想端去,老员外的独生子回来了,老员外可高兴了,拉住儿子问这儿问那。这一下可又难坏了老厨师,菜只做两盘,是给老员外两口准备的,可这下成了三个人,端上去两盘菜多扫兴,若再做一盘吧,菜又不够,这可怎么办?想了一会儿,老厨师有办法了,他把做好的菜和剩下没做的菜堆在一块炒了一个大盘端了上去。

老员外吃一口大盘菜,觉的味道不错,就问:“这叫啥菜?味道真好。”老厨师也不知道啊!他想:您家今天团圆了,我是为了您团圆才做出这样的饭。就随口说:“团圆饭”。从此,这种饭便留传下来了,每年三十这一天,人们就做一次“团圆饭”,表示全家团圆。

4、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的习俗详解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重大的节日之一。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那么除夕是几月几日呢?除夕节这天又都有着哪些习俗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的习俗详解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除夕的日期: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的习俗详解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相关文章:中国元旦节都有哪些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是几月几日

详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

5、晋江过年习俗有啥讲究

晋江群众过年,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习惯。节前,家家户户办年货,剪衣料,炊糕做粿,忙得不亦乐乎。除夕之日,煮“嫩饼菜”,备牲醴菜肴,祭祖先,辞年,而后贴春联,

装饰布置住房。有些人家在房门两侧,分置两株甘蔗,蔗上圈上红纸条,称为“门蔗”,取渐入佳境的吉祥寓意。各家各户还在自己厅堂的案桌上,排一钵“过年饭”,上插桧花、四季花(俗称“春枝”),钵内盛有年糕、鸡蛋、红桔、柿饼、芋芍、钱币等,象征粮食钱财丰足有余。这些装饰需待新年正月初四才能拆除。除夕之夜,设酒菜合家团聚,围炉守岁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