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满族的信仰和禁忌都是什么?(满族的传统与禁忌)

时间:2023-10-05人气:作者: 未知

满族的信仰和禁忌都是什么?(满族的传统与禁忌)

文章目录:

1、满族的信仰和禁忌都是什么?

2、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3、满族文化:满族八旗的由来

4、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

5、满族禁忌习俗与忌讳行为

6、猜你喜欢:

1、满族的信仰和禁忌都是什么?

每个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的信仰,有的民族信仰动物,有的民族信仰鬼神,有的民族信仰祖先,有的民族信仰圣贤……这些信仰往往带有情感色彩。

那么,在满族文化中,满族的信仰和禁忌都是什么?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满族的原始信仰

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为夫,西炕为贵之俗。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为“神鸟、圣鸦”。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萨满教

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以萨满作为人灵交通的使者。崇拜的神灵包括自然神(如山神)、动物神(如马王)、祖先神以及人间神(如关帝)。后来满族虽崇信佛教,然萨满祭祀未废,而且佛教神祗也被纳入萨满祭祀中。清初开国伊始,主祭天神。“顺治初,定云、雨、风、雷,既配飨圜丘,燕建天神坛位于先农坛南,专祀之。雍正六年谕建风神庙”。这些受祭的对象天、地、云、雨、风、雷都是自然神,显然是萨满教万物有灵论的体现。

“跳神之举,肖初盛行,其诵祝辞者曰萨吗,迄嘉庆时,罕用萨吗跳神者,然其祭固未尝废也”。这里提到的萨吗即萨满,亦即专业巫师。说明萨满教在嘉庆以前一直盛行,在满族宗教信仰中占有主导地位。满族以西为贵,一般满族家庭皆于西屋西坑墙高处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木匣,装有家谱和神书,神偶,祭规。每逢家祭,此处便是挂神位的地方。供祖宗板反映了满族的祖先崇拜观念。

佛教

满族还信仰佛教。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族,且满蒙允许通婚。故而,蒙古族信仰之藏传佛教(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中。另外汉传佛教对满族也发生了影响。满族信仰佛教出家为僧者少,信徒多居家念佛。供奉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佛教神祗,建有观音阁等佛教寺院并到佛教寺院中礼佛烧香,还愿换锁。如前所叙,佛教神祗还被纳入萨满祭礼中,甚至为孩子取名“观音保”、“菩萨保”,可见其佛教信仰之深广。

满族人的家中供奉着佛各匣、祖宗板、祖宗架、木条等。在满族人家中院里,迎着大门立着一根六尺高神等,竿顶是风磨铜顶,包一块红布,竿的根部故有三块石头,俗称“神石”,传说,这些是为祭祀努尔哈赤的。

满族的禁忌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服孝中男子不剃发,女不簪花,三年内不穿红。

您可能也喜欢:

满族的语言起源与发展

满族的文字文化及历史介绍

民族文化:满族婚俗文化

满族的族庆之日,颁金节

2、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曾经的满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随着清王朝的毁灭,满族文化一度处在低谷,但是时间走到现代化的社会,如今全国上下的满族人民发展出了多少的人口,具体又都分布在全国的什么地方呢?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约为1041.0585万人。其中辽宁有满族533.6895万人,河北有满族211.8711万人,吉林有满族110万人,黑龙江有满族74.8020万人,北京、内蒙古等地的满族人口均在30万以上,100万以下;河南、天津等17个省级行政区满族人口

3、满族文化:满族八旗的由来

满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处在动荡之中,为了能更好的生存下去,除了族内的人民上下齐心,还有就是开辟一个适合在乱世生存的制度,满族文化里的八旗由此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出现的,了吗满族八旗的由来有什么故事吗?

八旗由来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

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大清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

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于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抵御沙皇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八旗兵分为经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总称,由郎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郎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人,如紫禁城内武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总人数也在十万左右。

早期八旗满洲包括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女真人在氏族制时期“凡出兵围猎……各随族党屯寨而行。”这里说的族党就是血缘关系,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屯寨讲的就是地缘关系,说白了就是一个寨子、一个屯子、一个村子或更大一些范围的地方的族群。

其基层组织叫牛录,管理人叫牛录章京,译成汉语就是佐领。女真人编入旗藉后,工作生活永远要归佐领管理,这个制度一直保持到辛亥革命清朝退位灭亡。

族党、屯寨是自然形成的,而旗藉佐领是依政府法令编制而成的,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清代满族人严格固定在佐领之下。住,则居于一处;行,则统一行动;打猎、出兵作战都由佐领管理,调到新地仍聚居一处。公家的事听佐领的,家庭的事婚丧嫁要听族长的,哪支、哪辈、老姓是什么都由族长管,生男育女都到族长处登记,不会近亲结婚,也不会乱伦。

4、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

在满族文化中,由于满族人以前的生活多数是打猎,因此满族的饮食基本上以方便为主,比如白煮猪肉、黄米干饭、黄米饽饽、炙猪肉以及“萨其玛”等。

那么,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有什么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季新粮成熟之后,农村几乎家家泡酸汤子。将新打下来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将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后,过滤去渣皮,即成汤面。食用的时候,锅内烧开水,用特制的汤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团汤面,用右手挤压,挤出的汤子条直接入锅煮熟,捞出来后,拌入肉炸酱、鸡蛋酱或葱花酱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

您可能也喜欢:

独特技艺的瑶族刺绣文化

古老的民族文化:瑶族抛花包

掠过梦境边缘的旋律“牛腿琴演奏”

浅谈茶山瑶的服饰文化

5、满族禁忌习俗与忌讳行为

满族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拥有辉煌的历史,是一个能永载史册的民族。满族的渊源更是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满族人民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独特的满族文化,这些风俗习惯也有着自己的禁忌。

满族禁忌习俗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满族忌杀狗、吃狗肉和用狗皮,不戴狗皮帽子。因为满族长期从事狞猎,狗乃不可缺少的“助手”,冬季还用狗拉爬犁,成为重要的工具。因此满族有敬犬之俗,平时对狗精心豢养,狗死埋葬,他们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外族人戴狗皮帽迸满族家,主人会不高兴。

许多人对乌鸦没什么好印象,甚至有厌恶之感。但满族人例外,他们非但不哄打乌鸦,反而对其倍加珍爱。在满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高高的木杆子,这个杆子就是为了喂乌鸦、喜鹊而立的,在这个木杆子上面有一个斗,在斗里装有猪肉、猪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来喂乌鸦和喜鹊。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