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名扬海内外传统面食

时间:2023-09-09人气:作者: 佚名

名扬海内外传统面食

文章目录:

1、名扬海内外传统面食 山西刀削面

2、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刀削面的做法大全

3、名扬海内外的唐朝服饰图片

4、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山西刀削面

5、山西名声最大的面食:刀削面的由来

6、猜你喜欢:

1、名扬海内外传统面食 山西刀削面

有句话说的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文化历史悠久,至今大约两千年历史了。山西面食种类繁多,烹饪方法有蒸、煎、烤、炒、烩。那么大家对山西面食了解多少呢?一起和饮食文化来看看吧!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我国着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家庭主妇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飞刀之下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山西刀削面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深受人们喜爱。刀削面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名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刀削面可以称得上山西面食之王。凭借其爽滑的口感,q弹的嚼劲,还有精心熬制的汤料,是您御寒过冬的必备良品。刀削面除了由汤的,炒刀削,刀削面盖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1985年山西财贸系统在太原技术比武时,饮食行业的削面高手每分钟削118刀,每小时可削25公斤面粉的湿面团,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做刀砍面先用面、水5∶3的比例和好面(水温为冬热、夏凉、春秋温),然后用湿布盖住,醒20分钟。把醒好的面团揉成椭圆形面块放在面案上,左臂托案,右手拿砍面刀(砍面刀是一种特制带把的刀,刀长40厘米左右,刀宽6厘米左右,刀片很薄,刀的重量轻),用右手的四指握住刀把,用小拇指顶住刀柄头,砍面时先从面块的里端开刀,第二刀接前部刀口,用前挑后砍的方式砍下一根根长约30厘米的面条下入锅。

普通刀削面做法是,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将面加水打成面穗后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醒半小时后揉匀、揉软、揉光,揉成圆柱形后就可以削了。左手托住和好的面块,削时由右至左一刀接一刀向前削入沸水锅中。注意出力要平,用力要匀,这样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熟练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一百多刀,每条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2、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刀削面的做法大全

民以食为天,吃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除了吃饱以外能够吃得开心也很重要。好吃的食物能够把你所有的不开心都扫光,一起学起来吧!

那么,本期学习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刀削面的做法。

材料:面粉500g、鸡腿300g、鸡架400g、西红柿适量、荆芥适量、食盐适量、白胡椒粉适量、鸡精适量、腌蒜薹适量

做法:

1、鸡架骨两个洗净备用。

2、鸡腿一只备用。

3、将洗净的鸡架骨和鸡腿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一个小时。

4、煮出浓浓的鸡汤备用。

5、将鸡腿捞出,拆成鸡丝备用。

6、准备西红柿、荆芥和腌蒜薹备用。

7、面粉加食盐,和成较硬的面团。

8、揉搓成长条,饧制2个小时以上。

9、准备削面工具。

10、削成面条备用,实际操作的时候,直接对着锅削即可。

11、番茄切片,蒜薹切段备用。

12、将番茄放入炒锅内,化成番茄汁。

13、加入鸡汤。

14、左手托面,右手拿刀,将面削入锅中煮,加入食盐、白胡椒粉调味。

15、面煮熟后,加入芝麻油和鸡精,再放入荆芥即可关火。

16、装碗即可食用。

3、名扬海内外的唐朝服饰图片

据统计,现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会存在唐人街,这是象征中国唐朝文化的鼎盛。中国的唐朝是影响世界最大的一个朝代,唐朝的服饰也是享誉海内外的。那么唐朝服饰是怎样的呢?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揭开唐朝服饰的神秘面纱。

唐朝汉的汉服(即汉族服饰)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

唐朝服饰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

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唐朝在现今服饰界,和对以后服饰业的影响,是它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与精神风貌。它呈现出唐朝文化处于颠峰与极盛状态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和横贯中天,睥睨一切的雄浑大气。唐朝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辐射力,对服饰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们受用无穷,并福荫着后世子子孙孙。

4、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山西刀削面

中国饮食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下发展出各地方特色的饮食。当我们走遍大江南北必不可少需要领略的就是当地的美食了,尤其是地方小吃,通过简单制作,让你了解这个地方特色,现在就介绍小吃文化大全里山西特色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是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是山西最具特色的美食。刀削面不仅好吃,而且做法也奇特,全凭刀削,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很是特别。

山西刀削面简介

刀削面,山西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因全凭刀削得名。操作过程:将面粉和成团,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出,加入臊子、调料食用。

山西刀削面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风味独特,享有盛誉。

山西刀削面的传说

关于刀削面,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

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

“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5、山西名声最大的面食:刀削面的由来

小麦是北方的特产,面是由小麦制成的,北方最出名的美食莫过于面了。说到山西的代表,除了煤炭之外,还有刀削面了。山西刀削面风味独特,而驰名中外。刀削面是怎么来的呢?一起来中国饮食文化中看看。

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着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