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简介 蒙古族搏克服饰介绍

时间:2023-05-31人气:作者: 佚名

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简介 蒙古族搏克服饰介绍

文章目录:

1、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简介

2、锡伯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3、瑶族的传统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

4、怒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5、蒙古族的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马

6、猜你喜欢:

1、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简介

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那么,我们来蒙古族文化了解搏克具体是什么吧!

搏克

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式摔跤称作搏克(蒙语: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它是蒙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不管是祭敖包,还是开那达慕,“搏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主项。

2006年蒙古族博克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搏克——蒙古语,是结实的意思,“攻不破、摔不烂、持久永恒”。它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体育运动、而确确实实是曾在13世纪在我国建立举世闻名的大元帝国的蒙古族先进文化的结晶。

溯源

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

乌珠穆沁草原是蒙古族搏克的摇篮。为了把搏克运动发扬光大,东乌珠穆沁旗于1984年成立了摔跤协会,将每年夏天的6月10日定为搏克节。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把搏克运动与中国式摔跤融为一体,正式纳入全国摔跤锦标赛中。

搏克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搏克自我反思、自我创新、与时俱进发展成为符合现代文明的先进体育运动项目。搏克的历史发展和规则演变、大致可分为最野蛮、野蛮、文明、现代文明四个阶段;

野蛮的氏族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在与野兽和同类的搏斗中发展了搏克,当时以生死为取胜标准;第二阶段(13世纪蒙古族兴起)和第三阶段(元朝建立),搏克运动开始用于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和文化娱乐,胜负标准从生死逐步演变为双肩着地和躯干着地即负;当代中国的搏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胜负标准又发生了质变,及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一点着地即为负;也就是点到为止,胜方决不二次用力。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骑善射和身强力壮着称。《元史》说: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元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明确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赛马、摔跤、射箭三项技能,这三项技能便是蒙古族的男儿三艺。

摔跤——摔跤,蒙语为搏克,是蒙古族的长项,我国体育运动会摔跤项目的奖牌,多为蒙古选手包揽。蒙古族摔跤的历史较为久远,西安出土的汉初匈奴遗物的铜牌上即有摔跤图案,其摔跤的架式与今天的蒙古式摔跤的摔法十分相似,而且图案还以树和马为衬托,据考证应该是蒙古族摔跤史的重要线索。

蒙古族摔跤,起初具有很突出的军事体育性质,主要用以锻炼体力、毅力、技巧等。元朝的帝王十分提倡摔跤运动,每逢举行重要宴会,都要有摔跤交手竞技助兴,并像中原历代王朝用武举选士一样,把摔跤定为武举取士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时摔跤的佼佼者可以获得很大的荣誉。

2、锡伯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一个区域或者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它的地理位置还有气候有着莫大的关联。我国的少数民族锡伯族也不例外,由于锡伯族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锡伯族文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锡伯族文化而发展起来的锡伯族传统体育项目。下面的文章带你去了解一下锡伯族的传统体育。

锡伯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其生活习惯及历史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早期的锡伯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业,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锡伯人逐渐形成了勇敢善战的民族性格,也具备了适应自然的各种能力,并创造了颇具特色的体育活动。锡伯族民间典型的传统统体育活动主要有射箭、摔跤、打瓦、滑冰和欻嘎拉哈等。

摔跤

摔跤,是二三百年来锡伯族儿童和青少年都喜欢一项传统体育运动。主要形式有支跤、平跤、抢跤和抱后腰摔等多种摔法。其中,支跤是双方互相以两臂搭肩支架,然后开摔,以倒地者为失败;平跤指的是二人同时倒地,这种摔法往往经过连摔三跤才能决出胜负;抢跤是两人在场内对面站好,裁判下令开摔后,双方各找对方弱点,抢先下手;至于抱后腰摔,则是强者对弱者的摔法,强者先让弱者从后面抱住腰,然后开摔。

滑冰

滑冰,是流行在锡伯族中的一类传统冰上活动项目。历史上,盛行在锡伯族中的滑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打“滑溜”。这是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的滑冰形式。活动时,先是有一段助跑,利用冲力,双脚在冰上往前滑去。身体可正面向前方,双脚齐进;也可双脚一前一后,身体略斜。可站、可蹲、或站蹲交替。

蹬“冰滑子”。是利用辅助工具的滑冰形式。用一块和脚等大的木板,顺板中间钉两根粗铁丝,做成“冰滑子”(也叫“脚滑子”),把冰滑子放在冰上,一只脚踏上,另一只脚蹬冰,向前滑去。滑行时,重心要在踏冰滑子的脚上,快蹬时,蹬脚可以长时间抬起,叫“打单脚儿”。也可用绳子把两只冰滑子绑在双脚上一前一后不断交替助跑,在冰雪上滑动。

撑“冰车”。也是利用辅助工具的一种滑冰形式。活动时,用一块约一尺半见方的木板,北面平行地钉上两根长一尺半、高宽各一寸的木方子,再在二根木方子的中央各钉上一根一尺半长的粗铁丝,便做成了“冰车”。同时还要做两把冰钎子,用二尺左右长的木棍,下端削尖或钉上尖端锋利的钉子,人坐在冰车上,双手用冰钎子撑着冰面或雪地滑行,可以互相比赛速度。

欻嘎拉哈

“欻嘎拉哈”,是锡伯族男女老幼都非常喜爱的一种户内体育活动,主要活动季节在农历正月。早在1710年,锡伯族第一次大迁徒到新城子区兴隆黄家锡伯族乡时,民间就有流传着“欻嘎拉哈”活动,表明这一活动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欻嘎拉哈”,又叫“欻子儿”,一般在冬季室内炕上玩耍。这一活动除了准备“嘎拉哈”外,还要准备抛起物,女人常用铜钱串或布口袋,男人则常用石球。

“欻嘎拉哈”时,多在炕上铺上毡子,因毡子有弹性,石球等抛起物落在毡上能蹦起来。在毡子上撒以“嘎拉哈”(比赛时应不少于150个),待球落在毡子上蹦起来时再接球。接球时不能碰别的“嘎拉哈”,碰到则无效;也不能把手中的“嘎拉哈”砸出去,砸出去也无效。接不住球当然更是无效了。

几个人玩,为一替一次轮流“欻”,也可按人轮流;只要不“欻”坏,就可以连续“欻”下去。比赛的胜负,决定于“欻”到的“嘎拉哈”多少。如多局赛则以净胜嘎拉哈数分胜负,不以局胜数为准。

锡伯族“欻嘎拉哈”活动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须有较高的分析、判断力;抛钢珠与欻嘎拉哈及接钢珠要配合得好,有技巧,这样抓的“子”才能多;抛钢珠时要高而垂直,接钢珠要准确、灵活、机敏,等等。

猜你可能也喜欢:

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

浅谈云南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述佤族舞蹈的多元化特征

云南佤族服饰特点与风格

3、瑶族的传统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

瑶族文化丰富多彩,瑶族的体育是在瑶族人民生产劳作中逐渐兴起与发展的,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瑶族文化的一种珍藏。瑶族传统民间体育不仅是人们强身健体的一种活动,也是抵御外来侵略之术。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瑶族的传统民间的趣味体育项目吧。

瑶族漂泊游耕的生活炼就了瑶胞的不屈不挠、果敢刚毅的团体习性。他们创造着物质,探索着文明。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村寨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形成了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对顶木杠、毛莱球(木头球)、打陀螺、人龙、打猎操、播公(打长鼓)、芦笙长鼓舞、串春珠、伞舞、刀舞、盾牌舞和瑶拳等活动形式,就是瑶族人民经常开展传统的体育活动。

代表性体育项目

对顶木杠,是广西龙胜红瑶民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为一种较力型活动形式。

瑶族的对顶木杠比赛,须先准备一根碗口粗,长约3米的木杠。场地无特别要求。比赛时,对垒两人各以红布缠腹,分别顶住木杠两端进行对抗较力。期间,双方用手扶住木杠,奋力向前推顶,直至一方不支败下,再换一人与胜者较量。这一比赛形式规定,凡能连胜五人以上者,将被誉为大力士。

人龙,是湖南江华一带瑶族民间流行的具有舞蹈特点的传统体育活动。

瑶族的人龙活动相传起于明代。明代嘉靖七年,瑶民因忍受不了当地官绅的压迫与剥削,便推举17名代表上京告状,终于废除了“不准瑶民摆桌子吃饭”和“逢年过节要宴请官绅”的两条陋规。回到家乡后,这17名代表受到热烈欢迎,他们自己也激动地互相拥抱,骑上肩膀集体舞了起来。后来,这种骑在肩膀上的集体舞便逐渐发展成了一种“人龙”的体育活动。

您可能还会喜欢:

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傈僳族民歌

桑植白族仗鼓舞的由来

嘎且且撒勒舞:“来跳美好的舞蹈”

极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恋习俗

4、怒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历经千百年沧桑岁月的磨炼和怒族历代先民的勤奋开拓,怒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民族文化:怒族文化。能歌善舞的怒族人们也是酷爱体育活动的。怒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既是怒族民众表达信任、和谐的人际交际的平台,也是中华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怒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怒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怒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怒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千百年沧桑岁月的磨炼和怒族历代先民的勤奋开拓,怒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民族文化。怒族人民喜歌乐舞,酷爱传统的体育活动。受他们居住环境的影响,富有开拓精神的怒族同胞,用智慧和勇敢创造了许多传统的体育活动。典型性的项目包括摔跤、踢脚(脚斗)、怒球、跳竹、溜索、划猪槽船、虎熊抱石头和祭天舞等,大都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怒族代表性体育项目

摔跤

摔跤,是怒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怒族的摔跤,多以两人互相拥抱住对方的腰部或抓住腰带的形式进行。比赛先由第三者发令开始,比赛中以摔倒对方为赢,采用三跤两胜指。这类怒族摔跤,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为怒族儿童和青少年所喜爱。

踢脚(脚斗)

踢脚,也称为脚斗,是怒族民间流传的一项以脚来竞技较力的体育形式。

踢脚比赛,可双人对抗,也可多人对抗。进行比赛时,用脚互踢对方腰腹以下部位,以能将对方踢倒者为胜。但不得用手推拉。这一活动多为怒族的男孩参加。

怒球

怒球,是怒族民间常见的一项球类游戏项目。多见于怒族乡村民间。

怒球,一般用麻绳缠绕破布或草而成,直径约为10厘米。怒球比赛时,选择一平地并在中间划一条线,分为两半区,比赛双方以线为界。对垒双方各3~5人,分居两个半区。比赛方式是两队隔界互相抛接,打不中对方的人或球打不过中界线就输。回球时可用手打,也可用脚踢。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对抗性游戏。

跳竹

跳竹,是怒族特有的民间体育项目,是练习跳高的一种方法。

怒族的跳竹,多在春节休闲之际举行,在平时的聚众场合也跳。跳竹地点一般在村寨里或田间地头。跳竹时,不用跳高架,而是准备一根长约5米左右的青竿,把两头插入地中,使其自然隆起成一弓型。两头距离越近,弓背就越高。比赛、练习时,男女青年们大声呼喊着,一个接一个地从高架上纵跳而过。

划猪槽船

猪槽船即独木舟,划猪槽船是怒族民间一项传统水上竞技活动。

猪槽船是怒族平日在怒江中的水流缓慢地段使用的一类小舟,一般用独木挖成。平时作渡河至对岸的工具,但没到怒族的“仙人节”时,人们常以猪槽船进行竞渡,欢度节日。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怒族民间传统的竞技活动形式。

怒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有溜索(有平溜、陡溜两种方式)。拨腰、打鸡棕陀螺、射弩、瓜棋、牛角棋等。

猜你可能也喜欢:

古老的德昂族文化“古茶新香”

盘点:傈僳族节日大全与习俗

精美绝伦的裕固族服饰文化

俄罗斯族的体育活动都有哪些?

5、蒙古族的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马

蒙古族文化中的民族体育运动一向都是备受瞩目的,其中英姿飒爽的赛马更是引人注目。蒙古族的赛马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马背上的奔驰也是他们所擅长的。赛马的过程十分惊心动魄,想要突出重围赢得比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接下来就让小编我来介绍下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马吧。

1、赛马简介

蒙古马和阿拉伯马曾是世界两大名马,蒙古马就是蒙古族长期精心培育的优良马种。蒙古族爱马,赛马也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活动。每当春末夏初,给马打鬃、去势、印号,许多青年人来帮忙,除干活外,赛马成了习惯。就是几人在一起放牧或路上相逢也要跑几千米比比谁的骑术高,看看谁的马儿快。每当草原举行那达慕大会,近者方圆五十公里。远者上百公里以外的牧民,纷纷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披红扎彩的长距离赛马。蒙古族赛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旧称赛马、射箭、摔跤为男子三项竞技。蒙古赛马比赛今多在那达慕大会时举行。届时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远近百里以至几百里的牧民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赛马活动。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呜,热闹非凡。

2、赛马要求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40、60、80、华里不等。为了减少马的负荷量,不论老少,大都不备马鞍,不穿靴袜,只着华丽彩衣,配上长长彩带,显得格外英武。

3、规则介绍

比赛一般以红旗或口哨为令。比赛开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鞭策马,竞相追赶,观者欢呼鼓掌跺脚助威,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赛马结束时,一般要举行授奖仪式,获奖的马匹和骑手要并排列队于主席台前,先由专人在台上唱颂赞马词,接着往名列榜首的骏马身上撒奶酒或鲜牛奶等。

您也可能喜欢:

内部多样化的回族语言

苗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苗族挑纱

丰富的的文化遗产:苗族舞蹈

内容丰富的苗族诗歌文化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