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古老的山西传统民俗:九曲黄河灯会(九曲黄河灯游会)

时间:2023-05-13人气:作者: 未知

古老的山西传统民俗:九曲黄河灯会(九曲黄河灯游会)

文章目录:

1、古老的山西传统民俗:九曲黄河灯会

2、山西十大民俗之戏曲

3、春节灯会 南昌蒋巷黄河灯

4、山西十大民俗之民歌

5、古老而传统的山西葬礼风俗习惯

6、猜你喜欢:

1、古老的山西传统民俗:九曲黄河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神州大地花灯处处,流光溢彩,而在我国山西各地自然也要举办相应的灯节活动,其中最有意趣的当属“九曲黄河灯会”,是山西地方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今天的传统节日就为你介绍这一历史悠久气势磅礴的“灯场子”。

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山西各地都要举行灯节,当中最有意思的当属转“九曲黄河灯会”,晋北平鲁县西南一带的村庄,转九曲的活动最盛,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十、二十五、二月二,都要举行九曲黄河灯会,会期多达五天,少则三天,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方圆几十里的邻村乡老,亲朋好友都携男带女,赴会观赏。

九曲黄河灯会俗称灯场子,是山西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山西移民将灯场子带入密云县东田各庄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九曲黄河阵的阵式,按周易九宫八卦之方位,以富贵不断头传统图案九曲而成。阵内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和中宫共九宫,象征中华九州。人们从入口进,顺利通过连环阵,再从出口返回,就意味着一年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所谓“九曲”,是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有出口,有进口,宽约一米,游一次行程约一公里。木杆或玉米杆均为两米高,按规定的距离和路线串栽在地上,用绳子在灯杆中间连接,上端置直径12至15厘米的圆形木质灯托,再用色纸裱糊20厘米高的灯罩,内放胡油灯点燃。

木杆上的灯数,一般为365盏(闰年另加30盏),一盏灯一天,象征一年365天。灯场中心,栽一根高达七至十米的“老杆”,上面挂有大灯笼,并置有烟火,等待点燃。灯场外面有许多用块炭垒砌成的圆锥形的“旺火”,夜间点燃,火光冲天,供游人观赏和取暖,为灯场不可缺少的陪衬。

关于九曲黄河灯会的来历,山西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祭把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实质上就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有的说它是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凶狠无道,姜子牙受西伯侯文王邀请领兵伐纣,直把商纣兵马打得节节败退。

为保商纣江山,当时商朝太师闻仲请来好友赵公明率兵抵御,赵公明不幸丧生。其妹“三霄(云霄,琼霄,碧霄)”(赵公明的三个妹妹)为给兄长报仇,设下九曲黄河阵让姜子牙破阵,最后“三霄”阵破人亡。后人为感念赵光明及其“三霄”为朋友尽义气不惜牺牲生命,特把九曲黄河阵演变成游艺活动,供人们观赏。

还有一个传说则指出九曲黄河灯会自唐代就已兴起。相传,当时平鲁县西部有条太罗河(今关河),左拐右弯,经九道弯才可出境汇入黄河。每逢大雨降临,山洪暴发,河水如脱缓的野马,四处奔流,泥石随流而下,尤其是转弯处更深受其害,牲灵淹没,民舍冲毁,田禾吞尽。

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只好乞求龙神保护,于是当地兴起点灯,供奉龙神,希望每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俗称“点平安灯”,因为这种汉族民俗活动最早在九道弯河岸边的村庄兴起,所以又称为“九曲黄河灯”。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由于地壳的运动,太罗河干涸,自然灾害减少了,最早出于避害趋利目的的富有宗教色彩的九曲黄河灯会,就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人们在辛勤劳作一年之后,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共度良宵佳节,盼望人寿年丰。

关于九曲黄河灯会由来的诸多传说及其解释,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民众心理的积淀,它们共同赋予这一悠久的汉族民俗活动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高超的聪明才智和美好的生活向往。

2、山西十大民俗之戏曲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共荣,造就了许多数不清的传统民俗,像是精致的剪纸,洪亮的民歌、好听的戏曲和好看的秧歌等等,一直从我们中国古代流传至今,可谓是源远流长。那么就让山西文化为你介绍,网友评选的山西十大民俗之一,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元曲四大家之中三人都是山西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山西至今还保存有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还要唱“还愿”戏。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3、春节灯会 南昌蒋巷黄河灯

每年正月期间,我国大江南北处处张灯结彩,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年俗了,各地的灯会,往往一直从春节延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江西南昌蒋巷镇的春节灯会——黄河灯阵。

在南昌县蒋巷镇北望、白岸等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四到初六,在村落边的河滩沙地上,摆上据说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黄河阵。灯阵由两米多高的竹竿构成,大约每间隔一米就竖着一根或红或绿的竹竿,竹竿上面则有一盏莲花底座的彩灯。

据当地传说,黄河阵由通天教主金箫、银箫、碧箫三姐妹所创。千百年来,三箫娘娘被视为平安、幸福的庇护神,所以黄河灯也叫幸福灯、平安灯。灯阵由99个弯,一直走完别回头,象征着一帆风顺、幸福平安。还有人说,九曲黄河阵是因其路线三回九转,寓意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而得名。

黄河阵在蒋巷北望、白岸一带流传久远,历史悠久。但近代由于战乱中止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十年动乱时期,黄河阵被列为迷信活动而遭到禁止,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才重新开展起来。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扶持和群众做法努力下,白岸村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在里面开辟一块场地专门布置黄河阵。在里面设置了固定的竹竿,供奉三箫娘娘的高台,每年活动开始前几天还会在竹竿上安放莲花底座的小彩灯,用彩带依据黄河阵势图标示出走阵的线路,将三箫娘娘的神像在高台上安置好,并以彩灯装饰。

4、山西十大民俗之民歌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共荣,造就了许多数不清的传统民俗,像是精致的剪纸,洪亮的民歌、好听的戏曲和好看的秧歌等等,一直从我们中国古代流传至今,可谓是源远流长。那么就让山西文化为你介绍,网友评选的山西十大民俗之一,民歌。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等,而在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但是,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人看不起的,民歌也就遭受到同样的命运。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屡遭帝令禁唱。有关它的历史很少有文字记载。

因此,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可见到一些。至于曲谱是没有的,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一直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

5、古老而传统的山西葬礼风俗习惯

民间普遍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死亡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人死后,灵魂不仅仍然和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还可以投胎转世。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山西文化了解一下山西葬礼的风俗习惯。

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五寨一带称之为“送孝”。去时要带去孝布一块,依关系远近亲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晋中祁县等地,于出殡这天,门前要悬挂用白麻纸剪成图案的幡状物;纸与纸的衔接不用浆糊粘连,而是用铁器或石器把纸折叠后捣在一起,名为“砸岁纸”。

当地人会撕一条给孩子佩戴,据说可以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