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日本节日习俗:青森八户的预祝丰收舞

时间:2023-08-29人气:作者: 佚名

日本节日习俗:青森八户的预祝丰收舞

文章目录:

1、日本节日习俗:青森八户的预祝丰收舞

2、日本节日习俗:历史悠久的薪御能表演

3、日本节日大全,日本的一年节日

4、传统欢庆丰收节日:新米节

5、日本别有风趣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6、猜你喜欢:

1、日本节日习俗:青森八户的预祝丰收舞

位于日本本州岛最北端的青森县,是日本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之一,同时它也以物产丰富闻名,富士苹果、七子八珍(鱼贝类)等特产深受欢迎。今天的日本节日要为你介绍的就是位于青森县东南部的八户市所特有的节日风俗——预祝丰收舞。

青森八户的预祝丰收舞,是报晓春季来临祈福丰收的民间技艺。每年2月17日开始的4天,在八户城市以及周边农村都要举行祈求丰年的祭典,八户市中心街是庆典的核心地带。预祝丰收舞是青森每年冬季的三大节日之一,据说包括陆奥五大雪节在内,每年可以吸引25万人左右参加,真是十分热闹。

据说“预祝丰收舞”拥有800年以上的历史,是从古时人们手中挥舞着叫做“竹耙”,铲平稻田的农具跳舞的活动演变过来的。“预祝丰收舞”有两种形式,慢节奏唱歌或表演的这种方式是自古传下来的形式,叫做「ながえんぶり」;而和这种形式相反,无论是歌还是踩点拍子都是快节奏的比较雄壮活力的形式叫做「どうさいえんぶり」。

丰收舞由包含舞者在内的1组20至25人组成,每年都有30多组人参加。跳“预祝丰收舞”的舞者叫做太夫,他们带着模仿马头而做的华丽的黑漆帽,摇动着大头的独特舞蹈,是丰收舞最大的特征,这个舞蹈表现了农民播种、插秧等劳作中的一连串动作。

除了太夫以外,这一组人里还包括了笛,太鼓,手平钲,歌手等角色,而在舞蹈间隙,孩子们可爱无比的祝福表演也让观众感到非常愉悦。传统上孩子们会跳「えんこえんこ」,而近几年也有很多孩子跳大黑舞和惠比寿舞,这些都非常的有趣。

昭和54年2月,八户预祝丰收舞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文化财产,如今每一年的祭典,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白天欣赏庆祝丰收舞的表演,到了夜晚,在更上阁楼上举行的“庭院预祝丰收舞”,与白天预祝丰收舞的队伍相比,更令游客享受不一样的幻想的氛围。

会场更上阁是1897年左右建成的一个纯和式风格的建筑物,被指定为国家重点有形文化遗产。庭院预祝丰收舞的游客,可以享受舞蹈的同时,品味甜米酒和八户地方小吃——八户带汁脆饼等当地美食。

2、日本节日习俗:历史悠久的薪御能表演

能剧是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二战之后,能剧基本需要仰赖公众的支持方能生存,但近些年来各地围绕火光的室外能乐表演再次流行,今天的日本节日就为你介绍其中的薪御能表演。

日本兴福寺是日本法相宗的大本山,也是许多去日本游玩的游客喜爱的观赏圣地,而薪御能表演,就是每年5月11日—12日在奈良市兴福寺、奈良市登大路町举办的能剧演出。

所谓“薪能”,意指“在围着柴火的酒宴上表演的能剧(日本传统的音乐剧)”,而在兴福寺,人们出于崇敬之情将其称为“薪御能”。这种剧原本是在往兴福寺运送神圣的薪柴时表演的,如今在其它地方也可以看到,但兴福寺的“薪能”是它们的鼻祖,据说兴福寺第一次上演“薪能”是在公元869年。

演出当日,表演薪御能的户外舞台搭建在已被选入世界遗产的奈良“兴福寺”的草坪上,它是日本传统的音乐剧。所谓舞台,就是在草坪上铺一块大木板,四角立起竹竿,再用绳子连接起来的空间。傍晚时分,燃起篝火作照明,戏剧就可以上演了。

能剧演员戴着涂漆的木制假面,身着雍容华贵的服装,但从不用声调表现人物感情。笛子和大鼓奏出的音乐简单质朴,蕴含神秘的美感,这是能剧的特点。另外,表演当天,还可以看到古典喜剧“狂言”,“狂言”从前是在“能”剧表演的间歇时间上演的。与以歌舞为中心的“能剧”相比,“狂言”中有很多对白和滑稽的动作,因此常常引发观众的一片笑声。

此外,奈良市春日野町的春日大社这两天也都在上午11时上演能剧。11日在舞殿表演的“咒师走仪”和12日在若宫社表演的“御社上仪”,都取的是仪式名称。但是,12日的舞台较小,不站在前面可能看不清楚,如果游客想仔细观赏,那就要记得及早去占位了。

3、日本节日大全,日本的一年节日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作节日。节日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民俗文化。逢年过节,总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众多的节日穿插其间,令整个年份显得不那么紧凑与忙碌。那么,你知道日本一年都有哪些节日吗?快随本期的传统节日一起来看看吧。

新年:1月1日

庆祝新的一天到来的节日,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一般休息3天,商店、各种公共设施也停止营业,人们都回老家过新年。传统的人家还会悬挂日本国旗庆祝。明治维新前日本使用旧历(即中国的农历),所以也是过旧历新年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使用西历,庆祝旧历新年的习惯也就渐渐消失了。但至今,冲绳地区仍然保持旧历新年的习俗。

成人节:1月第二个周一

在日本庆祝青年满20岁成人的节日。当天在日本各地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全国规模的为这些日本未来的栋梁庆祝。

日本的成人节源于古代的成人仪礼,而日本古代的成人仪礼是受中国“冠礼”的影响。所谓“冠礼”,指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加冠的礼仪,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日本仿中国旧礼制,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年)。 按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冠日多选甲子、丙寅吉日,特别以正月为大吉。但其形式和内容与现代的成人节差别甚大,且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国庆节:2月11日

远古,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在大和(现在的奈良县)建立日本国的日子。这一天被定为日本的建国纪念日,全国上下举行庆祝活动。当天,日本天皇会携皇后及皇族登上皇宫的礼台,向国民亮相致意。

为了庆祝日本国的起源,将明治时代、神武天皇(初代天皇)即位的首日作为日本纪元的开端(即历史开始的第一天)。这天作为日本的纪元日被称为“纪元节”。在纪元节这一天,除了日本全国的各大神社会举行“纪元节祭典”之外,普通百姓们也会举行“建国祭典”。

4、传统欢庆丰收节日:新米节

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为了这天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景颇族文化里的新米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作为农业民族在稻谷成熟的这天,景颇族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久而久之变成了新米节,在民族文化中留下印记。

秋天,稻谷成熟了,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欢度新米节。

新米节在农历八月龙日那天。那天,吃过早饭,客人们来了,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打,接着把打出的稻谷炒干,舂成米。把新米和老米混合在一起做饭(老米还没有吃完,新米又有了,含有够吃够穿的意思)。蒸饭时,蒸盖上摆着谷穗;若是闰月过新米节,蒸盖上摆十三穗,不闰月则摆十二穗。

在吃新米时,先将准备好的干鱼、干老鼠、鸡蛋、新米粑粑、水酒洒到田里献地鬼,祈祷来年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蒸新米饭时,主人家的老阿爹向围着他的客人、家人唱起了稻谷的来源:从前,冒难(天地之神)把地上的稻谷全搬上天,人们只得吃芋头过日子。后来,狗从太阳居住的地方跑来,尾巴上还沾着不少稻谷。人们就拿狗尾巴上的稻谷作种,撒到田里,从此才吃上稻米饭。还唱种稻的全过程,传授生产知识。

袅袅炊烟飘散在湛蓝的天空,通红的火炭余热灼人,主人家的老阿妈把手洗干净,打开蒸盖。随着淡淡的蒸气向四方飞散,一阵扑鼻的清香溢满屋内,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深呼吸的动作,口水不知不觉地咽到肚子里去!这时,老阿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叶,用筷子将米饭一筷一筷地挑出放在青菜叶上,有几个亡亲就放几包,以此悼念先人。

祭祖完毕,只听老阿爹“瞰”地叫了两声,就看见一条摇着尾巴的狗进了屋。老阿妈从蒸笼里挑出一些米饭,放在狗面前给狗吃。直到狗吃饱,摇着尾巴出去后,全家人和客人才端碗理筷,尽情饱餐。家人一时回不来的,要留下一包新米,等回来后煮给他吃。

吃完新米饭,太阳落山了,滚圆明亮的大月亮爬上了山顶。这时便在寨子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火苗;中天,月光与火光相辉映。大家围着篝火,在象脚鼓和鋩锣的伴奏下舞蹈。男子挥动被火光照得发光的长刀,妇女在胸前上下左右摆动手帕,尽情歌舞,欢庆丰收的到来。

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5、日本别有风趣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有看日本动漫的人应该会对日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各种动漫上也都能想象出日本传统节日是怎样一个热闹的场景。而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外国的节日无疑对我们有着吸引力,本期的传统节日就带你来看看日本别有风趣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新年(1月1日~1月3日)

每年1月1日新年伊始。家家门前都要装饰门松,屋门前挂上稻草绳,以示喜庆。元旦清晨,全家人一起喝屠苏酒,吃多层食盒装的过年菜。这时邮递员会把一捆贺年片扔进信箱。于是全家人都争着看自己的贺年片,贺年片越多越高兴越自豪。

然后,许多家庭便会一块儿去附近的神社作新年后的首次参拜,鸣铃,扔香钱,祈求一年的好运。一般人在1月的头3天内,要去亲戚、邻居、上司处拜年。1月2日被称为“万物开始日”,据说学技艺的人如果这天就开始练习的话,以后会很快有长进,所以有新春试笔、新春试弹、祈寿试舞等说法。

春节习俗:

过年荞麦面条

如同中国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一样,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里有吃“过年荞麦面条”的习俗。据说荞麦面条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

之所以是吃荞麦面,据说是因为荞麦面又细又长,在日本文化里代表着细水长流与健康长寿,人们希望像荞麦面条般活的长久。另外,因为荞麦面条易断,日本人希望将一年的辛苦与烦恼做一了断,不带到新年里。还有一点是希望像荞麦这种植物那样,生命力顽强,不畏贫瘠,不怕风雨。

除夕钟声

除夕夜,日本的寺庙里都要敲钟,共敲108下。据说这是源自《佛经》里闻钟声,烦恼清“之句。佛教认为,人间的苦恼有108种,因此新年的钟声要敲108次,以此为人们消除各种烦恼。因为每敲一下都需要等上次的钟声完全静下来才行,所以敲108次大约要持续1个小时。据说,敲钟时要在除夕夜零点之前敲107次,剩下的一次在零点之后敲,这样,就可以不再受过去一年的旧烦恼所扰,无忧无虑地迎接新年。

初诣(新年首次参拜)

日本人自古有新年拜神佛的习俗。除夕夜钟声响后,成百上千万的日本人一齐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祈求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平安,此为初诣”(即新年里第一次参拜)。为此,日本交通部门在除夕夜是彻夜营运,各神社也都打开大门迎接参拜。参拜人太多,往往要排几个小时才能轮上自己。据统计像明治神宫这样的大神社,每年初诣人数高达300万人之多。

初日日出

新年的第一天日本人有迎接日出的风俗,拜祭日出的地点,往往是海边或者山上。人们相信,拜祭新年的第一次日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并能健康平安,得到新的灵气。

压岁钱

同中国一样,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过去人们认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为邪所伤。为了驱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抢购福袋”

“福袋”是日本商人智慧的表现,是一种促销方式,现在已经变成日本的年俗,成为新年的一道风景线。1月2日开始,日本各大百货公司都会推出各种福袋。福袋里面商品的详细虽然不清楚,但是所装商品往往是福袋标价的几倍,等于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非常合算。福袋数量有限,为了买到优惠的商品,也为了给新的一年讨头彩,日本人会早早排队,在商店开门的一瞬间,拼命跑向福袋摆放柜台抢购,谓之“抢福”。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