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一文读懂不丹旅游怎么去(不丹旅游注意事项)

时间:2023-05-13人气:作者: 未知

一文读懂不丹旅游怎么去(不丹旅游注意事项)

文章目录:

1、一文读懂不丹旅游怎么去

2、一文读懂中国的六大茶系

3、一文读懂回族婚礼的流程是什么

4、一文读懂南南合作日是什么

5、一文读懂汉服的历史

6、猜你喜欢:

1、一文读懂不丹旅游怎么去

不丹作为中国西南边境线上的邻国,其因为神秘就一直吸引着旅行者们的目光,但是由于中不并没有建交,所以想去不丹旅游要怎么去呢?本期的城市文化就跟随小编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不丹旅游怎么去(以下内容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旅游物价和当地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请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

不丹不能自由行

首先要说的是不丹自由行是不可能的,自由行在不丹是万万不行的,除非你嫁/娶了不丹当地人。

不丹签证

不丹没有和我国建交,因此在国内找不到大使馆签证,所以只能通过不丹当地的旅行社。所有不丹签证均由不丹旅行社代办,游客需要提供以下信息:姓名(必须和护照姓名一致)、住址、出生日期和地点、国籍、护照号码、护照签发地点时、护照到期日、职业。

目前不丹签证费40美元。旅行社拿到不丹签证审批表复印件,把扫描件发给游客,游客一定要打印出来随身携带。

第三国入境

不丹目前只和22个国家建交,大部分是南亚国家,所以想要进去不丹一定要经第三国。游客可以经尼泊尔,泰国曼谷或是印度加尔各答/德里,孟加拉达卡飞往不丹。而从尼泊尔加德满都进入不丹机票则是最为方便,加德满都到不丹往返机票价格430美元左右。

预算

不丹旅游局规定游客每人每天最低消费为淡季200美元/天,旺季250美元/天。如果一个人成团,则要附加40美元。两人团,附加30美元。三人以上则没有附加费。200/250美金的费用:包括每天的吃住行及门票导游。基本上交完钱在不丹不需要其他花销,当然游客如果点软饮料,酒水,及洗衣费用,需要自己另付。

全程一条龙

不丹旅游服务规范管理严格,成就了如今的不丹旅游业,这里真正做到了旅游者是上帝。200/250美元收完,到了不丹不会再有其他任何名目的收费,或者购物项目,除非游客自己主动要去买纪念品。没有自由行,出了机场就跟着向导走好了,吃住行都有旅行社订好,你只管放跟着走。不丹的旅游业很发达,酒店条件都不错,无需带睡袋。

一个或两个游客,旅行社会提供丰田霸道或者现代途胜。两人以上则是丰田中巴。在不丹,永远不会有三个游客挤在suv后座的情景,他们一定会考虑到游客的舒适度。如果在旺季,尤其是赶上大节日的时候,一定要提早预定,不然旅行社订不到好的酒店,同样付200/250美元就只能差点的酒店了。

2、一文读懂中国的六大茶系

茶文化一直都是中国长久以来一张璀璨的名片,从古代就通过丝绸之路打通世界贸易的茶叶,其实在中国有六种分类,那么究竟是哪六种,本期的饮食文化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乌龙茶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

代表: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

3、一文读懂回族婚礼的流程是什么

回族是我国人口相对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主要还是分布在西北地区,而这个少数民族均信仰伊斯兰教,是不折不扣的“穆斯林”,那么对于回族来说,他们的婚礼流程是什么样的呢?本期的民族文化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回族婚礼简介

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据史书记载,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

婚礼流程

提亲:回族当中有句俗话:“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回民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定茶: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说色俩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

插花:回族也叫“定亲”,有的地方还叫“提盒子”,也叫纳聘礼,意思是为姑娘插朵美丽的花。插花一般是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由男方纳合理的聘金,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訇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訇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

娶亲: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

念祝福语:当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祝福新婚夫妇。

回门: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

4、一文读懂南南合作日是什么

我们曾经从中学的政治课本上,学到过南南合作这个词语,其实所谓的南南合作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而已,因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而在2003年的联合国大会中,确立了南南合作日这个节日,那么这个节日是什么,本期的世界节日大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节日起源

从1960年代开始,这些发展中国家之间为摆脱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开展专门的经济合作,即称为南南合作。如: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等(即是由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而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确定了南南合作“磋商”的原则,促进了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在发展中国家间实施资金和技术合作,因此被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开端。、

设立宗旨

联合国在2003年12月23日通过的 58/220决议中, 大会决定每年12月19日为南南合作日,以增强人们对南南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大会敦促联合国所有相关组织和多边机构加紧努力,将利用南南合作有效地纳入其经常方案的设计、制定和执行的主流,考虑增拨人力、技术和财政资源,支持南南合作倡议。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互相支援,取长补短。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团结合作,协调立场,以共同减少和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经济,这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新型国际关系 。

5、一文读懂汉服的历史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与汉人一词类似,泛指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古代服饰,其发展历史已经数千年,传说在皇帝以前,就形成了独特的服装体系,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汉服的历史吧。

汉服的起源

《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可见汉服在人文始祖黄帝时期就已经产生。

殷商时期

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周礼参考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所以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了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蝉衣内有中衣、深衣。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

南北朝时期

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由魏晋的仍循秦汉旧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用巾帛包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首服。

唐朝时期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

宋朝时期

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唐代的软脚幞头这时已经演变为了内衬木骨、外罩漆纱的幞头帽子。

元明时期

元朝时期长衣统称为袍,其样式南北方差异不大,但材料贵贱精粗,却差距悬殊。汉族男性发式变化不多,但北方的汉族女性发式较前简化。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图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对汉服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贯彻执行。至洪武二十六年才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

汉服的消亡:清朝剃发易服

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清廷用政令强制汉族军民一律改着满族服装,汉服由此渐渐消失了,但因为其本身强大的生命力,汉服的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服饰、一些边远山民服饰,以及国内许多少数民族服饰,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