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和联系)

时间:2023-11-24人气:作者: 未知

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和联系)

文章目录:

1、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

2、印度教的教义是什么?

3、印度教和佛教哪个早起源?

4、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相同点

5、浅述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

6、猜你喜欢:

1、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

印度教与佛教都是同源于印度的古老宗教,但是这两个宗教却有着不同的思想以及信仰等。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着虔诚的信徒,而印度教主要却流行在印度。那你了解印度教与佛教有什么区别吗?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从印度教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您可能还喜欢:

道教文化:道教的节日

揭露伊斯兰教文化的根源

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

基督教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2、印度教的教义是什么?

印度教是一个古老的宗教,源起于印度,虽然没有像佛教一样在世界产生影响,却在印度产生了很大影响,印度的国民几乎都信仰印度教。

那么,在宗教文化中,印度教的教义是什么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主神论

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种姓分立

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因果报应

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祭祀万能

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吠陀经典

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被称为“天启的经典”。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是印度古老宗教与历史文献的总集,对印度后世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的伊斯兰教民族文化

详解:基督教文化面面观

基督教文化:什么是基督教文明?

天主教结婚是怎么样的?

3、印度教和佛教哪个早起源?

印度教和佛教都是起源于进尼泊尔境内,称为古印度。为什么印度教和佛教都是古印度发源出来的,而当地人民会更加信仰印度教呢?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印度教文化看看印度教和佛教哪个早起源。

最早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地区的确都是信阳佛教的,众所周知,释迦摩尼就是出生于尼泊尔的兰毗尼。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便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在南亚佛教盛行的地区,发生了着名的伊斯兰教灭佛事件。伊斯兰教先由突厥人在北印度传播。突厥贵族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伊斯兰教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摧毁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强迫异教徒接受先知的宗教。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印度教经过调整和反抗后与穆斯林征服者实现了妥协并继续生存发展而佛教却因为种种内外原因最终在印度消亡。伊斯兰教可以说是踩着佛教的尸体进入印度的。佛教徒最终避难到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是现今南亚唯一的全民佛教国家。

印度教最早是婆罗门教,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伊斯兰教灭佛之际。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后来趁势在南亚地区广为传播,成为了南亚第一大宗教。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世寿80岁。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

4、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相同点

印度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等很多的宗教教义经过改革而成的。也是在伊斯兰教的灭佛事件中,导致佛教受创,印度教得以发展。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印度教文化看看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相同点。

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相同点:

1、都是产生在古印度,很多世界观相同,比如妇女地位低于男人,等等。

2、都承认六道轮回

3、都是劝人为善德宗教

4、都修习禅定、瑜伽,而且都承认,修习禅定可以死后升天,做善事可以升天。

5、都提倡素食,至今印度菜市场很少卖肉。

6、在戒律方面,基本戒律,杀盗淫妄酒,基本相同。

中国佛教早期主要传承自“西域”(今中国新疆至中亚一代),所以吸收了西域古国(那些古国在魏晋南北朝都是比较繁荣的佛教国家,有大量杰出佛教大师产生,如鸠摩罗什等)的佛教文化精华,这是比印度佛教多的东西。

印度佛教部派泾渭分明,中国佛教喜欢“宗派圆融”。所以,“净密双修”、“台密双修”甚至“禅净双修”都是中国佛教特色。

佛教宣扬在灵魂上“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但不反对奴隶制度。佛教认为人活着就是受罪,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只有消灭一切欲望,进行修行,将来灵魂就可进入“极乐世界”;佛教主张忍耐、顺从。

5、浅述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

中国人一般都很好奇,贵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其发源地印度为何乏人问津?佛教和印度教到底是什么关系?印度教怎么能够发展的更好呢?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印度教文化了解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者都缘起印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派:

1、印度教是信仰多神,至少有三个主神,印度教有种姓制度,它对应封建统一的思想,它由婆罗门教、佛教、很多宗教教义而形成的,

2、佛教是崇尚“众生平等”而传下来的。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

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正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