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视频)

时间:2023-08-26人气:作者: 佚名

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视频)

文章目录:

1、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

2、民族服饰详解:蒙古族服饰标志有什么

3、深谈鄂温克族和蒙古族的区别

4、民族文化详解:蒙古族酒文化

5、详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6、猜你喜欢:

1、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

藏族和蒙古族都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而且都是游牧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上都起过重要作用。很多人觉得这两个民族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可是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发展,医院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起从藏族文化中看这两个民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区别在哪里?

这两个民族是完全不同地区的起源、发展,不同的文化、语言。

大的方面说,都是游牧民族,因此骑马、射箭这类马上功夫都很类似,藏的前身吐蕃,在强盛的时候曾经到过中亚,和大食交锋,把唐军也打得大败,也是非常强悍的。不过青藏地区的马与蒙古高原的马,体型不同,因此在战术上肯定是不同的。

至于饮食方面,虽然类似的地方很多,但不同的也不少。藏地只有青海甘肃地区能够有很好的畜牧业,其他地方还是有一定的农耕,所以不完全是肉食,而蒙古地区则以肉食为主。奶茶也是不同于酥油茶的,蒙古奶茶是在水中加奶熬茶,藏族酥油茶是熬茶后添加酥油(奶油),奶油与奶,是不同的提炼层次。

哈达等礼节则是蒙古受藏的影响,来自藏传佛教。早先蒙古人没有专门的信仰,后来信奉藏传佛教。

蒙古族和藏族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民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有高度发展的文化。蒙古族可以说是我国北方广大草原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草原游牧经济文化的代表;藏族是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的民族,是高原农牧结合的经济文化的代表。

蒙古族在13世纪的兴起,蒙古统治阶级还曾灭西夏、金、南宋,建立元朝,统治中国达一个世纪之久。藏族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兴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的活跃的因素。

这两个在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的民族相互间的宗教文化交往十分深入,虽然它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只是与统治阶级的交往和藏传佛教的传播有关系,但那毕竟是表面现象,实质上还是这两个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应该看到,蒙藏民族关系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蒙藏两个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药、工艺,乃至习俗、服饰等,都可以看到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

正因为如此,不论是汉文史籍,还是蒙古文、藏文史籍,有关蒙藏民族关系的材料都是很丰富的。正因为如此,不论是汉文史籍,还是蒙古文、藏文史籍,有关蒙藏民族关系的材料都是很丰富的。除正史之外,在各种地方志、人物传记、宗教史、寺庙志以及语文、历算、医药等专著中,都有反映两个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猜你可能也喜欢:

鄂伦春族图腾寓意与传说

鄂伦春族民歌:草原上的一颗“明珠”

浅析布依族和壮族的关系和区别

古老传统的鄂伦春族婚俗文化

2、民族服饰详解:蒙古族服饰标志有什么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的一个文化象征。但我们都知道,虽然其服饰整体风格一致,但由于地区不同,又有不同的样式。这些样式共同形成了蒙古族服饰的特征,也都是蒙古族服饰的标志。那么,其标志有什么呢?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由于清政府对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至使部族间经济状况、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愈加的明显,同时也促进了部族服饰文化的快速形成。

“蒙古族服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索用标准化技术保护传承蒙古族服饰文化被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据《db15/t506-2012蒙古族服饰》包括28个部分。根据地方标准备案公告2012年第6号(总第150号):

1、巴尔虎服饰

2、布里亚特服饰

3、呼伦贝尔厄鲁特服饰

4、扎赉特服饰

5、扎鲁特服饰

6、科尔沁服饰

7、奈曼服饰

8、敖汉服饰

9、阿鲁科尔沁服饰

10、巴林服饰

11、翁牛特服饰

12、喀喇沁服饰

13、克什克腾服饰

14、乌珠穆沁服饰

15、浩齐特服饰

16、阿巴嘎服饰

17、苏尼特服饰

18、察哈尔服饰

19、四子部服饰

20、达尔罕服饰

21、茂明安服饰

22、土默特服饰

23、鄂尔多斯服饰

24、乌拉特服饰

25、阿拉善和硕特服饰

26、土尔扈特服饰

27、阿拉善信仰伊斯兰教蒙古人服饰

28、喀尔喀服饰

3、深谈鄂温克族和蒙古族的区别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性不一样,风俗习惯也不一样。新中国成立之后,鄂温克族是从蒙古族中划分出来的,自己组成一个民族。经过了这么多年,鄂温克族文化变化了多少?和蒙古族有怎样的区别?大家一起来看下。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十三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族传统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尤其女子长袍的款式差异较大。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蒙古族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蒙古族靴子做工精细,分皮靴和布靴两种。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另外蒙古族摔跤服也比较独特。

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知饮食文化。

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外面绣着各种花纹,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鄂温克族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4、民族文化详解:蒙古族酒文化

大家对蒙古族的印象就是热情豪迈。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伴随他们的是载歌载舞,把酒言欢的酒文化。在蒙古族的文化史上,酒占据了极重的部分。这里着重介绍下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自古就是一个豪放勇敢的民族,他们喜欢饮酒。饮酒、骑马体现了这个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认为“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酒给宾、主带来了隆重的气氛,带来了欢乐,深深表达着蒙古族人对宾客的尊敬和深情厚谊。因此,蒙古族人向客人敬献醇香的马奶酒或白酒,被当作是一种增进友谊的方式。

原来在蒙古民族没有进入黄河流域之前,主要喝的是马奶酒,蒙古语称“额速吉”,亦称“马奶子”。蒙古族在十二三世纪,已经开始盛行酿制马奶酒。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鲁布鲁克等均在他们的旅行记中记录了他们的亲身见闻。马奶酒清凉爽口,沁人心脾。马奶酒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

这种方法,据说最早是由于牧民在远行或迁徙时,为防饥渴,常把鲜奶装在皮囊中随身携带而产生。由于他们整日骑马奔驰颠簸,使皮囊中的奶颤动撞击,变热发酵,成为甜、酸、辣兼具,并有催眠作用的马奶酒。

由此,人们便逐步摸索出一套酿制马奶酒的方法,即将鲜马奶盛装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用特制的木棒反复搅动,使马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最后发酵并产生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为清香诱人的马奶酒。除这种发酵法外,还有酿制烈性马奶酒的蒸馏法。

蒸馏法与酿制白酒的方法近似,一般是把发酵的马奶倒入锅中加热,锅上扣一个无底的木桶或用紫皮柳条、榆树枝条编成的筒状罩子,上口放一个冷却水盆或锅,桶内悬挂一个小罐或在桶帮上做一个类似壶嘴的槽口。待锅中的马奶受热蒸发,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滴入桶内的小罐或顺槽口流出桶外,便成马奶酒。

用这种蒸馏法酿制的马奶酒,要比直接发酵而成的马奶酒度数高些。如果将这头锅马奶酒再反复蒸馏几次,度数还会逐次提高。马奶酒的酿制和饮用,主要是在夏秋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季节。马奶酒一般呈半透明状,酒精含量比较低。

不仅喝起来口感圆润、滑腻、酸甜、奶味芬芳,而且性温,具有驱寒、活血、舒筋、健胃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是他们日常生活及年节吉日款待宾朋的重要饮料。

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并没有足够的马奶供人们制作马奶酒。所以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蒙古各部以后,曾经制定过一些喝酒的规章,如只有在重大节日之际才能喝酒,其中对喝酒人也作了限制,男人在四十岁以前不能随便喝酒,没有成家的年轻人不能喝酒,年轻人在长辈面前不能喝酒等。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提倡文明饮酒,极力反对酗酒。他们认为,少量饮酒可以增加欢乐气氛,有利于健康。酗酒则有百害而无一益。过去,由于牧区生活内容比较单调,平时聚会较少,所以每次饮酒的时间都很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逐渐丰富,生活节奏逐步加快,饮酒的习俗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地域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劳动追求皆为酒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源于生活又飘有酒香的精彩酒文化层出不穷。

5、详解:蒙古族的生活习俗

蒙古族为中国少数名族中的主要民族之一,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了蒙古地区,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是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其民族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烙印。

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从蒙古族文化的角度去了解一番吧!

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尤其是在农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装束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剑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生活在辽宁的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穿着民族服装,但是在大型的节庆集会上,或是婚庆典礼上,蒙古族同胞就穿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以示隆重。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