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粤剧的乐器都有什么,粤剧的主奏乐器是哪个

时间:2023-07-13人气:作者: 未知

粤剧的乐器都有什么,粤剧的主奏乐器是哪个

文章目录:

1、粤剧的乐器都有什么,粤剧的主奏乐器是哪个

2、黄梅戏伴奏乐器、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3、猜你喜欢:

1、粤剧的乐器都有什么,粤剧的主奏乐器是哪个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悠久的,中国的戏剧文化更充满了传统色彩,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能够一直备受喜欢也是它们的本事。好的粤剧表演也是少不了出色的乐器伴奏。

那么,本期粤剧文化一起了解粤剧的乐器都有什么。

粤剧的特色乐器如二弦、竹提琴、高胡、椰胡、大笛、笛仔、长筒、短筒、广镲、高边锣、文锣等一直在乐队中占主导地位。其与众不同的音色在剧中不同的场景和唱腔的伴奏中轮换出现,也使之成为构成粤剧独特地方色彩的要素之一。

粤剧的伴奏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前者以高胡、二弦、扬琴、喉管为主要领奏乐器。又分“硬弓”、“软弓”两种不同的组合。“硬弓”使用的乐器有二弦、短喉管、长喉管、竹提琴、小三弦、月琴、椰胡、横箫等,与打击乐高边锣配合。音响和音色都较洪亮刚硬,多用于伴奏传统剧中的排场和比较激烈的情景。

“软弓”所用的乐器有二胡(南胡)、中胡、高胡、椰胡、大胡、扬琴、琵琶、小三弦、中三弦、中阮、大阮、长喉管、洞箫等。除民族乐器外,粤剧音乐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萨克管等中低音乐器。

与打击乐器文锣鼓(或苏锣鼓、中低音京锣鼓)配合,音响和音色都较纤细柔和,用于伴奏抒情的唱段和对人物内心感情的细致刻画。打击乐器有卜鱼(板)、测板、沙鼓、双皮鼓、大钹、文锣、高边锣、苏钹、苏锣、单打(高音小锣)、战鼓、大鼓等。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多种类型节奏的锣鼓点。

早期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只有二弦、提琴、月琴、箫笛、三弦和锣钹鼓板,声调比较简单。清朝粤剧解禁后,加入梆子。进入成熟期以后,粤剧所使用的乐器多达四十几种,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及敲击乐器。

其中弹拨乐器包括古筝、琵琶和蝴蝶琴;锣鼓则包括:卜鱼、板、沙的、双皮鼓、梆鼓、钹、京锣、勾锣、战鼓、大木鱼、小木鱼、大锣及钹、大堂鼓。粤剧改革后,更接纳了萨克斯管、小提琴等多种西洋乐器,使音乐效果更臻完善。

梆子属于没有固定音高的竹木类打击乐器。北方称“梆子”,南方称“南梆子”,亦称“方梆子”。北方戏曲所用的梆子是实心,简称“梆子”,当中是由两根坚硬的木棒组成,演奏时双手各执一棒互相敲击而发出声音。音色响亮清脆,常用于打节拍,使用的技巧简单。南方梆子却有大、中、小之分,由长方形的中空木块所制成,演奏时悬挂在支架上,用鼓签击奏。

由于可以连续快速击出声音,容易营造热烈紧张的气氛。因为梆子用于击出节拍,所以产生了“梆子腔”。梆子腔又称秦腔或西秦腔,发源于陕西、山西及甘肃一带,音调粗犷激越。17世纪初(清朝初期)才慢慢流传至广东。梆子腔有分首板、慢板、中板、滚花、叹板和煞板等板式。

木鱼也属于没有固定音高的竹木类打击乐器。外状像鱼头,中间挖空成了共鸣箱,正面开一条长形鱼口,手持小木槌以敲击发声。木鱼最初是佛教的法器,亦是宗教音乐的伴奏乐器,后来渐为民间器乐所采用。木鱼音色空洞,发音短促,轻快活泼,常扮演伴奏的角色,在“数白榄”时作敲击节拍之用哦!

在粤剧中,乐器风格同样存在多样性。首先粤剧乐器组合就是多样性的,它以高胡、二弦、小提琴、椰胡等多种乐器为主奏乐器,在不同行当和不同唱腔的伴奏中,在不同场景的音乐演奏中,在乐器组合上,有多种变换,如硬弓组合和软弓组合等等。

而粤剧伴奏的多样手法亦是随时代同步并进的。随着粤剧唱腔的变化,硬弓组合、软弓组合及托腔保调和“随”、“齐”、“补”、“引”、“裹”等伴奏手法更是伴奏技巧和地方乐器的特点和性能的多样性结合。

【结束语】早在公元前的远古时期就有着许多出土的文物,就是形形色色的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有着独特的特点,现如今的中国传统乐器都是据此为原型来制作的。

2、黄梅戏伴奏乐器、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不知道童鞋们有没有看过黄梅戏呢?在黄梅戏文化中吸引我们的是舞台上演员们生动的表演他们仿佛置身其境中,用他们那出色的演技吸引我们,但是光有好的表演如果没有好的伴奏也是枉然,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去认识一下黄梅戏都有哪些乐器吧。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大锣、小锣、扁形圆鼓,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者)。30年代后,因受徽班和京剧影响,逐渐移至下场的台侧。传统的锣鼓点质朴、洗练,常用的有一、二、三、四、五、六、九槌,和十三槌半、四不粘(又名“一字锣”)、蛤蟆跳缺、凤点头、三条箭、推公车等。

配合身段表演的有起板锣鼓、十三槌半、七字锣、叫锣等。建国后,又陆续吸收京剧技艺,编创了一些新锣点,以适应表演和声腔伴奏的需要。起初,黄梅戏无伴奏曲牌,抗日战争前后因与徽调、京戏同台演出,才吸收了京剧中的《三枪》、《大开门》、《小开门》、《枯皇天》等曲牌。建国初期,艺人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吹打及道教音乐中的《游春》、《琵琶词》等曲牌,使黄梅戏伴奏音乐逐步丰富起来。

大锣

大锣圆形,铜制,锣面较大,通常直径为一尺左右。大锣种类较多,各地流行的形制不尽相同,其中京锣,苏锣等是较常用的两种。大锣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大锣声音宏亮,粗犷,可用来渲染气氛和增强节奏,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大锣余音长,不宜演奏密集的音型。

小锣

小锣身为一圆型弧面,多用铜制结构,其四周以本身边框固定。锣棰为一木棰。锣身大小有多种规格,小型锣在演奏时用左手提锣身,右手拿棰击锣。大型锣则须悬挂于锣架上演奏。

乐器特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低沉、宏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通常,锣声用于表现一种紧张的气氛和不祥的预兆,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效果。锣又称“中国锣”,来自中国的民族乐队,是交响乐队中唯一的中国乐器。锣是现代交响乐队、管弦乐队中重要的打击乐器,改变锣棰棰头的结构或质地可有效地改变锣身的音色。另外,一些较小的锣有确定的音高。

扁形圆鼓

打击乐器。又被称作战鼓,旧时用于宗教音乐和民间婚礼一时,现用于民间乐器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团、和群众性锣鼓队中。扁鼓圆形,鼓框木制,两面蒙羊皮或牛皮,用绳索绷紧。鼓面直径37~45厘米。

演奏扁鼓时,将鼓置于地上或斜挂于胸前,右手执木制鼓棰敲击,左手直接拍击鼓面,也可置于鼓架架上演奏。演奏风格与长鼓近似,节奏变化较多。

大体而言,扁鼓声音较堂鼓低,但很响亮,扁鼓用于歌舞伴奏或器乐合奏,有时在乐队中还居于主导地位。以上说的都是我们常见的乐曲下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点不一样。

“筹”是黄梅戏早期的伴奏文场,但在20世纪50年代中却被黄梅戏文场所丢弃。

筹乐器出土于中原地区,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或者说中华音乐文化的一件瑰宝,筹在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经两千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被民间传承,展现了这一古老乐器顽强的生命力和人们的喜爱程度,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筹蕴含有一种音乐文化的密码和力量,因而能够被历代不断传承。筹作为一种起源甚古,带有膜孔竹制单管斜吹之乐器,多用于中原一带的佛乐、道乐之中。

目前河南许昌的筹乐器从演奏技巧上看和竹笛非常近似,但筹的音色与笛子相比较,其音色更为柔和,比较契合了人的内心感受,这种筹能够为演奏者自然地调节整体的音高,并且改变吹奏的角度后也能够奏出颇具特色的圆滑的大二度气滑音,很有艺术情调。过去,筹是寺庙音乐中的一种主奏乐器,在民间一般由一些还俗的乐僧和道士进行演奏。

在中原大地上,佛教和道教之间互相排斥争斗又吸收整合,相互影响、成长和发展,其相关的音乐文化也是借鉴吸纳。筹形状类似于笛,两端通透,有七个音节。但是却又不同于笛的横奏或者萧的竖奏,而是斜置于嘴角演奏。国内演奏筹的老乐师不超过三位,故有音乐活化石之称。

龠(yuè)是中国的汉族管乐器。

就其持势吹法而论,大体可以概之为四,即:横,直,竖,斜。“横吹”者,笛,篪一类乐器是也。“直吹”者,簧哨一类唢呐,管子诸器属之。“竖吹”者,则为洞箫,尺八诸管。此三种持势吹法皆寻常习见,为大众所熟知。而独有“斜吹”一法,几乎不被人识,更不知何器属之。其实,“斜吹”之器,就是历代典籍中记载的极为久远的,并被描述为“如笛”,“若笛”状的古龠一类乐器。

【结束语】小编认为认为“筹”乃是古南龠在民间的一种变体孑遗,属中国吹管的祖型乐器。该乐管质朴的斜吹之法,至少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可考,蕴涵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因此,黄梅戏应该恢复“筹”乐器在伴奏文场中的使用,可为自己年轻的剧种输入古老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为“筹”这一濒临灭绝的吹器提供一个生生不息的传承载体。

3、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