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猴桥傈僳族春节习俗(腾冲猴桥傈僳族)

时间:2023-11-18人气:作者: 未知

猴桥傈僳族春节习俗(腾冲猴桥傈僳族)

文章目录:

1、猴桥傈僳族春节习俗 跳嘎

2、傈僳族传说,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

3、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4、盘点:傈僳族节日大全与习俗

5、傈僳族刀杆节的习俗活动

6、猜你喜欢:

1、猴桥傈僳族春节习俗 跳嘎

在云南省西南部“极边第一城”——腾冲西侧的万山丛中,有一颗美丽的“边陲明珠”,那就是边关小镇——猴桥。猴桥镇的前身是古永傈僳族乡,当地傈僳族人民至今保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猴桥傈僳族有趣的春节习俗:跳嘎。

“跳嘎”是猴桥傈僳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文艺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三是傈僳族人民的过年日,从初一到初五的五天之中,人们白天跳三弦舞,晚上跳嘎,跳得废寝忘食。此情此景可以说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跳嘎的动作十分简单:身体稍斜向着逆时针方向绕圈,左脚向前一步,右脚有节奏的向前踏三次,如此循环。舞蹈虽然简单,但参加的人非常多,不论老少都能翩翩起舞。

跳嘎的“嘎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别扮演神灵和人群两种角色,用对话的形式向人们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世间有不老不死的神药,过年时傈僳族人民聚集在一起反复祈祷,请求神灵给人们带来神药。终于,神灵带着各种神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走来了。

因为神药不晒就不好、不干就不灵,于是神灵就在东方晒药。可是太阳升起来,却把神药带走了。于是神灵告诉人们长生之药没有了,今后只有太阳才能长生不老,人们无法回避生死轮回。神灵安慰人们,虽不能长生不老,但依然有许多好运气、福气分给大家。神灵鼓励人们今后只要辛勤劳动,美好生活就会时常伴随。

跳嘎的最后,“嘎头”会根据各家的特点,领唱出各种祈祷祝愿的语句。如劳力少的人家,就企求好运降临,祝愿今后挣到许多钱财;如有已到婚龄的青年,就祝愿早日遇到意中人,和和睦睦过一生等等。

跳嘎这一活动,对研究傈僳族的文化艺术、文化意识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而春节跳嘎的习俗,更是让猴桥傈僳族人过年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2、傈僳族传说,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来自民间,传说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在不少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是根据当地故事改编而成。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讲述傈僳族的传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傈僳小伙子,常常在山林里安下绳套,不是套住野猪,就是套住獐子,每次“取山”都不落空。这样,大家都喊他安山匠。

这天早晨,安山匠喜喜欢欢地来取山,走到一棵大槠木树下,

3、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傈僳族人民有着自己的语言,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那就是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日刀杆节。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农民创造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2006年5月20日,傈僳族刀杆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傈僳族刀

4、盘点:傈僳族节日大全与习俗

汉族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的节日,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也有这许多重要的节日与习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澡塘会”、“刀杆节”等节日。小编收集了一些傈僳族文化资料,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阔时节

1993年12月,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决定,每年12月20至22日为阔时节,以便让各地傈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庆佳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酿制水酒、杀鸡宰猪、舂粑粑,准备各种丰盛的食品。还要采折与全家男人人数相同的松树枝插在门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同汉族的习俗一样,除夕之夜要吃团圆饭。即使有人身在他乡,家人也要为他留出席位、摆设碗筷。有的地方,从除夕开始,禁止到别人家里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来。直到初三后才解除限制,多数地方从初一开始,人们便聚集在晒场或开阔地,开展对歌、跳舞、荡秋千、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有趣的是,过阔时节时,傈僳族同胞谁家舂出的第一块粑粑都会先拿给狗吃。据说,这是为了感谢狗“给人间带来粮种”。傈僳族民间流传着不少狗与粮种的传说,如其中一则说,古代人类浪费粮食惊人,天神知道后大怒,下令将所有粮食收回天庭。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在此危难时刻,一只狗奋不顾身,顺杆爬上天宫偷来粮种,拯救了人类。

刀杆节

在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您可能也喜欢:

你所不知道的保安族语言文化

惟妙惟肖的塔塔尔族刺绣文化

独具民族特色的塔塔尔族舞蹈文化

别具一格的京族服饰文化

5、傈僳族刀杆节的习俗活动

刀杆节是云南一带傈僳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傈僳族人民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活动来庆祝这个体育节日,人民身着盛装来到会场共度节日。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傈僳族刀杆节的习俗活动。

刀杆节的习俗活动之下火海:

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傈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在夜幕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

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

刀杆节的习俗活动之上刀山

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

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