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从“新年歌”看台湾春节习俗(台湾春节歌曲)

时间:2023-05-04人气:作者: 未知

从“新年歌”看台湾春节习俗(台湾春节歌曲)

文章目录:

1、从“新年歌”看台湾春节习俗

2、团结进取除旧布新 台湾客家春节习俗

3、年味浓浓的台湾春节习俗

4、春节习俗古诗带你看古人怎么过新年

5、新年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

6、猜你喜欢:

1、从“新年歌”看台湾春节习俗

春节是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重视的传统佳节,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与福建省两相凝望的台湾,不管是亲缘血统、历史文化,还是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与祖国大陆都是一脉相承的,说到过春节,自然也是人们忙忙碌碌一整年,最期待的日子。那么就让老黄历解读一首《新年歌》,带你了解台湾春节习俗。

台湾民间流传着一首「新年歌」,将正月间的行事以歌谣方式逐日记载下来,内容如下: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折灯棚。”

初一元旦,事先就要依据干支找出当年「开正」的时刻。「开正」的时刻通常很早,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岁,一等时刻到来,就燃放鞭炮,在神佛前摆上各色「甜料」,如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全家老幼一同祀神、祭祖,迎接新年的到来。

平日信奉某一神祇者,也在春节到所祠之庙烧香礼拜,称为「行香」。新正出行,男女必定盛装,并且要查阅历书,找出与自己生辰干支相对应的吉利方向,以期新年事事顺利。路遇亲友时,则拱手互道「恭喜」。有登门贺年的宾客时,主人要端出各种甜料、甜茶招待,称为「食甜」。

过去的甜料以红枣、橘子、冰糖、花生、冬瓜糖及瓜子等四种或六种组成。客人在「食甜」时,也要即兴说些吉祥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甜甜,大赚钱」、「老康健,食百二」等等。

为了求取新春的吉利,旧时在台湾也有若干的禁忌要遵守,例如:忌煎粿,为恐将年粿煎焦(台语的「焦」字音同赤贫之「赤」字)。忌打破碗盘,若不慎打破,则以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蒸年糕时禁用白糖(白色代表丧事),改用红糖。又忌元旦食粥。据说只要元旦吃粥,这一年中出门一定会遇到坏天气。并忌午睡、男子午睡则田垄必垮,女子午睡则土灶必崩。

但由于生活型态的改变,这许多的禁忌已逐渐被人忽略了。

另有俗传,已嫁的女儿若在正月初一归宁,会使娘家变穷,所以要到初二才能回娘家,台湾称为「作客」、「返外家(娘家)」。作媳妇的一大早就要准备便当,偕同婿、子女回娘家。

古时候的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归宁,所以初二回娘家时多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返外家」也不得空手,多半要准备一些礼物回去孝敬父母,称为「伴手」或「等路」。娘家兄弟有子女的,也要赠送红包。

女儿带回的外孙,则由外家赠送鸡腿,或用红绒绳系古钱,挂在外孙的颈上,称为「结衫带」,不过如今这些古俗也早已被红包所取代。初二妇女回娘家,从前时兴的「等路」(礼物)是鸡腿、绿豆饼及槟榔,近来则改用饼干、蛋卷、饮料等。

2、团结进取除旧布新 台湾客家春节习俗

客家人凭着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经历数次大迁徙而在海内各地和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扎根,是真正富有刻苦开拓精神的族群,而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客家人繁衍生息。台湾客家族群的移入,主要是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虽已经过几百年,但许多从大陆带过去的文化传统依然留存。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台湾客家春节习俗。

台湾地区客家人对于农历春节相当重视,新春时节,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因此利用过年的各种习俗来提倡礼教,进而促进家庭团结,种族绵延,并意涵进取有为,除旧布新的积极意义。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就是客家人的“入年架”,表示旧的结束,新的开始,从这一天进入新年期间,客家村庄弥漫着浓浓的年节气氛,老人家也会在这个时候叮咛子孙:“入年架,说好话”。

这个时候,客家村庄的家家户户纷纷全家动员,进行年前的清洁大扫除,将家中粉刷一新,贴上春联、门神,或挂上灯笼。全家大小理发,整理仪容,一身光彩迎接新的一年;出外工作求学的旅人,也得赶回家团聚过年。

客家人象征吉祥福气的过年食物,除了家家户户准备的三牲,还有用米磨蒸的年糕--“甜粄”、广东人称松糕的“发粄”、以及用油炸的各式各样的芝麻、豆类等的“苏花”、和用米和糖合制而成,和街头常用机器做的“米香”相似的“米程”。

在客家习俗中,除夕夜要比平日里更早吃晚餐,餐桌上除了鸡、鸭、猪肉外,一定要有鸡蛋,因为“蛋”在客语发音中是剩余的意思,吃蛋是期望“有食有存”,年年有余。

客家人在除夕那天,洗澡要洗得特别干净,因为他们在年初一、年初二,不可以扫地、也不可以洗澡,否则会将一年的财气和福气冲洗掉。

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大家早早上床入睡,这一点和祖国其它地方的过年守岁习俗大不相同;但是他们睡得早,起得也早,要在大年初一凌晨,把握一年中最早的“吉时”,起床祭拜主先(奉公王)。在奉公王时来祝贺的舞龙舞狮,可以拿到特别大的红包。

客家人过新年最具教育性的礼节,便是拜年。不管识与不识,以及平时感情如何,大家见面时,总先行个礼,说几句“恭喜新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等祝贺的话,不但传达祝福心意,也鼓励人向上进取。

直到年初五“出年架”这一天,客家村庄的各家各户才可以把奉公王的瓜果、糕点收起来,老人家常说:“火烧门前纸,各人请(找)头路。”意思是休假已经结束,年初五要开始工作了。

3、年味浓浓的台湾春节习俗

春节是大江南北的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佳节,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也是如此。台湾的春节最是热闹,年味相当浓厚,时间从农历腊月二十六做“尾牙”开始,一直到新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是告一段落,期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那么就让小编为你介绍,年味浓浓的台湾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六:“尾牙”

每月的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为最初的做牙,叫“头牙”;十二月十六是最后一个,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春节活动的“先声”。这一天,家家户户祭拜土地公、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全家人围聚在一起“食尾牙”——吃大餐。

小年夜:拜天公

小年夜指除夕前一天,台湾人按习俗在这一天要拜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拜天公很有讲究,要选择“吉时”,还要准备“五牲”做供品,包括猪肉、鸡肉、鸭肉、鱼肉和豆腐干。

五牲之中,鸡与鸭一定要用全鸡全鸭,而且脚都要放在它们的腹腔里,不能留在外面,为的是“别让煮熟的鸡鸭飞了”。同时还要准备“五行小菜”——金针或金桔代表“金”、黑木耳代表“木”、冬瓜糖或冰糖代表“水”、龙眼干代表“火”、花生代表“土”。

过除夕辞年

台湾过除夕要“辞年”,摆好供品,叩拜祖先,感谢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祈求新年更多赐福。

除夕夜围炉

除夕夜,全家要围着桌子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团圆饭,桌下放一个烘炉,炉边放铜钱,以示财气旺盛,这叫做“围炉”。围炉时所吃菜肴也有寓意,例要吃“全鸡”,因为“鸡”与“家”谐音,“全鸡”就是“全家”,以此祝愿全家福。

北天灯南蜂炮

当然,和大陆一样,灯会是我国台湾地区元宵节的重头戏,除了传统灯会外,最有名的就是“北天灯南蜂炮”。“北天灯”指台北县平溪乡点天灯祈福活动。天灯也称孔明灯,据说源于孔明的后代在元宵节放天灯怀念先祖的习俗。平溪天灯向来是台湾元宵夜一道亮丽的风景。

“南蜂炮”指台南县盐水镇的放蜂炮活动。蜂炮就是炮竹,按当地风俗,蜂炮放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旺。据说元宵节那天盐水镇会涌入数万游人,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

台东“炮炸寒单爷”

台东的炮炸寒单爷,是台湾元宵节庆中相当具特色的活动。寒单爷的的传说有数种版本,有人认为寒单爷是武财神赵公明、也有认为是玄坛元帅,发展出来的炮炸寒单爷民俗,有除瘟作用及意味着炸走贫穷和孤寒,鞭炮炸得愈多,来年运势也会愈旺。

台南盐水蜂炮

台湾地区的传统元宵节庆中,最具震憾效果的,莫过于台南盐水的蜂炮,「蜂炮」又名「烽炮」,比较正式的名称应为「从蜂炮」或「踪蜂炮」,意指群蜂出巢之炮,所以盐水人也叫「放蜂仔」。

活动通常举行两天,并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最为热闹,也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每年神轿、艺阵绕境队伍从武庙出发,小镇入夜后数十万箭蜂炮齐发,十分亮丽璀璨,炮声震耳欲聋,加上神轿轿班,往往吸引人们戴钢盔、着厚衣来观赏,全台参与者可达数十万人,构成盐水蜂炮之夜的独特画面。

4、春节习俗古诗带你看古人怎么过新年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历朝历代无数诗文的主题。在众多描写春节的古诗词中,有的渲染了过大年的喜庆气氛,有的抒发内心情志,也有的记录了年节气象。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与春节习俗有关的古诗词。

你可能喜欢》》春节的传统美食

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迎春歌 明·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丁卯元日 明·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5、新年习俗 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春节到来的时候,就会有各种的习俗活动,而在传统的习俗当中,每天的习俗活动都有所不同,那么新年习俗有哪些呢?春节传统习俗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春节倒计时 恭贺新春的祝福词

新年习俗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这一天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天正式开始过年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正儿八经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会置办过年需要的糖果、花生、瓜子等吃食,等到家里来客人在闲时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