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福州风味小吃:鼎边糊来历(福州鼎边糊的由来)

时间:2023-09-15人气:作者: 佚名

福州风味小吃:鼎边糊来历(福州鼎边糊的由来)

文章目录:

1、福州风味小吃:鼎边糊来历

2、去衢州必吃的风味小吃盘点

3、福州风味小吃:七星鱼丸

4、沈阳的特产与风味小吃有什么

5、福州风味小吃,美味的鼎边糊

6、猜你喜欢:

1、福州风味小吃:鼎边糊来历

福州风味小吃有很多,其中鼎边糊又称为锅边糊,是福州的著名的风味小吃。鼎边糊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汤中,煮制而成。鼎边糊制作简单,主要是看制作师傅的手艺。在福州文化中,鼎边糊的来历如何呢?它又有什么故事呢?

1961年,朱德元帅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难以忘怀。

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由此可以看出,锅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说起鼎边糊的来历,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常遭倭寇骚扰,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寇,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与欢迎,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倭寇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了饭再去打仗。

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倭寇全部消灭。“过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你可能会喜欢:

漳州特色小吃:卤面

兰州特色小吃:羊肉泡馍

美食天堂:湖州饮食文化

安溪茶文化的代表:铁观音

2、去衢州必吃的风味小吃盘点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久远,创新也是不曾间断,其中小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先谈谈八大菜系之一的浙菜吧,而在浙江省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的衢州又有怎样好吃的特色小吃呢?本期衢州文化为你盘点。

烤饼

烤饼是衢州“小吃之王”可能夸张了一点儿,不过从各平台收到的回馈来看,烤饼在小吃类中被推荐次数最多,讨论度非常高。很多人说,烤饼就是陪伴着他们成长的记忆里的衢州味道。“小的时候住在衢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买烤饼当宵夜吃,本来不吃辣的,因为烤饼练就了一身吃辣的好本领。”在英国留学的衢州女孩陈依鋆说,在国外念书,最怀念的家乡小吃,就是烤饼了。

凉拌粉干

衢州的凉拌粉干,也是一绝,受到不少市民的热情推荐。“夏天天气热没什么胃口的时候,特别适合吃凉拌粉干。”推荐者之一胡冰冰表示,凉凉的粉干拌上缸豆、肉末、笋干、香菜、辣椒等配料,吃起来爽辣开胃,滑溜鲜美,韧性十足。特别是晚上的时候,直接把凉拌粉干当晚餐吃,再配上一只鸭头、一碗水晶糕,吃完觉得特别满足。

葱花馒头

“要推荐衢州小吃的话,我觉得一定要带上葱花馒头,因为它真的很有衢州特色!”市民郑冬水在推荐理由中说,首先,葱花馒头里面的馅儿就非常有衢州本地特色,比如笋干、萝卜、辣椒、葱花等等,乡土味道十足;其次,葱花馒头的做法也十分有衢州地方特点:中间夹馅、肚大口小。“这种做法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外地朋友来衢州,我都会带他们去吃葱花馒头,一个个吃得停不了嘴。”

肉圆

“我们家过年时,年夜饭里总少不了它,而且肉圆总是最受欢迎,每次一上桌就被一抢而空。”推荐市民周成说。衢州人一般用番薯粉、芋艿和肉馅来做肉圆,拌上调料上锅蒸熟,吃起来又软又糯又香。有些地方还会在肉圆中加入马蹄、荸荠等,吃起来更添清爽感。也有些小吃店喜欢用南瓜、山药等来代替芋艿。龙游一带把肉圆做成薄片状裹辣椒酱吃,也别有一番风味。

油炸锞

在微信讨论平台上,不少小伙伴都提到了他们热爱的小吃——油炸馃。“小时候闻到油炸馃的香味就走不动路了,现在逛街时也经常会买几个来尝尝。”大力推荐油炸馃的市民雯雯说,在街头看到卖油炸馃的老奶奶感觉特别亲切,不同摊点有不同的口味,有的是雪菜肉丝馅,有的是小南瓜、四季豆、榨菜等,但一样都是放到油里炸得金灿灿,吃起来脆脆的,特别香。

您也许还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拥有原始的美丽——壶瓶山

历史悠久的常德酒文化

3、福州风味小吃:七星鱼丸

在福建文化中小吃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福州的一种小吃叫“七星鱼丸”七星鱼丸是福州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因为煮熟后浮在汤面,如满天星斗布于空间,因此海外华侨把它称作“七星鱼丸”。福州的七星鱼丸色为白,吃的时候非常的滑润清脆、有弹性,汤汁荤香不腻,想想都让人垂涎三尺啊。

福州七星鱼丸简介

七星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起源于清初,主要原料为鱼肉、瘦猪肉、虾干、甘薯粉,是福州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煮熟后,那一颗颗如核桃大小的雪白的鱼丸,漂浮于热气腾腾的汤面,如满天星斗布于空间,因此,海外华侨把它称为“七星鱼丸”。

福州七星鱼丸的传说

关于七星鱼丸这道美食,还有个传说: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经商,船出闽江口,进了大海,正遇台风袭击。船入港湾避风时,不幸触礁损坏。修船耽延了时间,粮断了,天天以鱼当饭。商人叹道:“天天有鱼,食之生厌。能不能换换别的口味?”船妇说:“船上粮已断,唯有薯粉一包。”心灵手巧的船妇便把刚钓到的一条大鳗鱼,去皮除刺,把鱼肉剁细,抹上薯粉,制成丸子,煮熟一尝别有风味。 事后,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里开设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这位船妇为厨师,独家经营“鱼丸汤”。开头,生意并不兴隆。一天,一位上京应考的举子路过此店就餐。店主热情款待,捧出鱼丸。举子食后,颇觉味道极美,便题赠一诗:

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

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

店主将诗挂在店堂上,宾客齐来品尝。从此生意兴隆,小店日日春风。“七星鱼丸”也从此得名。

福州七星鱼丸的做法

材料:草鱼、猪肉馅、虾仁、玉米淀粉、鸡蛋清、生抽、葱姜水、猪肉、高汤、白糖

做法

1、将草鱼宰杀干净,轻拍取出鱼线后顺着鱼骨用刀将鱼肉和鱼骨分开,去掉脊骨、主刺,顺纤维纹路刮取鱼肉。

2、用洁净的纱布包裹鱼肉,漂浮于清水中,以去除血筋和混浊杂质。待鱼肉呈白色,然后用洁净纱布滤去水。

3、虾去壳,挑出虾线洗净待用。

4、将鱼肉、虾仁平放在砧板上,用擀面杖敲打,直至鱼肉稍有转白,手感有粘性,使鱼肉全部成泥。

5、在肉馅中加入生抽2勺、盐1/2勺、白糖1/3勺,搅拌均匀。待入味后,往肉馅中加入葱姜水,搅拌至上劲。最好将肉馅做成个头均匀、大小一致的丸子

6、将鱼肉泥放于容器内,先加入鱼泥1/3左右的清水、玉米淀粉、盐,用力搅打均匀。这时候鱼泥蛋白质疑胶,呈透明状;放入少许猪油搅拌均匀待用。

7、双手抹少许化猪油,取适量鱼泥包入馅料,搓圆。

8、砂锅置于火上,倒入高汤烧至温热。

9、将鱼丸逐一下入锅中,改用旺火烧沸。待其表面蛋白质相对凝固后,用手勺背部顺锅边下入轻轻推动,防止丸子粘住锅底而损坏其形状。

10、撇去浮沫后改中小火汆至鱼丸刚熟透,盛入汤碗,撒上少许葱末、胡椒粉、香油即成。

看到这道洁白如玉、香气诱人的七星鱼丸,是不是很有咬一口的冲动?福州的特色美食,真真的好吃!

4、沈阳的特产与风味小吃有什么

在长久的发展中,中国对于美食的追求,无论合适都在进行着,而日常的一日三餐已经满足不了我们。这时候就出现了美味分量小的小吃,可以让你一次吃个够,在寒冷的沈阳文化里对于小吃有什么特别的风格吗?

老边饺子,驰名中外的沈阳特色小吃,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深受喜爱。我国着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对其称赞不已,还写下了“边家饺子,天下第一。”八个大字。

马家烧麦是沈阳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杨家吊炉饼,沈阳特色风味面食小吃,成品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深受顾客喜爱。

李连贵熏肉大饼,誉满东北的小吃,大饼皮面金黄、圆人满月、层层分离、外酥里嫩、滋味浓香,1997年荣获“中华名小吃”和“着名商标“称号,50年代以来,邓小平、陈云、李雪峰、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品尝李连贵熏肉大饼。

老山记海城馅饼,传统的沈阳八大小吃之一,有鸳鸯馅、蔬菜馅等多种馅料,馅饼成品形圆色黄,皮面脆韧,馅心嫩爽,鲜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

西塔大冷面是传统朝鲜冷面。冷面是现压的,所以没有普通冷面的缺点。面条劲道却易嚼,特殊熬制的汤头清凉滋味足,辣白菜是不放蒜的,更能体现辣白菜的爽口。

沈阳回头,一种用面粉揉好面团,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制成的清真食品,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朝鲜族烤牛肉将新鲜牛肉去筋膜、脂油,切成肉片,加醋、酱油、蒜末、白糖、胡椒粉、味精、香油拌匀,另备酱酒、辣椒末、白糖、白醋、香菜末,大蒜等调味品分装于小碗、炭火炉放在桌子中央,上放铁箅子,用筷子夹肉片放在箅子上烧烤,蘸调料后食之,外焦里嫩、酥香咸辣。

铁板鸡架是辽宁沈阳的特色小吃,鸡架就是去掉鸡肉的鸡骨架,将洗干净的鸡架用盐等调料奄好,放在两个大铁板之间一夹吱啦吱啦一响,香味扑鼻,将鸡骨头都炸香后放入孜盐、辣椒,就可以吃了。

5、福州风味小吃,美味的鼎边糊

鼎边糊,又叫做锅边糊,是福建福州的特色著名佳点。传统的福州人家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是当地的早点佳品。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福建小吃文化中看看鼎边糊都有什么做法吧。想吃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哦。

锅边糊简称鼎边糊或料棵,福州人都叫鼎边糊,是福州的大众小吃,如果佐以蛎饼,更加可口。

锅边糊始于何时,无从查考。有说古时有一家主妇磨了米浆准备蒸九重粿,临时来了客人,家里煮的饭不够吃,主妇灵机一动,在烧着菜的锅边绕烙米浆,既做菜又当饭,客人吃得甚满意,赞扬一番。

不久这种吃法在福州传开,各家争相仿效,时久成俗,如今几乎所有福州小食店都经营锅边糊,几乎所在家庭主妇都会做锅边糊,几乎所有福州人无人没吃过锅边糊。

基本做法:

制作:

1、磨米浆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起,加清水磨成浓浆。

2、制虾汤:将虾糠装进小纱布袋内、别口,放锅内,加水用中火熬成虾汤。

3、制辅料:泡发畅干,洗净;丁香鱼干除去杂质;泡发香菇,洗净,切条;葱、蒜洗净切段,起油锅煸熟。

4、制糊:大锅内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在锅的内边抹匀一圈花生油后,舀米浆一碗(约800克)由左向右沿锅边浇一圈,将锅盖严,闷片刻后揭盖,见锅边的米浆烙熟起卷时,用锅铲将米浆铲火锅内。此时锅内再加水500克,依此法分数次将米浆绕浇完毕。锅内放入虾糠、虾油、和其他辅料一起煮熟,调准口味,装碗即成。

成品色白,质鲜嫩,有浓郁的渔家风味。

创新做法:

原料:上好大米1000克。配料:猪骨头1500克、紫菜25克、虾干25克、蛏干50克、瘦肉250克。韭菜150克。调料:酱油50克、精盐15克、老酒100克、胡椒粉5克、硼砂2克、葱头油100克(猪油加葱白炸香去渣)、熟花生油50克。

制作:

1、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夜(大米浸泡时间足够,米浆才能磨的细腻)后捞出沥干,掺水约1500克磨成浆,再加入硼沙2克(先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2、把猪骨头放进清水锅里熬煮成骨头汤约3000克。

3、将虾干、蛏干放进骨汤里用中小火煮一小时,让其出味后盛起4、紫菜洗净撕碎,韭菜切末。瘦肉切丁待用。

5、大锅(口径60厘米左右)烧热,将备好的汤加一倍清水,盖上锅盖,烧沸后揭去锅盖,往锅边抹一层花生油,用碗舀米浆往锅边浇一圈,盖上锅盖约半分钟,揭盖把锅边的熟米浆片铲到汤里,再添一些汤和清水加盖烧开,按上法将米浆做完为止。当最后一次浆成熟铲入后,加入虾干、蛏干(原先煮过捞起的)、紫菜、瘦肉、韭菜煮开出锅装盆里,再调入酱油、精盐、味精、老酒、胡椒粉、葱头油即成。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