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翻译: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出自《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凭这个原因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别人)不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加上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 而且还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孔子对着他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 ,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 天子的时候 ,我愿意穿着礼服, 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身来 ,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 ?也不过是各自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 :“我赞同曾皙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
1、侍:侍奉, 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2、以吾一日长乎尔:以, 因为;长,年长;毋吾以也:吾,作“以 ”的宾语,在否定句 中代词宾语前置;以,同“已”, 是“止”的意思。一说这里的 “以”是动;毋,不要。
3、居则曰:(你们)平日说。 居,平日,平时。
4、不吾知:即"不知吾",不了解我。
5、则:连 词,那么 ,就。
6、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7、率尔: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 相当于 “然”,……的样子。
8、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 ,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9、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乎:于,在。
10、加之以师旅:有(别国的)军队来攻打它;加,加在上面;师旅,指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11、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 又有饥荒。因,接续;饥馑,泛指饥荒。
12、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
13、比及: 等到。
14、且:连词,并且。
15、哂 (shěn):微笑 ,这里略带讥讽。
16、如 :连词,表选择,或者。
17、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18、能:动词,能做到,胜任。
19、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0、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21、撰:才具,才能。
2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
23、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24、冠者五六人,童六七人:几个成人 ,几个孩子;五 六,六七, 都是虚数。
25、喟然:叹息的样子。
26、与:赞成。
27、后:动词,后出。
28、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2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以:介词。靠, 用;让:礼让,谦逊。
30、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暮去朝来颜色故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暮去朝来颜色故”的翻译: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暮去朝来颜色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0)人阅读时间:2023-05-29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 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以的用法
“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赂:贿赂。“不赂者以赂者丧”出自苏洵的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0)人阅读时间:2023-05-292023台州黄岩区高考期间环境监管及交通管制措施(附考点安排)
2023年台州黄岩区在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监管及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考点附近实行交通有限管制和禁鸣。(0)人阅读时间:2023-05-292023中山市火炬开发区高考爱心送考电话
从2023年6月1日起,开始接受高考送考预约,有需要的考生及家长可通过拨打电话或到相关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咨询预约。(0)人阅读时间:2023-05-2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的翻译(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什么句式)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翻译: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出自《论语·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2023-05-29暮去朝来颜色故的翻译(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暮去朝来颜色故”的翻译: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暮去朝来颜色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2023-05-29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 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以的用法
“不赂者以赂者丧”翻译: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赂:贿赂。“不赂者以赂者丧”出自苏洵的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2023-05-292023台州黄岩区高考期间环境监管及交通管制措施(附考点安排)
2023年台州黄岩区在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监管及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考点附近实行交通有限管制和禁鸣。..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