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广东高考物理/历史结束 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历史比例

时间:2024-06-08人气:作者: 佚名

广东高考物理/历史结束 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历史比例

南都讯6月8日高考第二天,广东物理、历史科目开考。今年两科试题有何特点?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广州市第六中学的物理高级教师王丽珍和广东仲元中学的历史正高级教师戴世锋,分别分析和解读了今年的广东高考物理、历史试题的情况。

物理

把科教兴国的考查素材融入其中

王丽珍表示,今年广东物理试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创设典型的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究情境,全面考查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在深化基础性的同时,增强应用性和创新性,有效地发挥了试卷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落实立德树人,体现育人要求。试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科教兴国的考查素材融入其中。比如说第二题,以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科技前沿。第九题,引导关注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增强科技兴国的民族自信和远大理想,将显性的考查和隐性的价值有机结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聚焦素养考查,服务人才选拔。试题加强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渗透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一是加强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比如说第十四题,通过文字图形和图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通过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突出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比如说第十五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对分析推理和论证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提升了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三是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比如说第十二题,加强了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实验能力的考查。

加强教考衔接,着力引导教学。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命题,更有力地引导中学物理教学回归课堂课标,回归物理概念和规律,内化物理思想和方法,灵活运用,避免机械刷题等应试教育现象。比如说第十一题,考查新课标必做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优化情境设计,落实课标理念。命题关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需要将生产生活实际应用进行抽象建模、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第四题、第八题、第十三题、第十四题,坚持从真实问题情境建构物理模型,还原知识应用和实践过程,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2024年广东高考物理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考教衔接,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发展素养;坚持面向未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广东省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引导教学提质增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引导学生不能简单机械地学习历史

戴世锋指出,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在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挖掘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避免了偏题、难题、怪题和生题。试题总体上保持平稳,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知识覆盖面广,选材新颖,突出了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坚持立德树人,彰显育人方向。今年的历史试题紧跟时代步伐,聚焦能让学生表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历史问题情境,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非选择题第二十题,以二战后远东国际格局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为主线,意在考查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体现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引导学生不能简单机械地学习历史。

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质,培育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非选择题第十七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变过程认识,构建历史情境,弘扬优秀文化、涵养文化自信。

凸显广东特色,厚植家国情怀。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涵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彰显新课程的理念。今年历史试题进一步彰显了素养力的风格,试题考查既明确指向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认识,同时又指向思考问题的角度,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的认同,彰显了历史新课程理念。非选择题第二十题第二问,需要学生选择中国的某一角色进行论述,考查学生的史论写作能力。

总体上看,2024年广东历史试题,通过在宏观视野下深度地考查历史相关知识,助力高校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发挥了切实有效的引领作用。

相关报道:

高考物理/历史结束 考生:题新,做完不容易

南都讯6月8日高考第二天。上午10时15分,随着铃声响起,高考生们结束了上午的物理/历史考试。物理和历史考试难度如何,南都校探记者奔赴各大考点现场记录。

物理

考生:有新颖题型,计算量大

物理/历史科目考试结束前半小时左右,华师附中考点开始下起大雨。随着考试结束时间临近,学校门口撑伞等待的家长也越来越多。结束铃响起5分钟后,华师附中考点的考生陆续走出。

选考物理的骆同学表示,今年的物理考试题型并不算很偏,但相比广州一模二模稍难一些,“觉得自己考得一般,但该拿的分还是拿到了。”骆同学还建议明年的考生,在物理科目作答中需重视大题的答题规范。

物理/历史考试结束,同学们陆续走出考场

针对物理考试,“新颖”是不少考生提到的关键词。在执信中学考点,选考物理的董同学直呼:“虽然考的都是那些学过的知识点,但题型出得很新!”他告诉记者,这些新颖的题型让他在考场上比平常花费了更多的思考时间,“最后一题我可能只能得公式分了,来不及算出结果就打铃了。”董同学表示,经过了昨天的数学考试,他对物理科目的难度有了心理预期,因此物理难度较高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执信中学考点,考完物理科目的同学讨论试题难度

物理考试的实验题也让周同学印象深刻。“电学实验题给了一个很新的情景。”此外,他还提到最后一道大题与电磁有关,该题的变量和条件较多,计算比较复杂。

物理题的新颖之处体现在哪里?李同学表示,今年物理题将所学知识点放在实际生活的具体情景中,需要阅读的材料很多,比较考验理解能力。“例如有一道题结合了刹车的缓冲装置。”

六中考点外,多位同学认为今年物理考试难度偏大、计算量相对较大、同时在题型上也有较多创新。“物理大题呈现先难后易的特点,考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次物理创新题目主要是在文本理解上。”

七中考点外,物理考生陈同学认为,今年高考物理试题整体比一二模要难,难在计算量大,实验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能充分把握物理核心素养和计算能力快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会占一定的优势。

陈同学谈道,这次考试的难度可能会对一些同学的心态有一定影响。“昨天数学也有一定难度,我预测,理科比较难的话,那可能语文、英语、化学、生活都会相对简单一点,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已经步过最难的关卡了,接下来,我或者其他考生,放松心态,考出最好的成绩。”陈同学还给下一届考生一点建议,高考复习的时候多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可以多做高考题,因为高考题目比较创新,可以拓展物理思维。

“做完选择题实验题之后,看到大题的题干这么长!”七中考点外,另一名曾同学告诉南都记者,高考物理的热学题,题干的文字材料很长,有点像阅读理解。考生祝同学表示,物理每一道大题都有三个提问,阅读量特别大,勉强能够完成,但是跟之前相比没有那么游刃有余了。

考生:出现较多文言文 有创新题

华附考点外,选考历史的王同学认为,今年历史题型与去年相比区别不大,“出题难度还好,不刁钻。”谈及这场考试的发挥,她笑着说:“把试卷写完就算发挥好了。”在历史科目的复习上,她表示,只要“跟着老师走”就没问题。

执信考点选考历史的庄同学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考试难度与往年差别不大,出题思路也与平常复习、练习的方向较为吻合。”

七中考点的考生刘同学对历史科目的回忆更加详细。他认为历史题目相比一模二模较难,选择题不能马上选出准确答案,并且还出现很多文言文。“如果看不懂文言文,那可能那个题就没有办法做。但后面的大题还是比较简单,中规中矩。”

不过她也觉得时间有点不够,之前模拟考大概可以15分钟写完选择题,但是这一次很多同学都反映20分钟才能写完。“因为后面论述题比较简单,自己调整了一下做题时间的分配,所以高考也要注意随机应变能力。”

广州市第113中学考点,历史考生陈同学则反映,最后一道论述题的答题范围缩小至广东,比较难作答。天河中学考点外,一位同学走出考场后,一把抱起了接考的小妹妹,担心她淋雨。这位考生选择的是历史科目,他认为整体作答得比较顺利,题目难度比一模二模要简单些。最后一道大题让他印象很深刻,谈的是广东在近代史中扮演的角色,是一道创新题。妹妹开心地为哥哥加油:“希望哥哥的历史能考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