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英媒:以色列已列出报复名单(以色列遭报复)

时间:2023-10-11人气:作者: 未知

英媒:以色列已列出报复名单(以色列遭报复)

“以色列已经列出暗杀名单。”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称,一名以色列政府官员表示,该国要对哈马斯所有领导人和武装分子进行报复。除军事指挥官戴夫外,报道还提到哈马斯创始人之一伊斯梅尔·哈尼亚、指挥官叶海亚·辛瓦尔和发言人阿布·奥拜达。

伊斯梅尔·哈尼亚1963年出生于加沙,是哈马斯“头号人物”,目前居住在卡塔尔多哈。哈尼亚在难民营长大。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哈马斯也在此时诞生。年轻的哈尼亚成为哈马斯成员,后被以色列监禁6个月。两年后再次被以当局逮捕,于1992年被释放并驱逐到黎巴嫩南部地区。1993年,巴以签订《奥斯陆协议》,哈尼亚得以重返故土。2003年,哈尼亚成为哈马斯的实际领导人。2006年,巴勒斯坦举行首次立法委员会选举,哈尼亚出任巴总理。


哈尼亚是哈马斯“头号人物”

辛瓦尔是哈尼亚的继任者、哈马斯“二号人物”。据《以色列时报》9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首席发言人丹尼尔·赫格里表示,这次袭击的哈马斯指挥官之一辛瓦尔已经死了。辛瓦尔1962年出生于难民营,后来进入加沙伊斯兰大学。2017年2月,辛瓦尔秘密当选为哈马斯领导人,接替哈尼亚。此外,哈马斯发言人阿布·奥拜达也是以军暗杀名单上的重点目标。

延伸阅读

哈马斯闪袭以色列,背后有狠角色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是激进者,军事指挥官德伊夫更是狠角色。

作者:毛予菲 刘潇

编辑:毛予菲

当地时间10月7日清晨,以色列人正在欢度安息日和西赫托拉节,警报声突然传来。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发起火箭弹袭击,据称发射了约5000枚火箭弹。几十名哈马斯武装人员潜入以境,发起袭击。

哈马斯这场代号“阿克萨洪水”的行动,引来对手强硬回击。以军发动代号“铁剑”的行动,袭击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目标。

据以色列医疗部门10月8日上午统计数据,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3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1800多人受伤,数十名以色列人被挟持进入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天发表声明说,以军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造成313人死亡、1990人受伤。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我们正处于战争状态。”

民营走出的领导人

据《犹太纪事报》报道,10月7日,哈马斯发布了一张“以色列少将被俘”的照片。画面中,以军将领尼姆罗德·阿洛尼穿着T恤和内裤,在街道上被带走。



尼姆罗德·阿洛尼疑在街道上被带走

当日,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电视讲话中说,哈马斯已处于“胜利的边缘”。他表示,巴勒斯坦人为解放巴勒斯坦土地和被以色列关押者,不断发动“起义和革命”。这一循环“必须终结”。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的激进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色列中心主任朱兆一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该组织领导人哈尼亚也是激进者。”

哈尼亚于1963年出生于加沙地带亚实基伦村,在难民营长大。由于战乱和贫困,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



哈尼亚被指是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的激进派

少年时期,哈尼亚就读于联合国在加沙地带建立的一所难民学校。1981年,哈尼亚进入加沙伊斯兰大学学习阿拉伯文学。在校期间,他是学生运动活跃分子,后来加入了穆斯林兄弟会。

1987年,“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走上街头,用游行、罢工等方式反抗以色列的占领。24岁的哈尼亚参加了这场抗议活动。起义结束后,他被以色列逮捕,监禁了6个月。

正是在这场起义中,哈马斯诞生了。年轻的哈尼亚成为哈马斯创始人之一。哈马斯被以色列认定为非法组织。两年后,哈尼亚再一次被以当局逮捕。蹲了3年大牢后,他于1992年被释放,并被驱逐到黎巴嫩南部地区。



哈尼亚曾被捕入狱

1993年,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时任总理拉宾签订《奥斯陆协议》,巴以关系得到缓和。哈尼亚得以重返加沙地带。这次回国,哈尼亚威望大增。他被任命为伊斯兰大学校长,并受到当时的哈马斯领导人亚辛的器重。1997年,他成为亚辛的私人秘书,由此进入哈马斯领导层。

从那时起,哈尼亚就成了以军刺杀的目标。据报道,以军2003年多次刺杀亚辛和哈尼亚,两人曾逃过一劫,但亚辛最终被刺身亡。哈尼亚接班,成为哈马斯的实际领导人。

之后几年,哈马斯在加沙地带活动,规模进一步膨胀。

2006年,巴勒斯坦举行首次立法委员会选举,哈马斯击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获得多数席位。后来,哈尼亚出任总理,地位仅次于总统、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

然而,哈马斯与法塔赫存在内部矛盾。到2007年,双方分裂,哈尼亚被阿巴斯解职。哈马斯占据了地中海东岸的加沙地带,法塔赫则控制约旦河西岸。在与法塔赫的冲突中,哈马斯武装人员曾只用5天就占领了阿巴斯的办公室。



哈马斯拥有各种射程的武器

近年来,哈马斯不断招兵买马,实力得到提升。据称,哈马斯如今拥有各种射程的武器,攻击范围几乎可覆盖以色列全境。

“至少逃过5次暗杀”

哈马斯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德伊夫更是“狠角色”。多年来,他被视为哈马斯最神秘的领导人。



《以色列时报》关于德伊夫的报道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德伊夫10月7日发表声明。他说,此次行动是为报复以色列“亵渎”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阿克萨清真寺,也是对今年以来以色列杀死杀伤数百名巴勒斯坦人的回应。

德伊夫呼吁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和巴勒斯坦人的抵抗联合起来,“现在开始向巴勒斯坦进军”。他说:“我们警告过敌人”“我们忍无可忍”。

德伊夫还在视频中高呼:“今天,每个有步枪的人都应该把它拿出来,每个人都应该带着卡车、汽车或斧头走出来!”《以色列时报》称,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这也是2021年来德伊夫首次露面。

尽管在这次突袭中担任指挥官,但德伊夫长期隐身于幕后。除了哈马斯成员,外界对他知之甚少。他保持神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1995年起他就是以色列的“头号通缉犯”。

1965年,德伊夫出生于加沙地带的一个难民营。度过充满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后,1990年,25岁的他加入了哈马斯。

两年前,《以色列时报》这样报道他:“上周,以色列国防军两次试图‘清除’他,但都失败了。”该报称,过去20多年,以军起码5次尝试暗杀他。“在2003年的暗杀计划中,德伊夫的一只眼睛瞎了。2006年,他受了重伤,失去了双腿和一只胳膊。”后来,BBC报道德伊夫时,称他为“独眼”。

2014年,以军再一次对德伊夫实施清除计划。当时,以空军指挥部发现了德伊夫的疑似隐匿点。8月19日,以军的两架战斗机向加沙谢赫拉德万地区的一座小型公寓飞去,并扔下了炸弹,很快德伊夫被暗杀的消息传出。但不久后,德伊夫被证实还活着。然而,他的妻子、3岁的女儿和几个月大的儿子都在这次空袭中丧生。

据报道,以色列最近一次企图暗杀德伊夫,是在2021年5月的“长城守护者”行动中。

寻求持久和平之道

朱兆一说:“这是巴以地区自2006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冲突,其规模几乎等同于一场战争。17年后,以色列再次进入到全国动员的战时状态。”



10月8日,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查看以色列空袭后的建筑废墟(新华社发)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根据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1948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这片领土上建国。以色列很快同意建国,但巴勒斯坦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同意。” 朱兆一说。为了巴勒斯坦建国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先后爆发了4场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决议划分给巴勒斯坦的部分领土。“中东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不过,具体到这次冲突,情况又不简单。“准确说,该轮冲突其实不是‘巴以冲突’,而是‘哈以冲突’。”朱兆一说。

法塔赫一直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的最大派系,控制着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相较于哈马斯,如今的法塔赫属于“温和派”,与以色列当局进行了多轮谈判。然而,双方就巴以边界划分问题、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等问题始终没能谈成,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哈马斯则主张用武力手段反抗以色列。哈尼亚警告那些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阿拉伯兄弟们,过去这么多年来,你们与以色列这个组织签订的正常化协议,无法解决巴以冲突,你们看,以色列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怎么向你们提供保护?”

“该轮冲突哈马斯应该已经酝酿了很久。” 朱兆一说,“对以色列,这是一次重大的情报失误。这次冲突结束后,以色列军界、政界以及情报部门都会进行一次大换血。”

冲突爆发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10月7日表示,巴勒斯坦人民有权捍卫自己,反对“定居者和占领军的恐怖行为”。

巴以局势的突然升级震惊了世界,国际社会迅速对此做出反应。

据伊朗国家通讯社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表示,支持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

美国、欧盟等齐声谴责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并表示与以色列“站在一起”。

更多国家则希望冲突降温。埃及外交部表示,作为双方之间的调解人,埃及已经在努力寻找制止流血冲突的方法。埃及外长舒克里说,他正在与各国同行进行密切沟通,以阻止局势持续升级。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0月7日发表讲话,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不要采取导致紧张局势升级的冲动行动。

沙特表示,其正在密切关注这一“前所未有”的局势,呼吁双方立即停止行动。

俄罗斯外交部官员表示,正在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官员接触,呼吁双方立即停火。

就巴以冲突升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对当前巴以紧张局势加剧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立即停火,保护平民,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巴以冲突反复上演,充分说明和平进程长期停滞不可持续。平息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加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推动巴以双方早日恢复和谈,寻求持久和平之道。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10月7日,防空警报响起后,民众在耶路撒冷一处建筑内避难(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