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外媒:澳反对党领袖反驳前总理莫里森言论,支持阿尔巴尼斯访华

时间:2023-09-08人气:作者: 佚名

外媒:澳反对党领袖反驳前总理莫里森言论,支持阿尔巴尼斯访华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英国《卫报》、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对于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访华的消息,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达顿当地时间周五(8日)表示支持,并反驳了澳前总理莫里森对此行的批评。达顿表示,在澳调整对华政策之际,阿尔巴尼斯访华的时机是“合适的”。


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达顿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报道,莫里森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对阿尔巴尼斯计划的北京之行发出警告。他批评澳现政府对中国的要求持“默许、让步”态度,并宣称自己为在任时“能通过‘奥库斯’核潜艇协议对抗中国感到自豪”。


澳前总理莫里森

对此,达顿在8日一档节目上称,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和中国存在分歧,但希望中国成为一个“非常有力的贸易伙伴”。

《卫报》提到,被问及莫里森关于阿尔巴尼斯访华的态度时,达顿表示,自己认为中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贸易伙伴,对话的基础应该是“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澳总理阿尔巴尼斯

“我的看法是总理去(中国)是合适的,因为他首先受到了邀请,但他也有一系列问题要提出来。很明显,他相信他能在关税减免方面取得一些进展。”达顿说。他还表示,对澳大利亚来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我们希望我们的地区能够保持和平与稳定。我相信这将是对话的基础”。

对于澳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访华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7日表示,中方欢迎阿尔巴尼斯总理应李强总理邀请访华,愿同澳方共同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中方愿同澳方一道落实好两国领导人共识,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

延伸阅读:

时隔三年,中澳高级别对话重启,澳大利亚的“双重目标”能否实现?



中澳国旗

在美国贸易部长、英国外交大臣、意大利外长相继访华后,北京又迎来一波西方客人。

据《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外交部网站发布声明称,第七次中澳高级别对话将于9月7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将围绕贸易与投资、民间联系以及地区和国际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建设性讨论。

这是两国三年多来首次重启上述机制,恰逢澳大利亚总理有史以来首次访华50周年。这场暌违已久的对话,对于近年来一度“脱轨”、如今逐渐回暖的中澳关系意味着什么?

步伐更稳

目前,一支18人组成的澳方代表团已抵达北京,由来自澳工商部门、政府机构、学术界和媒体的代表组成,其中包括来自反对党自由党的前部长,据称体现出澳国内两党对于促进对华关系的共识。

中方代表团也由官员、学者等各界人士组成。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就是其中一员。

“中澳高级别对话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澳的一项成果,至今已举行六次。上一次是2020年1月在悉尼举行。当时我也应邀参加。”陈弘介绍道,对话由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被称为1.5轨对话,旨在就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对话前一晚会举行欢迎晚宴,第二天的开幕式会向媒体开放,随后便进入闭门环节。

不过,自2020年1月起,该机制中断已有三年多。究其背后,既有受新冠疫情干扰的因素,也缘于澳上届政府错误的对华政策。

“澳上届莫里森政府执意充当美国对华战略的急先锋,对中澳关系造成严重破坏。”陈弘说,直到去年5月澳工党政府上台,主动与前任的对华政策做切割,在对华外交上姿态较为积极,中澳关系开始出现转圜。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方银指出,工党政府较为务实,与将“反华”作为政策标签的前任政府不同。它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问题上,注重以对话沟通来处理对华关系。与此同时,中方也充分展现了诚意。

去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巴厘岛成功会晤。这是两国领导人时隔6年来首次正式会晤,为双边关系发展框定方向、奠定基调。

之后,两国部长级的对话和互访逐渐恢复。中国教育部长、澳外长和贸易部长都访问了对方国家。

今年8月初,中国商务部取消对澳大利亚大麦的惩罚性关税,被澳方视为两国关系的一大进步。2019年之前,澳大利亚一直是中国进口大麦的第一大来源国。

如今,“高级别对话的重启,表明中澳恢复关系的势头继续保持,步伐更稳。”周方银说,可以说,两国关系回暖的速度比想象中快,温度也比想象中高。双方已取得一些实质性成果,引起澳国内较为积极的反响。

陈弘认为,对话重启是两国关系改善、寻求分歧解决方案的重要步骤和契机。中澳间整体政治气候正在改善,双方都愿意坦诚交流。澳总理阿尔巴尼斯也表达了年内访华的意愿。这是两国关系的积极动向。

空间更广

时隔三年,中澳两国代表再次聚首,双方应该都有强烈的表达欲。

“经贸合作将成为首要话题,它是中澳关系的压舱石、助推器、最重要部分,对澳大利亚经济的正常运作和发展至关重要。”陈弘指出,在双方解决了大麦关税问题后,葡萄酒成为澳方寻求突破的重点。这次澳方代表团中既有葡萄酒协会的代表,也有大型酒庄的负责人。他们希望推动中方作出政策调整。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体量占澳对外贸易的1/4至1/3。因此,如何保证这种商业利益的稳定性,无疑是澳方很关心的话题。”周方银说,澳大利亚各界对加强与中国合作的热情与期待上升,期盼中国取消棉花、葡萄酒、牛肉、龙虾等产品限制。

其实,经过数十年的密切往来,中澳经贸足迹早已打破传统领域的藩篱。

“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不仅仅局限于矿产、农产品、水产品、葡萄酒等传统领域,还有很多应对新变局的合作领域,如气候变化、绿色低碳、新能源等。”陈弘说,中国是电动汽车以及锂电池出口大国,澳大利亚锂矿丰富,但提炼技术几乎没有。中国的光伏产业、风力发电都很发达,澳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两国在这些方面拥有合作空间。

除了经贸之外,对话期间,双方代表还会在人文交流、地区安全等领域交换见解,寻找共同语言。

“文化交流会是澳方关心的话题。”周方银指出,澳大利亚很多学校的财政对中国留学生的依赖较大。随着中国留学生赴美热度下降,澳大利亚成为潜在的替代选项。

“人文和经贸息息相关。”陈弘说,澳大利亚是旅游资源、教育资源的大国,把旅游和国际留学视为出口产品。这次澳方代表团也包括澳排名最高的八所高校联盟的主席。澳方希望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和游客,支撑在疫情期间受到打击的相关产业。

此外,周方银认为,中方代表对媒体交流兴趣较高。如果澳大利亚的一些媒体能更好地保持理性客观,不去捕风捉影、炒作反华议题,将为中澳关系的稳定营造更为健康的环境。

总的来说,“如果澳大利亚的政策制定者能有充分的政治智慧,能以更积极稳定的态度去对待两国关系,不再动辄用政治标签为两国关系设置障碍,相信两国合作的前景将更为广阔。”陈弘说。

寻找平衡

引人注目的是,就在对话重启前夕,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在面向南海的菲律宾岛屿举行联合军演,距黄岩岛仅240公里,美军精锐秘密参与,演练内容包括空战和夺岛行动等。剑指何方,不言而喻。在那之前,澳大利亚刚刚在悉尼首次主办美日印澳“马拉巴尔”海上军演。

分析人士认为,军演、对话近乎同步举行,不足为奇。中澳关系回暖并不代表双方没有分歧。

就身份而言,澳大利亚是“五眼联盟”成员、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将澳美同盟视为对外政策的基石。就行动来说,它参加了美国近些年在海外发动的所有军事行动,加入了美国纠集的一些地区性、全球性小集团,包括美日澳印四方对话机制、“奥库斯”美英澳同盟等,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仍在提升。

可见,“无论从传统上还是现实上,澳大利亚都受到来自美国的巨大影响,不可能彻底脱离美国的轨道。”陈弘说。但问题在于,当追随美国和澳大利亚本国长远利益相矛盾时,它应该何去何从?

前任莫里森完全一边倒,不惜牺牲本国利益,来服务于美国的霸权战略,从而为自身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工党政府似乎另辟蹊径。“眼下,澳大利亚政府希望两全其美。”周方银说,一方面通过对美合作强化自身安全,另一方面缓和对华关系以避免经济利益受损。

那么,它能实现这组双重目标吗?中国又会作何回应?

周方银指出,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中澳关系的复杂性不容忽视。必须看到,中澳关系保持基本稳定,对两国都有价值。一来,经贸合作的开展能让中澳双方从中获益。二来,中澳关系的改善,有助于降低澳国内反华势力的调门和势头。

周方银还注意到,近来,中澳、中美都是互动频繁,但中澳关系与中美关系有很大不同。

虽然国务卿、财政部长、商务部长、气候特使等美国官员陆续访华,但中美关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善,美国对付、打压中国的政治方向没有改变。但中澳关系不同,两国部长级访问确实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改善。

“从这个角度看,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仍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是完全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虽然近两年中美关系继续恶化,但中澳关系正趋于稳定。澳方在这点上值得肯定。”周方银说。

陈弘认为,在追随美国和维护澳本国长远利益之间,澳方仍有望找到某种平衡。比如同为“五眼联盟”的新西兰,就能妥善把握分寸,在某些问题上迎合美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迎合、甚至拒绝美国。到目前为止,工党政府仍在尽量掌握分寸。

展望未来,陈弘指出,中澳都表现出加深理解、减少误解、改善关系的意愿。两国关系完全有机会改善、加深、加强,但仍要看澳方的政治智慧和把控局面的能力。

周方银指出,中澳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澳方对华政策不应被他国绑架。加强中澳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接下来,两国经贸关系将更趋稳定,经济和社会基础会有所改善。但是,澳大利亚会不会继续拿意识形态问题做文章?中澳关系独立于中美关系发展的空间究竟有多大?这些问题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