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一个全勤上班的中年公务员在周末招摇撞骗

时间:2024-07-08人气:作者: 未知

一个全勤上班的中年公务员在周末招摇撞骗


2022年11月,锦州市林草局官网《锦州市林草局为企业办实事》的文章配图,右一为魏新河(锦州市林草局)

一个幽灵大学的幽灵教授,在各种学术会议和论坛之间徘徊——魏新河的身份确认是伪造的,给学术会议投稿的论文基本是抄的,去外地参加会议的差旅费大多是自己贴的,顶多占了几顿会务餐的便宜。他似乎想借此营造一个高校教授的人设,拓展一点游学或咨询的生意,也不知道成没成。总之,他作为公务员伪造身份参加社会活动的行为,涉嫌招摇撞骗罪,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了。

两个名字与三个微信号

当魏新河走进大学会议的现场,他首先会被人注意到的是身材。他个子高、身形壮,面容朴实甚至有些憨厚。他来自辽宁,但没什么口音,他说自己是退伍转业。他的论文正确而空洞,大词与专有名词一串接着一串。他控制不住发言时长,常会被主持人提醒尽快结束。

两三天的会议结束后,鲜少有人记得他。但他偶有特别言语,比如在某个智库论坛上,他的发言从世界杯切入贫困治理。

会后他问会务,发言的有证书么?有稿费么?

“魏老师您好,参加会议发言的专家学者,智库不提供证书、稿费,只能凭个人意愿选择是否投稿文章发表在会议论文集上。”会务回答他。


魏新河在参会后向主办方索要稿费(网络图片)

不提供报酬,差旅费往往也要自付,这是学术论坛的常态。

魏新河不算寡言,经常主动与人加微信。他至少有三个微信号,其中一个的头像是他在北京大学校门前的合影。他有时候叫魏新河,有时候叫魏鑫,个性签名都是关键词:大学教育、文化旅游、生态资源、保护环境、军队干部,再附上不同的手机号。

一位与他同场参会的廊坊师范学院讲师对《南方人物周刊》说,“尽管学术会议会有一些沟通,但你看这个名号儿,他肯定比我权威,我也没必要再主动跟他交流。”

各位与会者添加了不同的魏新河为好友。他有时候是辽宁理工大学教授,有时候是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还可能是辽宁工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辽宁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中心副主任等等。在会议的微信群里,魏新河会转发热点新闻,逢年过节,他会群发祝福,并且附上一句:旅游推广+高考报志愿+大学生涯规划,咨询魏新河/魏鑫。


魏新河的业务范围包含了旅游、高考志愿填报、生涯规划等领域(网络图片)

进入6月,他的朋友圈只有两种内容:接连不断的参会动态和高考志愿填报推荐。仅仅2024年6月15日这一天,在魏新河的朋友圈里,他就应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王教授邀请走访了人民大学“熟悉的校园”和“几年未见的老友”,实事求是的校风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他记忆犹新;并参与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参会人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医科大学的院长、博导、教授、医学杰青等欢聚一堂,畅所欲言”,配以自己在会议展板前的合影。

同频的是,他一天要推荐三遍渤海大学、辽宁理工学院、沈阳化工大学等,统一形容为“一所物超所值的好大学”,并建议咨询自己报考。

“他朋友圈都是全国各地参会的动态,还好奇过他不上课不带学生吗,怎么这么闲?”一位曾经接到过他投稿的会务说。另一位接待过他的会务则同《南方周末》说,他对魏新河的朋友圈一直颇感困惑,“(我以为他是)一个搞湿地保护的,咋弄上游学这种业务了?”

一个月四场会议

魏新河只参与线上会议,或是在周末举办的线下会议,他常在论坛的前期对接中失联,因此痛失参会资格。

他的真实身份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的一位科长,今年46岁,每周一到周五正常上班,几乎不缺勤。因此,他只能在线上和周末的线下,扮演一名教授,有时则是一名级别更高的官员。

他爱好文艺,写过不少林业口的宣传文章,被国家林草局转载过,也被苗木企业负责人送过锦旗。他还自己注册了个主页,写过几篇关于锦州生态的文章,比如《早一个月再现萌宠!辽东湾观测到到野生斑海豹》。

但这对魏科长来说不够。2021年11月,他停更了主页,也是在这个月,他以辽宁红海滩海洋湿地保护公园工作人员的身份报名,参加了“湿地生态领域专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属公益性质。

当时因为疫情防控,这场会议从线下转为线上,审核参会者身份的工作也就不再严格。但该项目的会务王鹏告诉《南方周末》,魏新河在提交答题作业时,更改了自己的工作单位,称自己为“辽宁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生态旅游办公室主任”。而会后统计培训证书信息时,他给出的信息则是“辽宁省锦州市林草局主任”。

从此,魏科长以不同的身份活跃在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新闻理论研究、法学等领域的学术论坛。

刊发征稿启事,筛选投稿,选定与会人员,这是学术论坛最常见的组织方式。公开信息可见,自2022年起,魏新河至少参与过15场学术会议。

仅2022年12月,他就以“辽宁理工大学”不同学科的学者身份参加了至少4场学术会议:作为教育学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学术年会上对教材改革发言;作为文旅学者分析了水浒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内在关系(他也曾参与过敦煌文化的学术活动,身份是博士生);作为管理学教授报告了共同富裕法治保障机制;以及作为马克思主义学教授在某双一流高校主办的论坛上报告了自己的合作论文《加强新时代农村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制度化创新》。

魏新河的论文合作者是渤海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吴爽,渤海大学向《南方人物周刊》证实,该校不存在这位副教授。

此外,魏新河还参加过四川眉山市委政法委主办的“三苏”法治文化论坛征文,获得三等奖,作品名为《从苏东坡的参与“高考”探查宋代科举制度》。

《南方人物周刊》查阅了多篇魏新河的论文,看起来都有模有样的,还带英文摘要。比如《加强新时代农村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制度化创新》一文的摘要如是写道:“弄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面临的多元化结构协同、多元化主体融合、有序治理难以嵌入和治理方式创新的困境。以期助益乡村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实践寻求理论支持。”

但从知网查重报告来看,这篇论文总文字复制比例为84.5%,全文有41.5%的内容都原封不动复制于同一篇论文。事实上,魏新河的论文都是粗糙地裁剪拼贴,只需免费的查重软件就能立刻判定为抄袭。

在《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中,最早觉察出魏新河身份有疑的论坛是2023年8月在兰州举行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然而就在一个月前,魏新河刚刚参与了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 “第四届县域社会学”论坛。

在兰州的那场学术年会上,魏新河的论文一度被收入“新时代国家公共关系战略体系构建”这一分会场,评议人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和清华大学教授,同场发言嘉宾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

“在初筛投稿论文的时候,会务组均是通过投稿邮箱所提交的论文、信息及与本次会议的话题相关度等进行汇总和筛选的,会交老师们去评审。魏新河在媒体上的参会信息比较多,且有不少都是知名高校、知名论坛,因此,一开始我们没有从这方面去怀疑,更多是考虑投稿内容和本次设置议程的契合度。”这场会议的会务兼发言人刘晴告诉《南方人物周刊》。

但在会议开始前一周,会务组对总是无法及时联系到魏新河感到怀疑,网络检索也只能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找到他,无法查到辽宁理工大学。他们向魏新河核实而得不到回应,遂撤下魏的论文。魏新河最终没有出现在纸质版的议程中。


魏新河伪造的渤海大学与锦州医疗学院的身份(网络图片)

“招摇撞骗罪”

招摇撞骗了两年半,魏新河直到2024年7月初才被彻底揭穿。尽管10个月前就有网友发帖称辽宁理工大学教授魏新河是一个骗子,不仅学校不存在,提交的论文完全是抄袭,但当时无人留意。

2024年5月,魏新河投稿了浙江大学一个跨学科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这次他的单位是“辽宁理工大学红色教育发展中心”。他被会务发现论文抄袭,被拒稿后又反复联系会务组成员,打电话或是添加微信,展现出诚恳的求知态度。他得到了会务组的理解,被允许旁听会议。他在会议回执中更改了身份信息:魏鑫,辽宁理工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他还将林草局的地址留作通讯地址。

辽宁理工学院与辽宁理工大学有两字之差,但前者是真实存在的。这次信息更改引起了会务组的注意,他们向辽宁理工学院和名称接近的辽宁理工职业技术大学核实魏新河的身份,都查不到此人。

6月23日,会议开始一周前,会务组将魏新河的两个微信号都移出了群聊。但就在次日,魏新河在自己的三个微信号上都发朋友圈称,“(受)浙江大学的邀请,前往杭州参加大会[拳头] [拳头] [拳头] [拳头]”,配文是浙江大学的正门照。

这让会务组的刘诚非常生气。“浙江大学的名声不是一个阿猫阿狗拿来踩的,”刘诚说,“他的朋友圈说我们邀请他来浙江大学,不删朋友圈,还骂我。那我只能和你搞到底了。”刘诚新注册了一个小红书账号,在6月25日曝光了魏新河招摇撞骗的行为,并且将网络上魏新河的参会信息整理成PDF,愿意私信发给感兴趣的网友。

大数据将这条发文推向了无数网友,包括十多位魏新河的微信好友,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记者们逐个求证魏新河的身份,最终在锦州市林草局得到了肯定答复。“确实有魏新河这个人,情况还在调查。”锦州市林草局在电话里答复每一家媒体。

7月4日,锦州市林草局发布通报,称本局工作人员魏新河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虚假身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已被停止工作,因涉嫌招摇撞骗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为了提高知名度,魏新河不仅付出了时间复制粘贴论文、参加会议,还付出了一些差旅费。

在《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中,一所接受过魏新河参会的高校非常紧张,反复解释是经验不足,意料之外,并声称因魏新河没能提供职称证明,他们没有给魏报销火车票。“确实住宿费是我们出的,住了两天,在我们这里吃了几顿饭。”会议负责人尴尬地说,“就是大家一起吃的会议餐,没有多好。我们也想不到有人专门跑来蹭几顿饭啊。”

这位负责人解释说,他们这场会议主要面向校内学生,汇编会议论文报给上级部门,完成大学生思政课的考核。“全国都在搞这个,这是我们的常规工作。”他说。

学术形式主义已是老话题,为了用掉经费,完成考核任务,学术会议开得又密集又随意,甚至会在年底突击开会。2023年7月,文旅部、中宣部等11个部门曾下发通知,对于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举办超出职能范围的主题交叉重复、内容空泛、导向有偏差的“表演式”“形式主义”论坛活动等进行清理整治。

最早退稿魏新河的刘晴向《南方人物周刊》尝试分析魏新河能多次混迹学术会议的原因:对于小型学术会议,一般都是本学科的学者及在读硕博生投稿、参会,多不对譬如单位盖章、学部负责领导签字等作出严格规定,在审稿阶段通常也不对作者身份做非常严谨的核查;而对于大会,因为与会人数过多,会务人手跟不上,就会出现蹭会、混会。

“另外,我想近年来各个学科领域都在呼吁跨学科研究,所以其实学术会议如果有跨学科视角的研究分享,不仅是受欢迎的,而且可能带来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我想这些会议主办方大多数是看到魏的“马工程”学科背景,以及他所提交的abstract title(摘要题目)与本次会议契合度高,甚至内容上可能还看似“言之有物”,所以就出差错了。”刘晴说。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