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美称克宫遭无人机袭击系俄“自导自演” 俄媒借外嘴驳斥

时间:2023-05-06人气:作者: 未知

美称克宫遭无人机袭击系俄“自导自演” 俄媒借外嘴驳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5日表示,乌克兰在美国的许可下实施了对克里姆林宫的袭击。而部分美国媒体和前官员却称,袭击可能是俄罗斯的“自导自演”。对于这种说法,俄罗斯媒体借助外嘴进行了驳斥。

俄外长:俄将采取实际行动予以回应

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克里姆林宫遭无人机袭击是敌对行动,俄罗斯将采取实际行动予以回应。

俄罗斯外长 拉夫罗夫:很明确,这是一次敌对行动。我们都清楚,如果(美国)不知情,乌克兰不可能实施(袭击),俄罗斯将采取实际行动予以回应。

俄副外长表示俄将采取一切手段防止对国家安全的侵犯


克宫遭袭

4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说,没有人会相信美方否认的说法。俄罗斯将会使用一切手段,防止任何人侵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领导人的安全。

里亚布科夫指出,美国一直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处于公开武装冲突的边缘,但俄方正努力防止两国关系陷入这个深渊。

俄“自导自演”?美记者:可笑的叙事

对于袭击事件,美国却企图将矛头指向俄罗斯。3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里娜·让-皮埃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美方不会对袭击事件进行推测,但又煞有介事地声称,俄罗斯此前有过“自导自演”的行为。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所谓克里姆林宫遭袭是俄罗斯“自导自演”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


美国中情局前官员接受采访

美国中情局前官员 丹·霍夫曼:我认为所有的迹象表明,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行为。

西方所谓俄罗斯“自导自演”的说法遭到抨击。美国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4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西方媒体之前流传可笑的说法,说俄罗斯炸毁了自己的‘北溪’管道。现在他们又在暗示说克里姆林宫可能昨天自己袭击了自己。”


美国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发推

俄罗斯媒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也连线一名美国中情局前分析师,驳斥了西方媒体的说法。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美国记者格伦·格林沃尔德认为,在“北溪”管道爆炸以及现在克里姆林宫遭袭事件上,美国的叙事是可笑的,你是如何看待的?


美国中情局前分析师

美国中情局前分析师 拉里·约翰逊:我同意他的看法,企图指责俄罗斯是美国惯常的一种笨拙反应。

延伸阅读:

专家:袭击克宫无人机机型有3种可能 自爆可能性更大

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表示,有两架无人机对克宫进行了攻击。俄方及时通过电子战系统采取行动,使试图袭击克宫的无人机失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后来公开的视频显示,无人机在克宫的总统官邸上空爆炸,对建筑穹顶造成破坏。军事专家张学峰认为,这是“21世纪的鲁斯特事件”。之前常说的“低、慢、小”目标,正朝着“更低、更小、更慢”的方向发展,给应对带来较大麻烦。目前,关于此次事件公开的信息相对有限,给外界留下很多谜团。

自爆还是“击爆”

目前一份公开的较为清晰的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总统官邸的视频显示,一架小型无人机直接飞向该建筑,在穹顶上方数米处爆炸。从爆炸火光看,这架无人机携带了爆炸物,而不仅是无人机本身的燃料发生燃烧或爆炸,但这种爆炸总体威力有限。那么,这架无人机是被俄方安保人员射击后引爆的,还是自行爆炸的呢?



视频截图

张学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爆的可能性较大。俄方的反无人机系统,如激光反无人机、防空用轻武器等,恰在无人机逼近穹顶中央时命中,而且恰好命中战斗部部分进而引爆无人机,那就太巧了。而且这种引爆,从效果上看,可以说是对无人机攻击的一次“神助攻”。

从视频来看,无人机从高处径直飞向克里姆林宫的穹顶,攻击目标应该就是穹顶中央。从爆炸效果看,无人机携带的战斗部重量不大,很难对克里姆林宫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这种打击的目的可能是造成政治影响。

张学峰认为,该无人机很可能使用了GPS导航方式,将目标坐标设定为穹顶中央。之所以没有直接命中建筑,或者在正中央起爆,一种可能是GPS信号误差及无人机的控制误差所致。特别是GPS的高程误差相对较大,导致无人机没能直接撞击。另一种可能是俄方在克宫周边采取了GPS干扰或GPS欺骗技术。

几种机型都有可能

从公开的视频来看,实施袭击的无人机应该是一架固定翼无人机,并非常见的商用多旋翼无人机。袭击发生时,有疑似安保人员正在向穹顶攀登。将无人机和人员对比发现,实施袭击的无人机翼展至少超过2米。有俄方专家认为,袭击者使用的可能是PD-1和PD-2无人机。张学峰表示,仅从这个视频来看,还很难确定无人机型号。想要确定到底是哪种无人机,还需要结合残骸等更多信息进行分析。但从翼展来看,PD-1、PD-2,包括之前曝光的乌克兰UJ-22无人机都有可能。上述无人机,都拥有从乌克兰飞抵莫斯科的能力。



PD-1无人机 资料图

俄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上述无人机可能是从莫斯科地区发射的。不过张学峰认为,把那么大的无人机从乌克兰运到俄罗斯,然后在俄罗斯本土发射,用来打击克里姆林宫的难度,并不比让这些无人机从乌克兰起飞,直接飞到俄罗斯空域更小。无人机能在莫斯科地区畅通无阻地飞行,也能在俄其他空域飞行。另外,如果从莫斯科放飞,似乎没必要用那么大的无人机。使用更小型的无人机可以减小被发现的概率,提高攻击隐蔽性。因此,尽管目前不能排除从俄罗斯境内发射无人机的可能,但张学峰更倾向于无人机从乌克兰控制区域起飞。

俄首都防空为何表现“拉胯”

尽管这是第一次对克里姆林宫发动无人机打击,但之前部署俄战略轰炸机的恩格斯空军基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的多个目标,都曾遭遇乌无人机打击。俄多地油库等后勤设施也遭遇无人机打击,甚至在莫斯科附近也出现过坠落的无人机。张学峰表示,这表明俄防空系统无法确保对这类无人机的有效拦截。这不能用“大意了”来解释,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问题。之前,有资料称,乌克兰的无人机寿命只有6架次,商用多旋翼无人机的寿命只有3架次。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严密。但换一个角度,如果这些无人机是用来执行攻击任务,意味着6次只有一次被拦截,这又是一个很低的拦截概率。

张学峰表示,应对“低小慢”目标是全球都很头疼的难题,这类目标正朝着“更低、更慢、更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GPS等卫星导航系统的成熟,让很小的平台也能进行精确导航,而且可以飞得更低。这类小型平台本身又飞得比较慢,进一步增大了探测、拦截的难度和成本。

张学峰表示,对付这类目标,需要新技术加持。比如雷神公司的“Ku波段射频系统”,整个系统的体积比较小,探测距离又比较远,使用特殊算法增加对小目标的探测概率,再通过在重要目标附近加大部署密度的方式,提高发现概率。或使用气球载传感器,提高单个传感器对超低空目标的覆盖范围。此外,这种简易的自杀式无人机主要使用卫星导航,特别是使用民用的GPS信号,抗干扰和防欺骗能力较差,通过导航信号干扰或导航欺骗方式予以应对,主要问题是这类干扰会影响自身对导航信号的使用。不过,上述方案都需要大量投资,俄罗斯现有的对空防御体系并未针对这种目标进行优化,难免造成百密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