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突然确诊癌症中晚期,已转移!宁波男子无法接受:怎么可能!医生:发现一个,全家高危!

时间:2024-06-11人气:作者: 佚名

突然确诊癌症中晚期,已转移!宁波男子无法接受:怎么可能!医生:发现一个,全家高危!

来源:宁波晚报

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67岁的朱老伯特别显眼。在这个几乎全是女性患者的病区,朱老伯是唯一的男性患者。

前段时间,年近古稀之年的朱老伯确诊乳腺癌,已是中晚期,肿瘤也有转移。家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大老爷们,怎么会得这种病。

该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唐鲁兵主任医师介绍说,乳腺癌并非女性的“专利”,男性也会患乳腺癌,虽然发病率很低。不可忽视的是,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因为认知上的缺陷,男性平时很少会做乳腺筛查,所以一旦患上乳腺癌,病情往往比女性要严重,存活率也比女性要低,预后更差。

67岁老伯患上乳腺癌

看着乳腺B超、钼靶和磁共振检查结果,朱老伯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我一个老头子,怎么可能有这个病啊,会不会是你们搞错了。”

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老伯显得既尴尬又无奈,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老伯的情绪才渐渐稳定,闻癌色变的恐惧,让他和家人一时间都手足无措。

老伯今年67岁,早在4年前,他偶然发现自己胸部有个黄豆粒大小的硬块,因为不疼不痒,也没任何不适,也就没有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伯发现那个肿块越来越大了,摸上去至少有核桃大小。


乳腺B超显示图

家人发现后觉得不太对劲,反复劝说后,老伯才克服了难为情,来到该院的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求诊,结果查出了这种男性少见的疾病。

在家人的鼓励下,老伯逐渐从恐惧中走了出来,医生为朱老伯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手术后医生根据病理结果开具了化疗及靶向等治疗方案。在那个几乎全是女性患者的病区,老伯是目前唯一的男性患者。刚开始,他和同病房的病友都不大适应,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理解了,他也不再那么尴尬,有时还调侃说,人家都是老公陪着老婆来的,而他却是老婆陪着老公。

男性乳腺癌发病有上升趋势

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乳腺疾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唐鲁兵主任医师介绍说,从身体结构来说,男女都有乳腺,因而男性患乳腺癌并不稀奇,只是比例比女性小得多,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1%。

但有个现象不容忽视,近年来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相比于女性乳腺癌在45岁到55之间最常见,男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比女性要偏大一些,诊断的平均年龄大多在60多岁。

另外,男性乳腺癌一经确诊,往往比女性患者更加严重,预后也要差一些,这主要是男性认知缺失导致的疏忽。大多数男性以为男人不会患乳腺癌,体检时也从不检查乳腺,即便有了乳腺肿块等发病迹象,如果是女性就会及时去医院检查,而男性大都不以为然,等出现疼痛,乳头回缩、出血、皮肤溃烂等症状时,已经是晚期了,所以男性一旦确诊,发生转移的概率就比较大,淋巴结受累的也比较多,预后也就会差很多。


医生查看病人病情

男性患者家族高危人群会更多

据介绍,男性乳腺癌的发生,除了大家熟知的压力、情绪等因素外,跟血液中雌激素升高也有一定关系,还有就是接触化学物品、电离辐射等职业暴露因素。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是基因突变,特别是BRCA基因突变。唐鲁兵主任医师介绍说,15%到20%的男性乳腺癌患者中,都可查出这种BRCA突变基因。

因为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都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所有的乳腺癌中,约5%-10%的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的特点,比如母亲和女儿、姐姐和妹妹可能同时患有乳腺癌,业内称为遗传性乳腺癌。绝大多数遗传性乳腺癌具有BRCA基因突变,有BRCA基因突变的人群,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70%。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虽然非常低,但如果家族中有一个男性乳腺癌患者,那么有血缘关系的一二级女性亲属,都属于高危人群。这也是为什么乳腺肿瘤的大夫都有点“怕”男性乳腺癌患者,因为发现这一个,后面有一家子高危人群。

因此,一旦家族有这种乳腺癌患病史的,最好要定期进行乳腺的检查。唐鲁兵主任医师提醒说,最好从年轻时就开始筛查,25岁前B超检查,确认是否有乳房肿块,25岁以后钼靶检查比较好,必要时穿刺或者活检。总之,如果男性发现乳房部位有可触及的肿块或有肿胀感、乳房表面皮肤凹陷和起皱、乳头发生内陷、乳头或者乳房皮肤泛红、乳头大小出现异常、或是乳头溢血、溢液等情况时,应马上到医院就诊检查。

延伸阅读

母亲确诊癌症晚期10岁儿子:若妈妈不在 我也不活了

“有一天妈妈不在了,你怎么办呢?”得知妈妈癌症晚期时,何子申只有10岁,“我也不活了撒”,这句话是他当时给妈妈的回答。


何子申回答妈妈的提问

在妈妈邓静的“遗愿清单”视频里,她笑得大声、活得精彩,“我要给我的孩子留下一些东西”。

走进这个位于贵州遵义的小家,我们本想知道的是一位癌症晚期的母亲到底想留下什么?

到了才发现,我们没有想过一个孩子要如何面对这些?

记者庄胜春说“这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采访”。

妈妈:我不想让儿子嫌弃我

生命突然被标明期限,生活如何继续?

即便成年人,一时也难回答。

“得知癌症那一天我真哭了,从凌晨四点哭到七点。泼天撒地地哭。何哲也哭,他躲到厕所哭,不让我看到。我想我孩子怎么办,何子申怎么办?”

去年,36岁的邓静确诊乳腺癌晚期,转移到肺。为照顾她,丈夫何哲的工作没法继续,生活似乎只剩下“怎么让妻子活下去”一件事。“我在网上关注的全是治疗方案,结果给我推送了一大堆癌症病人的视频,每个都是‘今天打药好难受’‘我的生命怎么会这样’……我疯狂刷游戏视频,我不想让它再推送给我那些了。”

六次化疗、乳房切除手术和二十五次放疗,邓静的右腋下被掏空,不能拎重物,无法抱起儿子。“肺转移以后,我偷偷查,想知道我到底能活多久。结果一看,妈呀,三到六个月!最多可能就一年!我还躺着干吗呀!”

崩溃之后,邓静想换个活法儿。今年1月开始,她在好友、儿子的帮助下,开始了“遗愿清单”系列视频的拍摄。她爬山、看海、学街舞,独自走进公共浴池,不理会他人目光;她恶搞老公,与家人拍美美的照片,放声大笑……


邓静发布的“遗愿清单”视频

十天,涨了十万粉。质疑,也随之出现:这(人)真的是癌症晚期吗?是为了博流量吗?邓静说,“不符合大众对癌症晚期病人的固有印象”。

“我都这样了,只有那点时间了,我还在意别人怎么说我啊!”若是生病前的邓静,她一定要怼回去。可现在,她不会。


邓静称想成为有活力的人

很多人私信邓静说,他们的父母因癌症离世,生命最后时光选择瞒着孩子,没能留下太多影像资料。


邓静收到网友私信

邓静想给儿子留下的,除了影像,除了相伴的回忆,还有妈妈努力的样子——

“就算未来我不在了,我也是陪着他的。他看到妈妈在生病的时候,都可以那样努力地工作和生活。未来他遇到困难,肯定也不会认为是太大的事情,都能过去。”

儿子:妈妈,你要等我长大哦


邓静和婴儿时期的儿子

“你看,这是我妈妈的照片。”初见何子申,他拉着我们看这张像素不高的照片。这是他用电话手表拍下的,妈妈抱着弟弟毛豆。“那时候妈妈还没有生病,我才9岁。”


妈妈从北京做穿刺检查刚到家,何子申追着询问结果

今年,何子申也不过11岁。像大部分同龄孩子一样,贪玩爱闹,写作业令父母“冒火”。邓静、何哲形容他是“到来不去”——到懂又不懂的年纪。

“你到底知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情况?”“知道,会死人。”

父子间有过关于妈妈病情严肃的谈话。身边人都在说,“你妈妈现在生病了,如果你惹她生气,妈妈就会不好”,何子申身上,有了不同于大人的压力。


邓静接受电视采访

儿子对于妈妈拍视频态度的改变,发生在首条“遗愿清单”上线后。邓静收到大量网友私信,有的是自己患病,有的是亲人离世。邓静一一念给何子申,“我说你看,这个人就因为妈妈的视频有力量了,他也有生的希望了,这就是我做这个事情的意义。”


邓静收到大量网友私信

何子申在早上六点接到同学电话:“我刷到你妈妈的视频了!你妈妈好勇敢!”同学里甚至出现了妈妈的“铁杆粉丝”,请求何子申安排见面。那次,何子申“老自豪了”,可他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妈妈那天刚打完药,不是很舒服”。

邓静之前打的靶向药在医保范围内,可惜都耐药了。DS-8201,是最后的希望。去年年底,DS-8201参加国家医保谈判,没有谈成,未能进入国家医保。现在,邓静每隔21天就要注射一次,每次费用都在三万元以上。这就像一座山,压在家里每个人的心上。“早餐给何子申几块钱,我都会吼‘能不能不在外面吃东西’。说是不健康,也是因为没有钱。”

谁能想到,这句话是从一个11岁孩子嘴里说出的。

现在,拍视频、拍广告……如果能让妈妈快乐,如果能延续妈妈陪伴自己的时间,何子申都会认真对待。


何子申给妈妈做饭

何子申参与妈妈视频拍摄,完成妈妈心愿:吃一顿孩子做的饭。

“你现在每天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什么?”记者庄胜春问何子申。

“妈妈要快点好起来。”11岁的他,不会再说那句“我也不活了”,因为“妈妈说过,毛豆还那么小,我还要继续带毛豆“。

何子申脑海里总有这样一个画面:“我们坐在车上,我把毛豆夹在中间,爸爸妈妈坐在前面,我们一起出去玩。”

11岁的他,还是爱一头扎进妈妈怀里撒娇,“妈妈,你要等我长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