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特斯拉中国版FSD被曝将采用百度高辅地图,百度股价午后急涨

时间:2024-04-29人气:作者: 未知

特斯拉中国版FSD被曝将采用百度高辅地图,百度股价午后急涨

特斯拉FSD距离进入中国越来越近。

4月29日,百度(09888.HK)午后直线拉升,一度涨超6%。有消息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特斯拉将使用百度地图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地图(高辅地图),用于中国版FSD(Full-Self Driving,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和百度官方拒绝对上述消息置评。


FSD中国版内测视频流出

据央视新闻消息,应中国贸促会邀请,4月28日下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抵达北京,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会见马斯克,就下一步合作等话题进行交流。

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预计马斯克此行,会讨论在中国推出FSD的许可。此前于4月20日,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上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特斯拉FSD可能很快就能进入中国。

有消息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马斯克每次入华,都会有业内人士分析FSD要入华。实际上,在此之前FSD入华条件还不具备,而到了今天,几个障碍均已扫清。

上述人士表示,在数据安全方面,特斯拉通过国家汽车数据安全要求,各地已陆续解除禁停禁行,这意味着国内最权威的标准和要求,对特斯拉的数据安全表现认可。此前,特斯拉已于2021年成立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本地化存储。此外,特斯拉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并通过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

测绘资质,同样是智能网联汽车入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该方面,特斯拉在中国和百度地图早已有深度合作。消息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特斯拉将使用百度地图提供的高辅地图用于中国版FSD,百度地图前些日子也宣布车道级导航将于5月在特斯拉全球首发,显然特斯拉已经和百度地图一起完成了FSD所需的车道级地图数据。”

对于上述消息,特斯拉方面未有回应。

从网友发布的图片中能看出,即将更新的百度地图特斯拉车道级导航界面,和最近更新的美国FSD界面十分相近,融合了车道级地图+视觉感知信息。预计很可能会在同一次OTA中实现。


网友路透图:百度地图车道级导航特斯拉版

据悉,目前已有很多车主收到了EAP(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尝鲜包)的内测推送,包月价格699元。EAP为增强辅助驾驶,增加了智能机召唤、自动泊车、NOA等功能。

特斯拉在四年前推出FSD,然而在其全球第二大市场却一直未能落地。对于特斯拉FSD,中国市场上的消费者可谓期待已久。而特斯拉也亟需FSD这个“杀手锏”来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的注意。

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在全球的交付量也大幅低于华尔街预期,为38.68万辆,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高达20.1%。

与此同时,北京车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米、华为、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车展上大放异彩。这些中国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也给特斯拉中国带来巨大压力。

自动驾驶则成为了马斯克交给投资人的一剂定心丸。基于大规模行驶里程、自研运算平台、巨大算力的布局,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软件FSD已进入V12.3阶段。特斯拉方面表示,完全自动驾驶距离走入现实仅“一步之遥”,其大规模商用一旦落地,将成为特斯拉利润丰厚的“现金奶牛”。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特斯拉保有量已经超过170万辆。这170万辆车的行驶数据对于特斯拉来说也十分宝贵。

多家机构研报认为,如果FSD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它将成为中国本土车企自动驾驶方案的有力竞争者,并有望再次成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一条“鲇鱼”。

延伸阅读

市值缩水超60000亿元,马斯克下了一个“超级赌注”

Nico Murillo佩戴着胸卡,试图进入他所工作的特斯拉工厂。然而,工厂保安拿走了胸卡,并告诉Murillo,他被解雇了。这一幕发生在2024年4月15日,残酷的现实让Murillo有些难以接受,他已经在特斯拉担任了近5年的生产主管。

“2023年的我,曾有一度为了避免通勤时间,工作日就在停车场的车里睡觉,在工厂洗澡,在休息室用微波炉加热晚餐。”Murillo在回顾被裁经历的帖子中细说着他曾经作出的牺牲,难掩沮丧。



眼下特斯拉正面临着增长困境,图为特斯拉轿车

实际上,Murillo只是特斯拉近期开启的史上最大规模裁员的一个缩影。眼下,特斯拉正面临着增长困境。最新财报显示,特斯拉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至213亿美元,创下2012年以来最大同比降幅。

如今特斯拉寄望于更平价的车型、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下称FSD),以及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来摆脱低谷。

然而,AutoForecast Solutions全球汽车行业预测业务副总裁Sam Fiorani对《每日经济新闻》·每经头条记者表示,Robotaxi预计一时半会儿难以面市。“特斯拉向来是先宣布新产品,然后再花费数年时间才将其推向市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收盘,特斯拉市值已从2021年11月创下的1.3万亿美元高点跌至4608亿美元,缩水约8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866.4亿元),仅缩水部分便远远高出“台积电”当前的市值(6920亿美元)。机构投资者的抛售,让人感觉马斯克的“特斯拉”股票像是进入了“无人驾驶”状态。

逆境:开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市值较最高点蒸发近8400亿美元

长期以来,特斯拉都被视为电动汽车的标杆企业,然而,在经历一波高速增长期后,曾经令华尔街趋之若鹜的“科技新贵”,如今也祭出了裁员这把“杀手锏”。

4月中旬,特斯拉宣布将裁减超过10%的全球员工,这意味着超过1.4万人将被裁。这一决定被媒体称为特斯拉“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大裁员背后的现实是,特斯拉正站在悬崖边上。

北京时间4月23日凌晨发布的财报显示,由于全球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放缓,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至213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的223亿美元,不仅是近四年来的首次同比下滑,也是2012年以来最大降幅。环比来看,降幅更是超过15%。此外,2024年一季度的营业利润率也从两年前的19.2%大幅下滑至5.5%。

本月初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由于降价未能刺激需求,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出现近四年来的首次同比下降。

在资本市场,特斯拉的表现也是“跌跌不休”,远不及丰田和通用汽车等老牌汽车制造商。

2021年11月,特斯拉曾创下1.3万亿美元的市值巅峰,傲视整个电动车市场。而截至4月23日收盘,特斯拉市值已跌至4608亿美元,较1.3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蒸发近8400亿美元,累计下挫近65%。年初至今,美股“七巨头”中,仅特斯拉与苹果呈现跌势,特斯拉股价累跌41.79%,跌幅是苹果跌幅(10.14%)的3倍以上,市值蒸发近3306亿美元。

在欧美:需求放缓,消费者兴趣减弱

特斯拉的危机不是孤立的。在其增长困境的背后,也有美国整个电动汽车市场的低迷。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接近26.9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下降7.3%。据标普全球汽车的数据,今年1月,美国电动汽车的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5%,与之对比,2023年1月的同比增幅为52%。

今年年初,美国芝加哥地区出现创纪录低温,气温骤降至零下两位数。在极端寒潮天气影响下,数十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因无法充电被遗弃在公共充电站,就像是个“墓地”。一位车主说:“这里是一堆死了的机器人。”

极端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性能不佳也在左右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兴趣。根据J.D. Power 2024年美国电动汽车体验(EVX)拥有者研究,截至2024年2月底,表示很可能考虑购买或租赁电动车的消费者比例下降至24.4%,连续第四个月下滑;表示不太可能考虑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比例上升到22.2%。

J.D. Power表示,年初芝加哥的情形表明,电动汽车在寒冷天气下充电速度缓慢,这可能加剧了这种担忧。

AutoForecast Solutions全球汽车行业预测业务副总裁Sam Fiorani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一直是波浪式的。第一波包括‘技术精英’和有影响力的人士,以及促使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人群。在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后,电动车推广的重心要转移到普通人身上就显得很难,因为这部分群体对变化持谨慎态度。”



马斯克称痛恨裁员

《纽约时报》报道称,分析师认为,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之所以疲软,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和缺乏价格合理的产品选择都是原因,而且,战略上讲,美国并没有将电动汽车视为可持续交通计划的一部分。

除美国外,欧洲的电动车市场需求也在放缓。以德国为例,该国3月的电动汽车销量下降了29%,创十多年来最大降幅。

美国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研究总监龚慧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近期市场大环境看, 发达汽车市场对电动车不‘感冒’的原因是多样的,而受西方这种不‘感冒’影响最大的应该还是特斯拉。”

在整个行业的低迷之下,去年以来,欧美众多传统车企开始重新考量他们的电动化战略。

Sam Fiorani对记者说:“要吸引更多买家进入市场,就必须改善公共充电设施、加强电动汽车好处的相关教育并降低产品定价在电池、充电或其他技术取得更多进步之前,我认为电动汽车市场目前的增长放缓态势将持续下去,可能会持续两至三年。

不过,龚慧巍同时称,“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车领域的‘苹果’,市场预期非常高。特斯拉2023年在全球交付了180多万辆电动车,目前交付增长的预期还保留着,包括对它的技术、‘三电’(动力电池电芯、电机、电控)及智能驾驶和市场占有率的预期。”

在中国:劲敌环伺,价格战白热化

对特斯拉来说,闹心的不只有美国本土市场需求低迷,在中国,当地车企的“全面围剿”之势可能更值得担忧。

有观点认为,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全球交付量下滑与其在中国市场同期业绩不佳有一定关系。数据显示,今年1~3月,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累计约13.2万辆,同比下滑3.6%。其中,3月零售销量约为6.24万辆,同比下降18.61%。不过,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中国产能达到峰值,销售处于波动中,容易出现负增长。”

在外界看来,特斯拉在华销量大幅下滑,主要是受越来越多同级别电动中高端车型进入市场后对其主力车型挤压所致崔东树也坦言,特斯拉中国销量下滑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小米SU7上市影响。

除小米SU7外,在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内的细分市场中,特斯拉主力车型Model 3还要与极氪007、新极氪001、星际元ES、蔚来ET5、小鹏P7i、比亚迪汉、小鹏P7、智界S7等抢夺市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自主品牌开始推出对标Model Y的车型。除已上市的小鹏G6外,腾势汽车日前也以更低价推出了Model Y的竞争车型——全新腾势N7。此外,蔚来全新子品牌乐道旗下首款车型乐道L60亦直接对标Model Y,且成本比Model Y降低10%左右,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于第四季度开始大规模交付。

“今年一季度主要电动车企销量也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特斯拉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因为除了发达市场,新兴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电动车企的强势崛起,包括华为和小米等高科技公司的入局,为本已非常‘卷’的电动车竞争增加了不确定性。降价和领先者市场份额的稀释在所难免。”龚慧巍对记者指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斯拉在官宣涨价不到一个月后又对Model 3、Model Y、Model S、Model X全系降价1.4万元。降价后的Model 3与小米SU7价差缩小到1.6万元,而Model Y与全新腾势N7的价差也不足1万元。

而对于后续特斯拉是否会进一步降价来保销量,Sam Fiorani对记者指出,“特斯拉进一步降价并非不可能,但其每次价格调整都是为了平衡当时市场的供需关系。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已经为其电动车的供给确定了一个水平,现在他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买家进入市场。”

马斯克的“超级赌注

面对重重挑战,特斯拉将“突围”战略的重心放在了更经济实惠的平价车型、FSD,以及具备FSD功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上。

最新的一季报发布后,马斯克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特斯拉低价车型即使不在今年晚些时候,也会在2025年初开始生产。该消息一公布,特斯拉股价盘后大涨超10%。

马斯克承认电动汽车需求正面临压力,其他汽车制造商正在转向混合动力汽车,但特斯拉不会这样做。他指出,特斯拉新车型的推出正在加快,其中包括一款更便宜的汽车。这些车辆将使用现有的和新的平台,并在公司现有的生产线上生产。

而在此之前数天,特斯拉将其FSD软件在美国的价格从1.2万美元大幅下调至8000美元,每月订购费用也从此前的199美元下调至99美元。在短期没有新车型投放的情况下,持续更新的FSD将成为特斯拉征战全球市场的“利器”。

对于FSD的创收能力,高盛分析师Mark Delaney团队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称,尽管FSD仍处于测试阶段,但其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0亿~30亿美元。

该团队认为,从有利的方面看,随着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电动车的增长,“我们相信,到2030年,特斯拉的软件相关收入每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主要来自 FSD)。”

尽管报告给出了乐观的营收预期,但FSD在大规模商业化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动驾驶汽车和监管方面的专家称,特斯拉可能还需要数年才能发布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FSD等驾驶辅助系统在有限的情况下效果非常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当系统出现混乱时,需要司机介入。此外,技术和监管层面还没有发展到让自动驾驶汽车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可靠的水平。我认为,商用自动驾驶汽车要到2030年的某个时候甚至更晚才会出现。”Sam Fiorani告诉记者。

作为特斯拉谋划的另一大“利器”,Robotaxi计划将在今年8月份推出。然而,Fiorani对记者指出,Robotaxi预计一时半会儿难以面市。

特斯拉向来是先宣布新产品,然后再花费数年时间才将其推向市场。改进电池或FSD软件都需要时间,如果Robotaxi真如马斯克所说,是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话,我认为至少明年不可能实现。尽管如此,承诺具有生产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技术,仍可能会让投资者再兴奋几年。”他解释道。

自动驾驶具体落地和渗透率与政府监管有很大关系。”龚慧巍对记者总结说。“马斯克描绘的电动车技术颠覆传统汽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但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丰田、大众、通用汽车和福特等传统巨头一定会想尽办法延缓电动车的普及以便为产品创新赢得时间。所以,马斯克近期面对股市的下挫和市场的严酷竞争而采取的全球10%裁员等一系列举措实为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