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张思南:德总理朔尔茨即将访华,核心议题是?

时间:2024-04-14人气:作者: 未知

张思南:德总理朔尔茨即将访华,核心议题是?



朔尔茨开启对中国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 资料图

直新闻: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14日开启对中国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对此你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我能想到,朔尔茨此行访问中国,核心无外乎是贸易议题。

2023年,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为2531亿欧元。我在之前的评论中说过,这个数字本身并不乐观,相较于2022年的2979亿欧元,有着超过15%的跌幅,但也不至于如某些观点所言,“德国经济正在与中国渐行渐远”,否则朔尔茨也不用千里迢迢赶来。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朔尔茨就开始筹备他的二次中国行了,而且还放出风要带着一个横跨德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商业代表团,朔尔茨明显是想为两国经济的双向奔赴再努把力。

话虽如此,我不认为当前的中德贸易没有挑战。这个挑战就是,德国也许还是当年的那个制造业强国,但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了。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企业正在超越简单的加工组装,走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中德因此在先进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上,存在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比如说2023年9月的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抱团出海,结结实实地震撼了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的德国;今年2月,满载比亚迪电动车的运输船“探索者一号”停靠不来梅,再一次让德国人直观感受到两国间贸易往来的结构性变化。不只是电动车,国际保险信用公司安联贸易在最新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已经在机械设备、化学品,以及包括计算机、通讯和家用电器在内的多种电子设备的出口上,超越德国。而反映在国际贸易的总出口占比上,就是中国从2000年的不到4%一路增长到2022年占全球出口的14%,而德国则长期保持在10%左右,直到2022年掉到8%以下。

随着2025年德国大选临近,这些都不再仅仅是贸易问题,而或多或少转化为具体的政治压力,朔尔茨需要通过他的中国之行向德国社会证明“我能为德国企业和德国经济的未来赢得一个更好的安排”。



中国连续第八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图为中德国旗 资料图

直新闻:那在你看来,中德经济是零和博弈的关系吗?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2023年,德国出口陷入疲软,持续至今;2024年,德国经济预期一路走低至0.1%。美国“政治”新闻网在一篇题为《德国的朔尔茨为何向中国龙低头》的文章中,将德国自2023年以来的出口疲软归结为中国企业的崛起,认为中国“不再依赖德国产品”导致了德国的“经济困境”。这一观点既傲慢又荒谬,它本质是在要求中国以自身的经济增长为代价,来延续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既得利益,认为中国只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游,以自身的劳动力密集和资源密集型的方式来承载西方社会的繁荣与富足。如果要讲个公平正义的话,中德贸易结构的调整才符合公义,它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长期基于不平等现状的经济剥削被一点一点终结,从而回归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间经济合作。

所以回答你的问题,中德经济是不是零和博弈关系,取决于德国如何看待中国的产业发展,如何看待中国的制造业进步。

好在德国人有相对务实的一面,我们一方面看到欧盟提出了所谓“去风险化”的论调,欧洲的媒体会渲染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另一方面,朔尔茨此行出发前,也对媒体表示,德国的经济模式并非基于或是依赖保护主义,“而是来自于德国产品的吸引力”,可谓是对中德间贯彻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合作发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此外,根据安联贸易的报告,对德国大型企业而言,中国依旧是“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2年期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了五倍。

某种意义上,德国人的这种务实也无关乎他们的觉悟,而是一种对于客观事实的基本正确反应,因为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德国企业的国际业务支柱。以大众为例,2023年,大众全球销量92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324万辆,占比35%,仅次于全球最大的西欧市场。此前德国汽车巨头梅赛德斯-奔驰高管就表示:要让德国经济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运转,那绝对是幻想。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舒拉利克也曾强调:“与中国的贸易给德国带来了繁荣,而这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而这种“不可替代性”在当前德国低迷的经济现状之下,或许会更加凸显,但这种凸显不是为了让德国人去思考所谓两国经济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要去反思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同时,德国该如何同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去进行产业的结构调整,从而与中国共同做大蛋糕,实现共赢而非所谓的“零和”。


图为朔尔茨,其此行访问中国的核心无外乎是贸易议题 资料图

作者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苏瑞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