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评:中国是言行一致的亚太和平守护者

时间:2024-06-03人气:作者: 未知

社评:中国是言行一致的亚太和平守护者

来源:环球时报

6月2日,国防部长董军在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围绕“中国的全球安全观”作大会发言。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演讲,主办方将其安排在会期最后一天,也有压轴的意思。当前亚太局势暗流涌动,安全问题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中国作为亚太举足轻重的大国,对此怎么看、怎么办,对地区局势的影响是深远的,也难怪一些外媒在“香会”举行之前就将其列为主要看点之一。



图为中国国防部长董军

通过这篇讲话,董军防长向外界传达的信息,用一个核心字概括,就是“和”。在国防部发布的500多字演讲信息当中,就先后出现了“和平”“和谐”“以和为贵”等,这是中方一贯以来的立场,也是对追求和谐、热爱和平的亚太人民的回应。做一个对比,在此前一天美国防长奥斯汀的演讲当中,处处可见的是“威慑”“战斗”“演习”。奥斯汀还秀肌肉说,“美国军队仍然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战斗力量”,“印太地区仍然是我们的首要战区”。中美防长演讲一“和”一“战”,带给地区内其他国家的是什么感受?

董军在讲话中提到三个“不允许”,包括“不允许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损害亚太”“不允许把地缘冲突、冷战热战引入亚太”“不允许任何国家、任何势力在这里生战生乱”。这里虽然没有点名,但谁在地区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是谁在引狼入室、企图在地区生战生乱,地区国家心里都有数。值得一提的是,三个“不允许”的主语是“我们”,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历来追求和谐、热爱和平,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亚太地区人民。

董军又提到包括维护各国正当安全利益、共创公正合理国际秩序、发挥地区安全架构作用、推进开放务实的防务合作、打造海上安全合作典范以及加强新兴领域安全治理在内的“六点建议”,这些建议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强调了中方愿意主动推动建议付诸实施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不会去炫耀武力,也不会搞一个个小圈子。中国始终坦坦荡荡,注重互利互惠,追求共同进步。

演讲当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回答外方提问时谈及台湾问题,其间被主持人打断,董军表示,台湾问题是我们核心利益的核心问题,必须要先讲完。为什么中方坚持必须把这个问题讲完、讲清楚?是因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军队的神圣使命。外部干涉势力图谋“以台制华”、分裂中国,把台湾引向兵凶战危的险境,那中国人民解放军必然要亮明态度、做好准备、坚决出手,捍卫祖国统一。既然一些国家反复在国际场合混淆视听,中国军方就要以最明确最易懂的语言回应他们,划出红线。

当前亚太局势总体平稳,但并不算太平,台海、南海局势令人担忧。就在本届“香会”前后,菲律宾被曝将在仙宾礁“坐滩”,其“坐滩”仁爱礁的军舰人员之前还枪指中国海警。一些国家的高层在“香会”上发言,张口闭口就是“规则”“威慑”“盟友”。现在亚太地区面临两种安全观,一种是地区普遍的安全,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分歧;另一种是所谓集团安全,通过拉帮结派、扩军备战来“威慑”他国。地区绝大部分国家对此看得很清楚,马来西亚前总统马哈蒂尔此前指出,“西方有一种观念,认为要和平,就要为战争做准备,但这是错误的。为战争做准备就会导致战争”,直接揭了所谓“以威慑保证和平”的老底。印尼现任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则表示,远亲不如近邻,真正的“安保”来自与邻国的良好关系。这些从亚太地区价值观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引起了地区国家的共鸣。

为什么地区国家最厌恶选边站队,因为站队不符合地区利益,更因为中国始终是追求和平发展的地区国家中的一分子。中国不仅是亚太和平的积极倡导者,也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守护者。这让地区国家相信,中国是维护亚太和世界的长治久安、共同繁荣的同路人。

延伸阅读

媒体:中美防长会谈细节披露 董军的两句话值得注意

5月31日,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同美国国防部长在“香会”进行了面对面会谈。

谭主也跟着中方代表团来到了“香会”现场,并在现场同步开启了直播。超过1000万人次在直播中观看了谭主披露的会谈细节。

在面对面会谈中,中国国防部长董军直接敦促美方切实纠正错误,具体是哪些错误?‍

通过会场内外的细节,我们一窥究竟。

关于本次中美防长会谈的时间,谭主了解到,会谈原定时间是1个小时,而双方实际会谈的时长达到了75分钟,比原定时间延长了15分钟。



图为中美防长会谈现场

中美防长能面对面坐下来,首先得益于中美元首会晤之后,中美两军交流的逐步开展。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童真告诉谭主,包括两军高层沟通、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等中美军方各层级的交流机制,都已经恢复运转。

这对于中美两军关系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是从“止跌”到“企稳”,中美两军还有很多待解的问题。

美方首先要纠正的,是交流的认知与心态。

要知道在去年同一时间,美军在希望与中国军方交流的情况下,仍派出一架侦察机,蓄意闯入我训练区域实施侦察干扰,并“反咬一口”,污蔑中方依法依规的处置是“不专业拦截”,试图把脏水泼给中国。

这一次,美国没有再搞出什么“意外事件”,甚至才刚刚做完手术的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也还是如期赴约。

不仅如此,美国媒体也早早放风美国防长要与中方会面的消息。从这个细节也能看出,美国跟中方进行军事交流的意愿更加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迫切”背后,美国的心态中仍然包含着猜测和试探。

对今年以来美国媒体涉及中美防长会晤的报道进行主题分析后,可以发现其中既包括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也包括台湾、南海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议题。

继续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美国最常强调的问题是所谓的“航行自由”,以及美国对印太以及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承诺依然坚定。

在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曹延中看来,美方所谓的保持沟通,实质关切的还是中方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的处置方式,要求中方注意管控一线对峙的强度。

说白了就是先摸清中方底线,窥探中方行动,好指导自己的下一步“军事力量前沿部署”。

美方与中方在交流中的目的有所不同,有分歧是自然的。

在中美两军防长会谈后的中方新闻发布会上,法新社等国际媒体的记者也很关心在此背景下,会谈是否达到了中方想要的效果?

用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的话来说,可以分两层看。

第一层是,此次中美防长会谈效果是好的,双方将继续保持沟通。

确实,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应该没有人会否认中美两军关系的稳定,有利于全世界的稳定。

第二层是,中美两军之间的高层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不可能期待双方仅仅通过一次会谈就解决中美两军之间存在的所有问题。

中美两军之间仍然存在很多分歧,但正像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所说,面对面会谈给中方重申在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提供了契机。美方必须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美方对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承诺,就是不支持“台独”。显然在这件事情上,美国的行径,中方并不满意。

会谈当中,董军也在台湾问题上直接对奥斯汀表达了中方的坚定立场。

这其中有两句话,格外值得注意。

一句是,反对向“台独”发出错误信号;一句是不得以任何方式“以武助独”。这种反对,中国绝不是说说而已。

注意这次会谈时间的一个“微妙”之处,会谈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刚刚在台岛周边开展了“联合利剑-2024A”演习。

对于这个演习,美方的反应是什么呢?

今年以来,美媒有关“中美军事”“中美两国防长”的相关报道中,点名“台湾”尤其多,平均每天有4次,对演习的报道正是其中的最高峰。这其中触达率最高的一篇文章来自《纽约时报》,其中提到一个细节:

针对解放军明确说到的,“此次演习是对‘台独’势力分裂行径的严厉惩罚,也是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挑衅的严重警告”,美方直接对号入座了,表示“外部势力”指的就是美国。

“惩罚”和“警告”,也被路透社、CNN、BBC、美国之音(VOA)、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外媒放到了对这次军演报道标题的醒目位置。

军事专家赵小卓告诉谭主,解放军环台演习对美军产生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从近年来的军演看,解放军演习之际,美军部署在台海周边的舰艇一般会退后,与解放军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出现碰撞等意外事件。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军在作战上力避与大国的军事冲突,有一定的防守意味。

这样的考量,也反映在了美军的战略部署调整上。

今年以来,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部署出现了一个新特点是,不断加强近台岛屿军事部署。这与此前,美军通过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在西太平洋台岛以东调动航母等方式不同。

这种“距离感”,代表了美国所谓的“协防”台湾的真相。而要看清这种真相,台军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

谭主集纳今年以来岛内关于台军的负面信息发现,军心不稳和作风问题已经成为台军的普遍现象,每天都有数十条帖文的曝光量。



图为境外平台涉台军的负面信息每日舆情数量趋势图

其中,台军给台湾地区领导人致信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这些致信中都提到,宁赔巨款也要退军,批台湾地区领导人只会喊“抗中保台”激怒对岸,不考虑基层感受。

这反映着“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给台湾带来的安全风险,已经引发了台军内部的反感情绪。

美国要纵容“台独”势力,试图对台海现状“切香肠”,走“渐进台独”路线,我们只会“反切香肠”,达到“台独”每挑衅一次,反制就推进一步,距离两岸完全统一就更近一步的效果。

根据谭主在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本次“香会”,中方代表团重点希望讨论的议题,有三个,除了中美两军关系和台海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南海。

实际上,从会场的一个细节就能看出,当前南海问题的祸根源自何处。

就在中美防长会谈后,“香会”的主办方举办了欢迎晚宴。

中国防长董军和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会议主办方国际战略研究所执行主席奇普曼一桌。

而美国防长奥斯汀则和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一桌。去年以来,南海问题的波澜恰恰与菲律宾和外部势力的怂恿支持密切相关。

菲律宾很清楚,在实力上与中国差距悬殊。半个月前,菲律宾方面怂恿百艘渔船侵闯我黄岩岛海域,结果,中国海警一夫当关,将菲方船只最终拦截在了距离黄岩岛海域60海里之遥的位置。面对现实,菲律宾就只能在“叙事”上下功夫。

上一次侵闯事件之后,菲律宾方面在社交媒体上炒作的小动作依然没有停止。

最近三天,境外社交舆论场就“南海”话题讨论尤其多,谭主梳理后制作了这样一张传播链路图。



最近三天,境外社交舆论场就“南海”话题讨论尤其多,图为传播链路图

如何理解这样一张传播链路图,谭主找到了一位专业人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汪雪松。

根据他的介绍,相关内容共涉及2000多个传播节点。对这些传播节点展开分析就会发现,境外的“南海”话题多由菲律宾官方发起,然后菲律宾记者、网红做传播细节补充并反驳中方回应,由此来形成舆情。

而菲律宾最新炒作的内容,集中在“休渔”。

5月份,中方履行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义务,在南海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以期达到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可持续保护的目的,结果到了菲律宾这里,变成了对菲律宾造成威胁,中国欺凌弱小。

这样的炒作,美国也乐见将其延续到“香会”,会前,美方就不断炒作,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将在本届“香会”发表主旨演讲,还把矛头指向中国。

在“香会”现场,谭主也发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美国CNN记者伊万·沃森,他曾出现在菲律宾侵闯南海的船上,更是炒作中菲矛盾的惯犯。‍‍‍‍

美国期待的,无非是在“香会”上看到中国与地区国家针锋相对的场面。

只不过,中方代表团专家早早就告诉谭主,中方不是去“香会”吵架的。但不吵架,不意味着不斗争,人民解放军对一味加剧挑衅的行为绝不姑息,但中方也会继续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

因为菲律宾的炒作并不能代表地区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共同意志。

谭主注意到,在“香会”接下来几天的议程中,有“建立亚太地区的合作安全”等分论坛,这些论坛上少不了对南海议题的讨论。

谭主集纳了东盟10国的44家智库今年以来有关南海的报告,发现“区域”“地区”“利益”等关键词,处于各国讨论的核心。相反,“争端”“战争”等,则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



分析44家智库今年以来有关南海的报告,“区域”“地区”“利益”等关键词,处于各国讨论的核心

从军事、安全的角度去考察南海,这并不符合区域国家关注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对这些报告的结论进行提炼,有一个形容词,反映着区域国家的共同担忧:复杂化。它说的是,南海问题正变成一个复杂问题,其对周边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南海问题本身。

同时,报告也提到,东盟各国虽然态度不一,但必须共同将地区稳定放在第一位。

今年以来,东盟国家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量最高峰是4月12日,东盟各国主流媒体集体转发了中方对美日菲峰会的表态。

面对这场试图扩大南海安全风险的所谓峰会,泰国前外交部长卡西特·皮罗米亚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东盟的共同努力是为了和平与共同繁荣,而不是别的。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很明显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核心,就是各方不推进军事化。当前南海之乱,正是菲律宾在不推进南海军事化等问题上背信弃义、挑衅滋事,甚至要引入域外国家加剧地区安全风险导致的。

和平,显然才是亚洲地区和全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谭主在“香会”现场,看到最多的,就是穿着军装的各国军人。

军人,讨论的议题可能是“冲突”,但中国的哲学理念是“慎战止战”。

实际上,包括南海在内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和平与冲突的选择,中国始终希望塑造的,是和平,我们希望南海是和平之海,各地区都是和平之地。



中国仁爱礁的落日(资料图)

这样的理念,在接下来的“香会”时间里,想必中国还会不厌其详地,向那些听不懂“和平”二字的国家持续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