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他们坚决反对!“因为北京的报复是必然的”

时间:2023-09-15人气:作者: 未知

他们坚决反对!“因为北京的报复是必然的”

(原标题:他们坚决反对!“因为北京的报复是必然的”)

据德国“中国平台”网站9月14日报道,欧盟领导人表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德国工业界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北京的报复被认为是必然的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右)表示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资料图

德国汽车工业对于欧盟委员会主席打算保护它们免受竞争的尝试并不十分热心。相反,它们公开宣称愿意与中国同行展开竞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仅靠反补贴调查无助于解决欧洲在竞争力方面的现有挑战。”该协会称,它致力于自由和基于规则的贸易。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表示:“如果欧洲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采取措施,我们可以肯定中国会作出反应。与中国决裂将对德国汽车业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

德国汽车企业的负责人也知道这一点——德国汽车工业严重依赖中国。

此外,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13日发表题为《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猛烈抨击是在玩火》的文章。文章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令人震惊地宣布对中国国内补贴电动汽车行业一事启动调查。如果说能从这个消息中听出什么,那就是欧洲汽车行业现在害怕在电动汽车领域被中国超越。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目前,行驶在欧洲道路上的一些最新款中国电动汽车的确非常亮眼。不过,当中国汽车在欧洲的销量还不算太高的时候就惹恼中国,有可能招致报复。欧洲车企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自身竞争力并研发消费者真正买得起的电动汽车上。

文章称,中国带来的竞争应该成为欧洲让自己在电动汽车博弈中有更好表现的催化剂,而不是让欧洲拉起保护自己的吊桥。

延伸阅读

开始担心中国如何反击?

地时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官网披露消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年度欧盟咨情演讲

“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冯德莱恩在讲话中强调了电动汽车对欧洲环保经济的重要性,她表示“欧洲对电动车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接受‘向下竞争’。”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就指出,这类调查可能为欧洲对中国汽车征收额外关税铺平道路。更广泛地说,这标志着欧洲在去全球化时代,从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转向建立贸易壁垒的又一步。报道认为,冯德莱恩宣布启动的反补贴调查,也有回应法国方面对于中国电动汽车进口激增而想要实施反击的想法。此前数月,法国政府及其工业界代表连同欧盟委员会一直在施压,要求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展开调查。

事实上,这也遭到了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国德国以及欧盟行业官员的反对,欧盟多数成员国也表现出担忧,他们质疑此举会作茧自缚,伤及欧洲汽车产业,并害怕招致中国的对等反击。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第一时间表明严正立场。何亚东强调,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欧盟企图挥动“贸易大棒” 遭内部反对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受到包括欧盟在内的各国各地区消费者欢迎。中国企业也加大这一领域在欧洲的投资。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今年初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汽车已出口277.8万辆,同比增长74%,出口额达到552亿美元,增长103.6%。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5.7%升至39.1%。另有数据显示,在全球电动车销量排名前20的车企中,中国品牌占据了8个席位。其中,比亚迪以销量119.1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一,特斯拉销量为88.9万辆。去年同期,两者之间的销量差距不足8万辆,今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约30万辆。

同时,德系和日系主流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引发了外资品牌的担忧。在中国,比亚迪在2022年超越一汽-大众成为国内销量冠军,这对欧洲车企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图为比亚迪携6款新车亮相

对于中国的亮眼成绩,欧洲的汽车制造商自然感受到竞争压力。据《纽约时报》6日报道,欧洲居冠的德国汽车工业以及更广泛的德国经济正面临不确定性。曾为德国经济提供关键驱动力的德国汽车制造商现在却在拖累国家经济。今年6月份的德国汽车工业生产与5月份相比下降了3.5%,拖累了全国工业生产,导致后者环比下降了1.5%。

因此,欧盟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声音,甚至企图挥动“贸易大棒”。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受到欧盟内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支持者的同时反对。首先,这一提议遭到了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国德国以及欧盟行业官员的反对,因为欧盟委员会的调查决定将不仅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生影响,还可能波及宝马、特斯拉等中国制造的非本土品牌车型。

其次,欧盟需要正视的是中国电动车的优势并不来源于巨额补贴。欧盟中国商会针对冯德莱恩的这一提议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中累积出了整体产业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董一凡分析道,这只是欧盟强加于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借口。事实上,欧盟这次提出所谓的调查,很大程度上是体现了欧盟看到自身在电动车行业中缺乏竞争力的担忧。

欧盟保护主义行为 损人不利己

实际上,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代表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协会在回应即将展开的调查时,呼吁谨慎。德国汽车制造商已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在电动汽车问题上与中国打贸易战可能会让它们得不偿失。

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试图辩解称“欧盟此举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不公平做法的侵害,为了降低风险,而不是要与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脱钩。”不过,欧盟内部对调查仍存在分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认为,启动调查需要更谨慎的决策,因为必须考虑来自中国的反应,“德国汽车公司目前在中国投资巨大,与中国的贸易战可能使损失大过潜在的收益”。

据《纽约时报》14日报道,今年早些时候,大众汽车曾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约合77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合肥建设一个新的电动汽车创新中心。大众还购买了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小鹏汽车相当于七亿美元(约合50亿元)的股份。报道称,这项调查将阻碍欧洲企业的发展,给欧洲的就业和收入带来损失。

欧盟在看到车企市场竞争的同时,却忽略了合作。董一凡表示,如果这个调查最终的结果是强加关税,这将是对中欧双方在电动车领域产业合作上的打击,对欧洲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宁德时代,从成立之后很快就和宝马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后又与大众、戴姆勒、标致雪铁龙集团开展合作。宁德时代电芯研发工程师高鹏飞说:“欧洲车企不再愿意沿用过去陈旧的技术标准,开始逐渐向我们靠拢,以提高竞争力。宁德时代提供的产品让他们非常高兴,这是个双赢。”

作者丨李长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陈佩瑶,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